分享

“保险 期货”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梳理 推动“保险 期货”市场化发展

 pananbaba 2018-11-16

  和讯期货消息 2018年4月20日-21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将在杭州黄龙饭店召开。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价值、新作为”为主题,围绕大宗商品、“保险+期货”、期现结合与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总结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模式,深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需求特点。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21日下午,在分论坛““保险+期货”—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场,圆桌讨论由鲁证期货副总经理刘建民主持,永安资本总经理助理蒋寒立、鲁证经贸副总经理秦小海、海通期货总经理助理姚弘、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高级经理庄晓飞、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部主管王远、上海期货交易所衍生品部经理助理蔡欣然、人保财险总公司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助理齐若冰,围绕“保险+期货”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梳理和解决思路、如何推动“保险+期货”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和建议进行了讨论。

“保险+期货”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梳理 推动“保险+期货”市场化发展最新相关资讯 打开app查看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今天这个会议开始时间开得晚了一些。请大家再辛苦一下,参加今天的讨论我们还非常容幸地邀请到了交易所的代表和人保财险的代表。大家知道大商所今年陆续开始推进保“保险+期货”的工作,可以说一方面试点规模和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从去年的7千万到今年的3亿打底。另一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来明确。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我们可以说,试点工作保“保险+期货”在目前它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正在变的越来越大。我们今天围绕两个主题进行讨论。第一是前期“保险+期货”推进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思路。第二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保险+期货”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和建议。请各位嘉宾畅所欲言,从各自的业务实践和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大家进行分享。我们首先讨论第一个话题,就是“保险+期货”推进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思路,对交易所提的一些建议。

  蒋寒立:我是永安资本的蒋寒立,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代表永安资本就“保险+期货”的业务做一个分享。我们永安也是最作参与“保险+期货”的项目之一,刚刚云天化(600096,股吧)的长张总有介绍了,这几年的确也遇到很多问题。大致就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我觉得各个环节的沟通,我觉得还是不是特别顺畅,早些年最早我们只能做什么?我们在服务农户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和产品设计出来,去比较贴切服务他们。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保险机构不允许我们做这一类产品,无法推进新下去,各个环节的沟通还是不是那么顺畅。你比方说最早的零价差保险公司也不允许我们做,有限赔偿,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缓慢的。另外一方面,市场的流动性求是非常不足。

  你像玉米,一般来土地合约也就八九十万,最多是到了100多万持仓量。所以说你保险的项目一年一年规模扩大,去年种了2.2万吨,今年本来打算做10万吨,你再做小下去,就不能不去考虑期货市场的容量问题,包括手续费、流动性都慢慢开始体现出来。这也是一方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农户其实还是需要接受教育过程,很多的确是对这些东西不太懂。我们去年跟一个合作说我们搞一个项目,甚至跟我们打电话说,你有没有银行账户,他们以个人户打前给我们,合作社没有银行账的程度,这也是一方面。

  最后一方面就是成本。问我们子公司的行业呼吁一下,我们现在承担了保险公司不要的风险,你说我们想象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承担这么大的风险,责任是非常大的。企事业很为难,一方面有人说我们的保费太贵,另一方面又一直让我们要尽量赔付出去。所以我们实际上承担的风险很大,每一年的量越来越大,实际上风险越来越大,虽然农产品(000061,股吧)的波动率不是特别大,难免会出现一些极端行情,像豆粕这样的行情,如果一家玉米20万吨,那是没有办法承受的。不得不让子公司把成本提高。所以我就是借这个机会呼吁:理解子公司为了防止这一类的事件发生,不得不定价高一些,解决的思路也是有的,我们持久去做。如果我能够保证未来10年每年都参与,每年可能做两次,那我遇到一次黑天鹅事件我也可以承受,这也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如果跟你做一笔,每年这个项目申请不到,那我亏到了。那我的思路就是持续做,能够保证持续做,我是愿意称承担一定的风险。主要就是这几年我们跟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些。

  秦小海:“保险+期货”刚才主持人提到的这个问我,说一下我们的一些认识和一些想法。首先就是说这个“保险+期货”现在都碰到什么问题,我觉得可能每一家去年包括之前参与交易所“保险+期货”的风险管理子公司,都会碰到我们这些相同的问题,首先我是想讲到的是具体什么问题的话语。先介绍一下我们的“保险+期货”的做法,从我们的实际胆案例当中跟得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们去年参与玉米的“保险+期货”的项目,是收入险和价格帮险,这个价格险是我们在一个扶贫县叫桦川县,我们叫精准扶贫。专业扶贫的目的去跟大地的合作社聊的过程当中,在2016年提出取消之后,我们通过场外期权的方式,做一个粮食销售价格的风险管理。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农民包括当地的粮食局长,当地的政府部门,跟我们进行交流,你这个价格怎么定,以期货价格做参考命题,当地政府的人跟我们说,农民种地没有人。我们都不懂期货价格,你搞一个期货价格,我们怎么跟农民介绍怎么推广,所以他们建议做一个现货价格,我们理解现货就是一个干粮的价格,就是农民烘干凉晒的价格,让我们接着往前推,保证市场的超粮。我们根据当地政府需求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保证期货到保干粮价格,一直到保粮价格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实际报的面积有16万亩,折合成产量大约在11万吨,接近30%以上的种植面积,不到一半。总共的报废550万,第一次价格险,跟之前的险不太一样,农民还普遍接受,但是价格险,去年他们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事,作为一个新型事物让他们掏保费是比较困难的,最后我们期货公司承担了90%,当地政府拿出了10%。

  农民的超粮价格怎么算?基于他的生产成本加上每亩土地或多或少的预期收益,去年通过这样的场外期权的形式,农民保一个粮食销售价格的模式,经过我们的实践是确实能够起到作用。当然去年整个玉米行情比较好,最后我们没有发生这种赔付,这是一个我们做的个险的项目船的的“保险+期货”不同的是,给农民保证的是现货销售价格。

  第二,我们在大连庄河字的收入险也是和人保财险一起做的,从产量和价格的两个为给农民种植提供收入。报保的目标收入是每亩地720元左右,大的灾害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给农民赔钱400元一亩地。最终去年这个地方发生了旱灾,保险公司赔偿了450多万的赔付金额。从这两个案例当中我们总结出,我们在整个保险实践当中的一些问题,从上中下个环节去说一下,从第一个环节上有的环节。

  过去我们保险公司有这样灾害保险,有其他的很多险种。在价格险的普及上目目前还不是特别广,正因为过去没有这样的市场培育,所以让农民自己缴保险费,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期货公司更大范围去推广“保险+期货”的项目,让更多农民获得期货的金融市场的服务的话,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的保险费来源怎么解决。在中间环节的问题是,刚才谈到的问题是给农民报一个什么价?过去的做法是收入险期货价,虽然期货市场这么一些年,在服务实体上,都有很大的推广,但是还要大部分农民对期货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还是不太清楚。

  第三个问题是,做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的话,这么大规模金融机构和期货子公司本身要承担很多风险。第一是对冲风险的问题,我们现在主要是涉及到这个期权之后,主要通过期货合约来对冲,所以它并不能对冲掉全部的风险。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期货市场自容量刚才也讲到了。第三基于场内的市场的容量,场内市场的工具的缺乏,我们想在第三个方面,希望还是要大力发展场外是在成熟市场做法在国际市场的做法也是场内市场。最终只能作为我们场外的风险对冲的兜底的地方。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做“保险+期货”更大范围去做“保险+期货”项目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这是我的一些想法。

  姚弘:刚才两位老总也讲了保险当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也碰到的刚才你们的问题。在桦川你们做的是玉米、大豆,我们配出去520万,我一直在反思如果交易这个事情能做吗?比如说保险公司,包括政府对这个角色的认识,农民刚才是按整体中国的农业的保险。实际上涉及到的根据从事项目开始,以前大多从概率来算,比如说灾害总体概率是多少,没有怎么。到种植面积或者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是按照这样来计算。这一块风险必须要让一个再保险人保掉,期货公司的子公司做的“保险+期货”的期货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帮保险公司再保险。如果说以后的话,把项目推出去的话,最终肯定或者是交易所来补贴,肯定是这样的。由国家或者是财政部来出费用,怎么才能出?农业部如果要接手的认可,肯定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不是各种各样的话,你这个是常用期权这样的模式,肯定不是这样子的,就像为什么在桦川他们是种玉米我们种大豆,有可能他大豆做出来的模式和我们的模式赔付不一样。

  将来实际上也一样的概念,将来如果国家在农业保险上面能够对价格这一块能够进行补充,规避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保费的问题。刚才我们讲到保费很贵,对保险来讲,实际上如果出现比较以外的情况,那么得到赔偿,那正常情况是得到他所有预期的收入不用赔偿,这才叫保险。如果将来是保费比较低,在种植面积非常大的情况下,种植本有概率的问题,所以说保费可以逐渐降低。

  第三“保险+期货”这一块期货公司说白了,我们现在虽然说在推动很多事情,比如说要做基差贸易,要跟政府去培养他们的对这个东西做怎么看。培养农户承担了很多东西,期货市场应该做,为什么期货一直在这个市场被购并。唯一被中央看到的“保险+期货”连续几年写到一号文件,这是我们期货公司要做好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希望通过“保险+期货”推动更多的项目。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包括保险公司的一些普惠金融,今年大豆可能就会引入农业贷款,我认为是大家一起把各个力量结合起来做才能做好,不是说交易所、或者是保险、或者是期货一家就能做得动。

  主持人:我们感觉到在期货公司层面上大家都在积极地探索积极想办法。当然有些事情,可能是我们期货公司面临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还需要交易所、以及保险公司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有请交易所的代表,交易所现在不不光是“保险+期货”的引领着目前阶段,还是我们最大的资助者。

  庄晓飞:实际上我们交易所在2015年是起初我们做的长期服务三农的事。很幸运的是在当年的是12个项目当中,有咱们人保的参与,促成了全国第一单的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保险。在2016年、2017、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需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的试点指示精神。在2016年做了12个交易所,投入了1960万,在2017年投入了6380万,在全球范围内做了32个试点,2018年咱们会议开场的时候,我们也说了,今年把整个“保险+期货”的业务更加全面化,更加多元,形成了今年的叫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经过三年的试点工作的经验,我们每一年也会进行一些的总结。

  说几个数字,2016年的时候以玉米价格险为例,12个试点9个做试点地。平均的目标就是1587,平均的保费是122元每吨,2017年做了16个左右。平均一亩加强已经提到1720,我们平均保费反倒是从122降低到了66.67元。所以刚才几位老总说的场外的流动性也好,还是现在的对冲工具过于单一也好,在过去的两年,实际上我们自身对冲的能力包括对产品设计的优化,最终是落实到我们降低成本还是有一些突出的表现。2017年32个试点,总体的保费规模是7500万,交易所是支持了6300万,整体的理赔率较2015年有比较大的提高。这里提一点,去年的7500保费当中,交易所投资了 6000多万,接下来的1000多万不是农民承担的,农民平均收费的保费比例是8.9%。除了交易所补贴之外,其实很多地方政府都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只不过是额度有高低的差异。但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从省一级,到市一级大家一直在说成本的问题,国家要拿前几的问题,这几年在这问题上有进步,说一些具体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人的问题。农民的认识,第一个什么叫期货价格。确实很多散户,就是普遍的农户离期货市场的距离非常远。别说期货价格是什么样,当地的地区主流的现货价格到底是多少?针对这一点,交易所也好,或是相关农业系统的九个层次部门。加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还有相关领域的支持和宣导。我觉得需要继续加强,第二农民对保险。尤其是农业保险,尤其是现在国家拿出这么多钱农业相关保险的认知,他这个角度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就像刚才也提到的。现在大多数农民把保险当做投资理财的产品,一亩地叫了10块钱保费,你年底必须要赔钱到10元以上才可以。保险是来保证基本风险的产品,美国的农业保险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演变,达到了现在一个非常成熟的条件,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就是理赔责任。它为什么不到100%。对于不同的生产主体包括种植技术也好,对成本的把握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保险产品更应该是保证农民的基本种植成本的东西,现在的农民很多没有准确地把握住,保险它到底是干嘛的?曾经做给很多次的宣讲,包括出去给农民朋友交流,拿车险举一个例子,只不过是需要一个不断的宣导的过程,把农民的认知的角度给予纠正。第二个就是钱的问题,确实目前来U看,我们国家现在通行的农业政策,国家补贴的比例应该说在80%左右,但是如果我们做这件事情,没有交易所的补贴的,总体保费有85%的空缺。这一部分该由谁来拿,通过不同的渠道跟相关的部委的领导提一些建议或者是一些汇报。都在积极争取希望中央财政或者是地方财政能真正拿出一些补贴的资金,对这项业务做一些补贴。2016年昨晚的时候作为一个对比。刚才也提的,第一年我们对冲的手段包括成本设计相对单一,平均的报废是122元,在2015年玉米收购补贴、所有补贴加在一起,每一吨补贴国家定向补贴是300元,对中央财政的利用效率财政的节约程度,都有一切比较高的改善。

  第三是产品的问题。去年32个项目,没有任何两个项目的结构是一模一样。这样多元化的产品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标准化不够,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最优的结构,到底玉米应该保300元空间还有500元空间?这些是产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年进一步再加大力度支持大家做创新,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我要把产品标准化。如果不标准化的话,其实国家政府拿出资金给予支持,我们自己底气不足。

  最后一个问题是顶层设计问题。目前来看,可能觉得农业保险应应该是农业部牵头,保监会具体去落实,并并进行监管。但是恰恰现在来看的话,尤其是产品的“保险+期货”的业务,证监会下面的交易所进行相应的投入,这可能推崇一个新业务,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层面,真正可以做国家重大决策层面的机构,或者是组织进行统一调配和支持。第二结合刚才的第三点产品标准化,应该是效仿美国的机制,这样的一个组织。两张拍照一套人,把产品、费率确定,统一手脚报废统一进行类理赔,这也解决了很多保险产品市级存在的风险,我先说这些。

  王远:现在就由我来跟大家说一下,针对郑商所的情况,目前的试点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更加贴近上游参与主体需求。4月12日对云南百藏(音译)试点做了一个回访。喜的地方是参保对试点的效果比较满意,对赔付的效果。忧的地方是对试点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农民希望在甘蔗种植的初期,获得保险。但是对于我们惩办单位来讲,把对冲期权的周期拉长,并不利于我们“保险+期货”的推广磨损来看,是试点遇到的共性问题。第二个在云南这个地方,以种植规模乘以当地的甘蔗每亩的产量,平均每亩产量6吨左右,山地是3—4吨。对那些在平地上种植的浙农不太公平,但是从保险的角度来来讲,我们并不能确定它的量是多少,所以我们在白糖上遇到了 比较个性化的事情。

  在云南和广西这个白糖产业实行,糖料最低收购价的背景下,糖厂面临更大的风险。相对于浙农来讲,糖厂有更强烈的意愿参与我们的“保险+期货”的试点项目。所以综合我们这次试点回访的结果来看,目前的“保险+期货”已经基本上做到了保证上游参与种植生产经营的目的,但是在某些具体的细节上要求我们再去细化和改进。

  第二点我们几位老师谈到的成本的问题,目前“保险+期货”的保费水平应该进一步地。我也是分享几个数据,2017年试点结束之后,所有试点进行成本分析,从保费过构成来看,我们有52%的保费,用了再保险。也就是期权对冲。期权的成本,包括了期权对冲的盈亏成本,保证金的占用成本,手续费成本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保费应该是还有进一步的压缩空间,这可能是需要我们各方共同,需要加深社会各界对于“保险+期货”试点的认知。现在“保险+期货”的一些直接参与者出现了一些观念,如果你这个试点经过多长时间的建设,他们就会认为你这个试点是不成功的,建设是负没有效果的。“保险+期货”试点它的核心目前仍然是一个价格,既然是保险,他应然保障的是风险,而并非保障赔付及。单纯以试点是否发生赔付来衡量试点的效果,本身就是不太合理的。这也是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试点运行过程当中,需要尽可能引导社会的认可,另外再提一个小点,在2017年我们试点运行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些在宣传稿当中出现“保险+期货”试点,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增收致富的水平,目前“保险+期货”的功能大多是保守稳收,希望在宣传不能过多试点功能。

  蔡欣然:来自兄弟交易所的同事相比,农产品相对比较少一些,主要就是天然橡胶。基本达到了试点预期的效果。今年我们也是北周二,启动了2018年“保险+期货”的试点,7200万元投资,覆盖产量达到8万吨。从2017年试点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作为一个产品的话,可能具有一些灵活度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场外期权作为一个产品,其实它的灵活对是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灵活度是非常高的。我们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个可能,略大扩张了一些。但是也不是特别夸张,相比之下,保险的产品灵活度相对来讲,“保险和期货”在跨界合作过程当中,也是存在磨合的问题。

  因此包括改变,我认为“保险+期货”这个产品怎么样做到最优的产品。我觉得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要满足农户的需求,其次要发挥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专业性,从我们2017年试点结果来看,我们认为期货公司的专业性,其实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发挥,这一点也是比较可惜的。那么如果说从应对措施来讲的话,我们今年会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就是加强各方的协作。我们知道期货市场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假设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其实是需要整个项目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入手。但是因为我们涉及到的“保险+期货”的参与主体非常多,怎么样使得这个项目能够反映迅速,这需要一个沟通的价机制。首先加强各方的沟通,建立一个会商的制度,可以召开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一些会议,针对最新的市场情况,进行一些应对。第二方面的话,我认为就是对操作的方案,能够有一个预案。这个预案主要方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是期货公司的方面,对于今年以天然橡胶的工作,例如价格的走势今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走势。应该采用时间样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有一个预案。当然我知道期货公司在这面具有非常高的专业度,可能本身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因要求形成一个预案,部分原因也是跟保险公司做沟通,保险公司了解了预案之后,可以提前对保险产品它的条款各方面进行一个提前的准备,进行一个设计,从而可以确保我们场外期权高度灵活、定制化的产品。灵活度可以最终落实到保险产品本身,能够讲期货市场能够真正服务到每个农户手里,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刚才所有的嘉宾几乎都提到了,关于政府和农户对于“保险+期货”的产品还不了解的问题。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也是多次召开培训以及宣传方面的工作。对当地的农户以及政府包括联合期货公司在当地像农户和政府介绍期货的一些在农业方面风险管理的功能,。2018年也会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

  第三方面的问题是一些比较特别和个案的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小,但是他们也确实存在,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讲。解决方案是普遍,加强合规化的运作,今年会在合作协议以及承诺函的形式,来约束和规范所有的参与方的运作,我想谈的就是这些,谢谢。

  齐若冰:我想任何一个试点工作都是对我们模式和市场的培育。因为有国家补贴和上海交易所的不太 在里面,所以我想和保险也是一样的。在试点期间不断探索创新,对整个“保险+期货”,对企业或者农户的认知,刚才都讲到了,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大商所他们在鼓励我们做一些创新的模式,我们才更容易拿到他们的补贴,我当时是这样理解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我们保险公司在这里边的期权就是一个通道,你保险公司在这里面有费用,保险公司是有接经营成本的。你要说固定这一块都没有满足。当时我们在吉林做的时候,其实我们人保公司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和体系,它的整个的固定资本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为了做期货,我们固定成本不摊的。我也在想,我只代表个人,我现在也不再保险部工作了,我就觉得保险公司在这里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各方来分担一些风险。

  保险公司在这里面跟期货公司一起来分摊风险。我们现在有自己的价格,价格支持保险,可以以期货的交割价、为目标价,那么我们价格指数保险,用商业性的保险保进来,我们通过再保险分摊出去。这纯属我个人观点。比如说我们承担20%,我们购买场外期权的期权费就不是100%。20%这一块由保险机构来承担,20%就是购买价格对冲保险。就是保险公司在这里面要承担一个角色,让它的保险机构和期货公司共同来分摊,而不是作为一个通道费用来源做,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我们现在用无灾返本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外部的监管对保险有旧监管,这里面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就是一个系统的风险。在一两年可以,但是慢慢我们走道一个市场阶段,我建议从农业保险经营的经验来说,我们对农户的是分散的,用政府来宣传是最好的。政府有很多的媒介媒体,我们说服政府我在吉林工作的时候,政府在讲可以做,但是你给本政府是主导我们要和上级农委达成一致。通过政府对农民进行宣传这样会或一些在有一个市场的培育上来说,我建议我们保“保险+期货”也是保险的一个创新的,要有一个目标群客户,我们现在的体量也是有限的。因为国家支持一个大的农业企业,对大的农业企业来做,请他用企业家的不同方式带动来做。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对贫困县来说,可以打通使用。只要你在贫困县带动做的事情,都是可以做的,我们可以用扶贫资金起动一做一些补贴,来起动扩大我们的“保险+期货”的整个的体量。这是第一个问题带来的一些几各不成熟的建议。

  关于我们试点。第二关于期货的基差风险,我记得当时我们在答辩的时候,怎么来处理这个事情。我们在2016年就遇到过这个事情,我想还是要引入我们的定单,在现货市场我们把这整个现货风险分散出去,在我们有些地方做了一些有利的探索,其他方面问题可能现在没有想到,谢谢。

  主持人:刚才几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问题,更可贵的是提出问题,解决思路。问题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革问题的客观存在,我们的试点意义才更加重要,我们从事这项工作才更加有意义。相信随着我们的各方面的不断努力,随着农民到合作社到政府不断地理解,问题将逐渐得到阶级解决,下面我们来讨论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推动“保险+期货”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可能的途路径是哪些?

  蒋寒立: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钱从哪里来,今年是3亿,再一年10亿万,总有一个顶,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钱从哪里来,永远都是要试点下去,其实这个答案刚刚几位专家也都够了。我们答应这个钱由政府出,我们试点已经不是2015年开始1.0的时候。我们做项目团队对冲进去,天天盼望着价格下跌,这个心态是不对的,我相信其他团队也都是这样,对冲进去就希望天天跌。我们希望通过试点项目得到大家社会的关注,政府的认可。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市场化来做,这个是我们今年大商所就很好,使今年的试点达到这样的效果,政府资金进来了,被赔付率更大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就是这样。

  秦小海:所谓的市场化对就是保费来源,刚才在第一小节的时候,介绍了美国农业保险的一个现在的情况,是我觉得将来我们国内的农业保险肯定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信这一天很快回来。在这之前,我们金融机构期货公司也要想象,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比方现在的期货公司容量是这么一些,真有一天,中央财政全部纳入保险范围,我国期货市场是不是有这么大的能力,能不能给这么多农民提供这么大的保险,一方面我们和保险公司共同去合作。

  第一是丰富农作物的品种体系,通过产品体系,降低费率,提高保障。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市场化,现在碰到保费来源不足的。问农民自己不承担保费,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宣传,保险的机制原理和作用,除了宣传培训之外,农民合作社,农场住驻外,还涉及到农业部门,要给他们讲这方面知识。

  第三要尽快争取决策部门讲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纳入到整个农业保险的补贴范围。我觉得还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要扎扎实实,把试点项目做好,扩大我们整个试点项目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隆重更大范围的农民享受到中“保险+期货”带来的好处,让各级政府认识到这种好处,才有可能通过多方的力量。包括政府、包括保险公司、还有交易所共同推动这件事,将收入保险、价格保险纳入到农业保险补贴的范围中来,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谢谢。

  姚弘:“保险+期货”不是一种新的保险,应该是纳入到原来的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中央财政或者是有补贴的方式,到保险里面去这从事这个角度来讲,保险公司目前在“保险+期货”充当通道的角色,我认为是不对的,它应该更加主动做事情。包括顶层设施设计很多方面,我们能做的就是规避市场价波动的风险,其他的很多保单的设计,包括总的顶层的东西我觉得保险公司要更多在这方面做工作。

  第二个方面未来这个钱谁出,未来可能是中央财政出钱,实际上农民也是有可能出一部分。将来如果中央财政肯出钱,他为什么要出钱,很简单它的目的是通过原来的直补变成间接的补贴。如果说补贴它也在平衡,也在看如果说我每年花一个亿,让农民多种10亿粮,如果说不是这这样的效果,如果通过“保险+期货”的效果,可能农民多种,这有可能觉得效果好,它就会考虑近期,如果说要达到这个效果,实际上我们“保险+期货”前面做的很多的试点,不同的做法,现在要到一个总结的阶段。

  要标准化这很关键。你跟中央财政说一堆各样的模式,你最多讲几种。比如说大豆时间多长,价格是怎么来计算,按照这个来做。实际上你几种标准化的模式,将来的模式财政把钱给到保险公司的某一个农业险当中,农业险当中已经涵盖了“保险+期货”当中的一部分,不会把所有的保费去做价格或者收入险,拿一部分出来做。保险公司会做也不是一家保险公司做,而是很多的保险工公司做。拿到这个钱向期货公司也就是同样的方式,期货公司我可能是场外期权是多少,报一个价格,他也报一个价格,可能保险公司就是便宜的做,最终赔付效果是一致的,做出来的是一样的赔付,这才是期货公司要做的。

  第三个方面,刚才讲到的现在一家一家做,期权费。如果我长期过程一直在做,有些黑天鹅就不考虑,波动率不可能考虑很高。相对来说报价就更低。这实际上是一种良性循环。在整个过程当中,把目前认可的一些东西固定,再把我们目前过多的东西继续往下推,这是第三个方面。目前来讲企业基差的风险,怎么来规避,这些企业的参与程度也不够,这种方式来推进这一块工作,前期价格各种保险的模式,基本上应该差不多可以总结出,哪种方式是最合适的,时间多长是最好。

  庄晓飞:“保险+期货”刚才大家一直在谈的,我们要拿出来一个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满足三可的东西。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品种能满足这种三可的原则,这就是我们目前整个项目管理的机制做一个调整的原因。去年两年,做陪审签合同,我们今年实际上不在去限制期货公司申报的项目个数,而且采取事前备案。在全部结束之后,按照统一的陪审,按照不同的陪审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的额度。其实我们这么做也就是想拿出一个好的东西,可能不需要多拿,只需要拿出一个,首先前提是我们先拿出一个靠铺的东西,你这个东西不靠铺,就算是国家先拿钱,他这钱花了也踏实。

  第二对于农业保险理解,我觉得可能是把思路放的在长远一些,或者是每个制度大家可以直接,真的可以花点时间好好研究一下。我们因为做了“保险+期货”的事,我们跑到芝加哥做了一个调研,我们把整个美国的6个参与主体全部请过来,做了相关业务的介绍。实际上我认为我们现在做的“保险+期货”最终就是个尘规尘,土图土。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求保单上一定要表明期货价格,或者是说话是给农民宣讲的时候,跟他说这是你的项目价格。实际上我们要发挥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所有的保险产品上标底的都是合约的价格,在整个产业链当中,从什么到贸易和消费,从初期到最终的一直用这样的价格体系,我们这个价格不是真的准备,是所有都认可的,那这个价格就是一个准的价格。

  如果我们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国家愿意拿出几百个亿来补贴保费,我们期货市场是不是能够容纳得了?所以说大家应该尘规尘,土归土,可以大范围推广的时候,并不是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我们去美国调研的时候拿到一组数据,过去十年全美的收入保险,保费收入其中有九年达到了理赔的额度,最终归于一个保险产品的基本运营或者是激励。

  我们也不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就没有咱们期货行业什么事。刚才我跟大家讲的是保证成本,但是我们除了给保收的需求满足了之后,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需求,帮助他们增收入。起初想的比较单纯,合作社、农户还有之前留存的大学生村官,但这种效果不是特别好。真正在这个市场当中也是把握不住自己。我们发动很多企业的客户,利用常用期权,让目标的服务群体,可以间接参与到这里,利用常用期权的方式和工具,可以实现增收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各个参与方,我们到底能做一些什么。我们自己的终极目标要理清楚。大家基本投标,就是入场的时间段都差不多。希望敲一个好的价格,到时候很明显挂了单子,但是成交不了。

  最后一个保险期货相关产品设计的时候,可能大家在做产品设计的思路,方向上是有些问题,我们现在更多是对一般企业客户。我公司有1、2、3、4多种产品,您来进行选择其实这个方向是反的,。真正的是你先跟客户聊聊你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它的问题反映我们的产品设计当中。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来设计产品。这个方向需要做一个转变,比方说创新退出收入险。涵盖了质量和价格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收入险就是由于价险,也是美国现在成熟的做法之一。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继续做价格保险价格险确实有个别地区。比如说黑龙江这些大型的农场,包括我们吉林这一块,他们的种植环境整体的总种植资源和环境都非常好,它的产量确实没有问题,十年可能受一次遭灾。现在因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非常高,他们不是传统观念的农民,是农业生活企业家对自己风险有预见性和可期望进行的。

  按需提供产品,我觉得这也是基本的需要考虑的东西。第三集合我们交易所的项目,我们称之为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保障当中涵盖三个不同的业务:第一是“保险+期货”玉米和大豆的价格险,或者新型经营主题可以进行选择。第二是玉米和大豆的基差可能进行组合,为什么这是说我们成为农民保障几乎计划,之前做的“保险+期货”不管是收入还是价格险,但是正确深入是1600还是1700也好,拿出完整的农民收入的保障计划,我们的思路需要打开一点,其实我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王远:“保险+期货”的基本发展趋势就是市实现市场化运营,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如何把“保险+期货”试点做一个我们新推出的产品,那么新产品如何做到市场化。做到市场化的一些基本要求该是我们试点将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实际上前面的老总已经说的很全面,我也是讲两点

  第一、如果我们推出的产品,最基本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保险+期货”用户就基本上是农户还有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他们的需求是我们,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根据品种和产业结构甚至说同一个品种不同的区域,都会决定在区域之内的需求就会不一样。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在试点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根据品种、产业、还有区域的不同,来实现对我们试点的一个差异化,还有精细化的时设计与管理,来满足国更多用户的需求。

  第二、我们希望在推广的过程当中,能够增加用户量,这主要是由我们交易所来做的一些措施,相应第三年一号文件稳步“保险+期货”的政策倡导同时,我们会在白糖和棉花的基础上,选取更多的品种来推广“保险+期货”的试点建设,能让更多的上游参与主体享受保障。

  蔡欣然:未来的形态就是现行的农业价格补贴机制的补充,如果想要国家拿钱出来的话,首先就要形成一个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一个商业的模式。这是最根本现在我们之所以做这样是的试点,就是要形成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首先就要将这个模式迭代起来,所谓的迭代就是产生个反馈的机制,在试点的过程当中,能够总结出问题,能够收集问题,农村产生解决的方案。最后一年一年收集下来,肯定会有一个最优秀的方案。

  现在链条的情况是比较长,从政府到农业,到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再到交易所,通过交易所的一些期权期货的产品,最终达到投资者的手里,最终形成风险转移的闭环。如果需要完全打通链条,需要从薄弱的环节入手。,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还有交易所这几块现在沟通都是非常通畅的。期行行业和保险行业都是组织完善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相信现在还是有问题,解决问题的话假以时日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一定要从工作重点来看的话主要还是加强制度的建设,链条的薄弱环节,首先还是再生农户和政府这两段。整个操作模式尚不了解,加快培训和选择这是第一部分。在这一步工作完成之后。怎么样将农户的需求能够收集和反映到整个商业模式当中,那么我认为主要收集需求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培育新型的农业主体,将分栏的农户组织起来,使得他们的利益诉求以及产品方面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得到一些代表和反映。另一个在技术上,我相信在技术上有许多的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农业也好,区块链也好,大数据也好,未来都有前景。另外就薄弱的环节是在链条链这一段,是交易所到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者手里,这一块今天上午很多专家和嘉宾也提到了,加强农产品的期货一以及齐期权市场的建设,我想说的就是这一些。

  齐若冰:其实刚才在第一轮的讨论的时候也谈到了一些。刚才我也受到一些启发。我们市场化运行主要还是来源于把国家的补贴替代我们交易所补贴。那么怎么让国家来补一个是刚才讲到的有要求、有需求。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要有需求,还有政府对这一块要认可。国家拿钱出来的再往下来的问题是拿什么模式来,补贴给谁?如果从价格保险这个角度,国家补贴它应该是申请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现在我们还要回到我们“保险+期货”,期货你比如说对于市场的体量有多大,国家拿出补贴能够承受多少。

  从制度层面由国家对保险主体的价格保险来进行补贴。它可以自主来根据它的国家补贴,像我们现在做的五大作物,包括天然橡胶,其他省的一些养殖,我们都可以作出很多的品种,根据不同品种我们保险公司来进行选根据其期行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再有一部分,可以拿出一部分的补贴做“保险+期货”,就是把我们的整个脉络清晰理清。我们根据市场体量我们来分解国家的补贴,我们下一步制度层,还需要哪些,这是我不太清楚和明白。还是要和合伙公司的协同,跟保险公司主体来说,要达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对现在试点3年来,下一步往那个方向走,我们哪方面的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接受我们运作操作比较简单,宣传起来比较简单,拿出这样的想法来我们往那个方向去发展。大家分别去做,随心所欲去做。可能这个东西就比较分散,我们是不是几大主要的品种。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一些品种国家肯定是会支持发展,也会给出钱,只要我们拿出可行的品种。

  因为我们交易所包括农业部不可能每年都拿出这么大的补贴。其实农民基本没有拿钱,对整个事的持续性,对我们的试点的持续性来说,确实是有一些问题。现在从制度层面我们是不是也要有一些研讨,我们也是与我们这次论坛为契机,跟保险公司之间,我们有很多创新的一些想法,能不能融合起来,跟我们的期货专业人士的想法融合起来,这样拿出我们的想法来,我们去做,才能向着我们竞争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不分散集中起来。

  主持人:刚才提的问题和想法,对下一步的反应,月简单的话来总结一下,突出的问题就是没钱,谁来拿钱还是不拿钱了怎么样。发展路径就是希望政府拿钱,一个问题和路径就是一回事。但我想这可能要分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对于期货公司不和保险公司来讲,分享非常好。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一方面创新一方面要接地气。通过不断的创新之后,寻求比较稳定的,能够标准化可复制的模式。用这种模式来推动政府提高认识,推动政府拿一部分财政资金来进进行支持,这是政府方面。

  另一方面作为期货公司来讲,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有所作为。我们不要独立看待“保险+期货”的业务,放在整个期权业务来。我们“保险+期货”业务一般说该是看下跌风险,下跌风险,保护农民。这里面包括加工企业饲料工厂都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常常用场外期权贸易商、加工企业,通过市场投资者市场参与主体的不断多元化,市场越来越丰富,这样自然通过一些风险的多级分担,有些成本可以降下来,这样政府拿钱成本下降。在这过程当中,希望期货公司和保险共公司必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利用这个机会最后说一两句,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的老期货人员来讲,非常高兴看到场外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蓬勃发展。同时希望看到这个可以健康、有序、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各方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推动发展,今天的论坛到此为止。

(责任编辑: 吴晓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