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艺术 | 一轮明月,一生传奇 —— 弘一法师

 珊珊695 2018-11-1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送别》是李叔同在1914年创作,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李叔同的大名,但是这首歌却大都听过,唱过。














      李叔同出生于1888年,家里经营盐业和钱庄,是天津巨富。他的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却是世外高僧。


      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


      晚年的李叔同抛却了诸多的艺术门类而唯独没有放弃书法,且津津乐道直至圆寂。从清高自傲的信札笔记到绝笔之作“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的书法无不是缘于对生命本质苦难的认知。


      究竟书法是不是李叔同的“最后的寄托”?李叔同晚年自书的“悲欣交集”,并非是在书法艺术的表象上简单地说一说就可以完全理解。因此,学术界有人提出的观点是——“诸艺(诗、词、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俱疏,惟书法不火不俗”。

    

     “不火不俗”四字成为了弘一法师晚年书法作品的最大特点。










      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













       



       弘一法师在致许晦庐的一封信中曾说,“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

    

      修身重于修艺,修艺赖于修身。弘一法师在其一生中,将人生、艺术、禅修,有机自然地统一起来,他的书法在心灵升华的同时亦得到了升华。










      



      叶圣陶在谈弘一法师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在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这段话道出了弘一法师书法所臻至的审美境界。




 弘一法师书法:《悲欣交集——绝笔》(1942)




      晚年的李叔同以身体不适为由,摒绝一切人事的打搅。弘一闭门,尽情沉浮于书法之中。在弥留之际的“悲欣交集”情感之深切,临摹时令人们都会有“非我莫属”的感觉。




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为其造像




     李叔同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神秘、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同时代的人物也给予了其很高的评价。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仙逝。”









 弘一法师书法:《心经》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古今罕见的奇才、全才。张爱玲曾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民国文人对弘一法师的敬仰,可见一斑。


        弘一法师不仅在文艺领域建树极丰,在为人处世上,他也是值得众生学习的楷模。


        在弘一大师的经典法语集中,有“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一句,堪称我辈凡夫处事之时的金科玉律。




弘一法师雕像








更多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