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孤独的人并不可耻

 hercules028 2018-11-17

孤独的梵高


梵高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短暂的一生本身就是传奇。他27岁开始要做一名职业画家,靠自学成才,画了仅仅十年,留下了2000多幅画作。他的许多不朽作品如《向日葵》、《自画像》、《星空》、《麦田》等名标青史,尽人皆知。梵高以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完成了独一无二的自我风格的确立,成为了十九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者。

我们都知道“孤独”是梵高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他也是艺术史上最为著名的单身汉。在梵高的一生中,他像所有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一样,不仅经历过疯狂的痴爱,也经历过痛彻心扉的分手,但是最终他也没有搭建起能支撑他精神世界的家庭。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描述梵高的爱情之路,那应该就是失败。

1873年5月,20岁的梵高离开了工作四年的海牙被调到古皮尔公司伦敦分公司工作。初来伦敦,梵高对工作生活充满希望。

此时的梵高生活惬意,踌躇满志。但时间不久,他便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恋,品尝到了痛苦的滋味。

在伦敦,梵高对房东太太十九岁的女儿尤金尼亚·罗伊尔产生了爱慕,并向她求婚,但尤金尼亚告诉梵高她已经同别人订婚了,梵高与她绝无可能。梵高不听这些,反而锲而不舍地要求尤金尼亚解除婚约。带来的后果是被房东太太要求马上搬家。现存的梵高书信中没有提到他的坠入爱河,他只在一封信里说到:“我同这个姑娘约定彼此以兄妹相待”。通过梵高与家人的通信,可以推断出事情的大概情形。此时的梵高二十岁出头,初恋来得自然正常。身在异乡的一个孤寂男生见到活泼可爱又对他格外照顾的女孩哪能不心动呢?

1881年4月,28岁的梵高回到了埃滕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年夏天,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梵高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的表姐凯·福斯。

凯·福斯这时刚刚守寡,正带着四岁的孩子与梵高的父母住在一起。早在四年前梵高在阿姆斯特丹学习神学时就曾对表姐和她丈夫温馨的家庭生活有过热情的描述。那时,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到:我星期一晚上是同福斯和凯一起度过的。他们深爱着彼此。你明显可以看出,哪里有爱,上帝就会赐福于哪里……他们傍晚坐在小客厅柔和的灯光里;儿子入睡后,他们又紧挨着坐在儿子床边。小家伙会不时醒来,找妈妈要这要那。这一幕如同田园诗一般。

梵高向往这种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于是便毫无原则的将这种渴望投射到了美丽、贤惠的表姐身上。梵高不管不顾,这世间的爱情他不懂。

表姐并没有察觉到梵高对她的爱恋,直到梵高当面表白把她吓了一跳。姨表亲在旧时封建的中国很正常,但在当时的荷兰绝对是丑闻。这位中产阶级的高贵少妇是断然不可能接受这份爱情的,她坚决地拒绝了梵高。“不!不行!绝对不行!”凯简短有力的回答像刀子一样扎在梵高的心上。

为了避开表弟越来越纠缠不休的攻势,表姐离开了埃藤,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父母身边。梵高依然没有放弃,他克制不住自己。凯离开时间不久,梵高写信给姨夫,继续表明他对表姐热烈情感,说依旧有一千个理由爱她。同时,他向居住在巴黎的提奥请求车费补助,要前往阿姆斯特丹去争取爱情。

梵高来到阿姆斯特丹,凯·福斯拒绝与他见面,姨夫姨母也强烈反对,认为梵高的做法极为荒唐。为了表明自己的真心,梵高将手放到燃烧的蜡烛上去烧。这些近乎疯狂的举动,吓坏了大家,但并没能赢得表姐的芳心。这一通地折腾,给梵高带来的只有深深的失望和无尽的疲惫。

这种“不体面”和“破坏家庭纽带”的求爱方式,使梵高和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僵。他决定暂时不回埃藤,他要去海牙找表妹夫安东·莫夫学画。也正是这次的求爱失败,使梵高和以自己的父亲、凯的父亲等人为代表的神职人员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也促使他彻底放弃了原来的宗教信仰,更加坚定了成为职业画家的方向。

1881年12月梵高回到埃藤家中,圣诞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梵高收拾行李,永远地离开了埃藤,再度回到海牙。

追求表姐凯·福斯事件过后不久,在海牙梵高便又投入到了另一段感情的冒险之中。

回到海牙不久,1882年1月下旬,梵高结识了带着五岁女儿又正怀有身孕的妓女西恩,并开始同居生活。西恩醺酒、烟不离手,脸上长着麻子,但同情心及宗教救世主般的心态使梵高陷入爱恋之中。他担负起孩子的生活费用,并支付医疗费让西恩生下腹中的孩子,而且还决意要娶下西恩。梵高这一罔顾社会影响的行为受到大家的非议,他与父母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莫夫和对梵高卖画起着决定作用的古皮尔海牙分公司的负责人泰斯提格都因此与梵高终止了来往,就是和对哥哥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弟弟提奥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裂痕。

梵高与西恩之间的恋爱或许没有丝毫的唯美浪漫,也或许他并不是真的爱西恩,他的行为可能只是一场狂热的宗教救赎,这种狂热让他离了世俗的规则,也让他走向了更深的孤独。

这场畸恋注定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到了第二年九月梵高迫于经济和社会的压力离开了西恩,提奥也让他意识到,西恩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就会重操旧业,他不可能像自己希望的那样“拯救她”。但对梵高而言,与西恩的分离是疼痛又苦涩的,他对自己抛弃西恩和孩子们的行为感到强烈的自责,这次恋爱是他的又一次失败。

与西恩分手后,梵高来到荷兰北部的德伦特省租房子独自居住,在这年年底他回到了尼厄嫩家中。

梵高与家人的关系趋于稳定,并就如何一起生活达成了默契,双方为此都付出了许多的关爱和耐心。在尼厄嫩居住的两年间是梵高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决定成为农民生活画家。在此期间,他创作了2000多幅油画和大量的素描,版画及水彩画。这些作品包括风景,景物以及当地农民的肖像画,其中最著名的是1885年4月创作的《吃土豆的人》。这一阶段梵高毫无保留地崇拜法国现实主义大画家米勒,迷恋米勒的作品并效仿米勒的创作主题。

1884年夏末,在尼厄嫩,31岁的梵高又产生了一段新的感情纠葛,这段感情也同样令人唏嘘。梵高与大他十二岁的邻居玛戈恋爱并发展到谈婚论嫁的程度。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信中说:“我们两人真正地相爱”。但这门亲事遭到了梵高的亲人们的强烈反对。绝望之中,玛戈服毒自杀,获救后被送到外地。玛戈是梵高四次恋爱中唯一主动爱上他的女人,但也无奈命运弄人,梵高终无所获。

梵高是一个艺术天才,但在情感的历程中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这固然有他自身的因素。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完全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他无比渴望爱情,却又无从找到适当的方式。狂热、叛逆,每一次爱恋最终都以深深的伤害自我而告终。如果说是偏执、自我、狂热的个性助梵高的艺术走向了巅峰,那也正是这个性让他的人生涂抹上了悲情,也许,这就是命运。


在星与星对望的夜晚

花儿盛开犹如火焰起舞

云朵舒卷犹如罗兰盛放

这一切都映照在文森特湛蓝色的双眸中

色彩幻化万千

清晨麦田里金黄色的穗

和那饱受风霜皱纹的脸

都被文森特艺术般的手轻抚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你究竟想对我倾诉什么

你的心智是怎样的饱受折磨

你又如何竭力摆脱这痛苦

但人们不会听也更不会懂

                               ——《Vincent》

这首《文森特》,是著名歌手唐·麦克莱恩为纪念文森特·梵高而创作的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感人至深。今天当人们来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纪念馆时,也总能听到这首歌一遍又一遍的唱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位到访者。

歌曲中的两句歌词与我读这本书时的感受高度契合。你的心智是怎样的饱受折磨,你又如何竭力摆脱这痛苦。说实话,读《亲爱的提奥—梵高传》时,我时常会被一种无形的忧伤情绪所笼罩,我常常掩卷而思,努力去想象当时梵高所处的境遇,尽可能的去揣摩他的孤独寂寞,他的无人理解,他的坚持和他的抗争。他一遍又一遍的表白,一次又一次地诉说,他不停的在空寂的田野里奔走,夜以继日的拼命作画……

我们不敢去想象1890年7月27日发生在奥威尔乡间麦田的那一幕:37岁的梵高用一把杀伤力不强的左轮手枪射向了自己,子弹穿进胸膛,卡在了里面。身负重伤的梵高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旅馆,爬上三楼,倒在自己的房间床上,直到晚饭时才被发现。两天之后,梵高在弟弟提奥的怀中痛苦的离世。这样的一个梵高,看的让人唏嘘不已,有几分悲凉,有几分无奈,让人心疼。

我相信,今天当我们读《亲爱的提奥——梵高传》时许多人会和我一样产生同样的共鸣。我们会感叹他生命的短促,感叹他受尽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内心折磨,感叹他精力在无法释怀的不满中消耗殆尽。我们似乎理解了梵高,理解了他的苦痛,他的深邃,也似乎对他笔下的星空、麦田、树木、庭园有了更多的感知。但是,有时也不禁会想;假如时光能倒流让我们回到一百二十多年前,回到梵高的时代,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去看待这位偏执的天才吗?我们会不会也是一同签字,要求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的那些人呢?

以上的内容,来源于《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这本书的解读。这一次,爱智书院邀请了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吕立新先生为您全面解读这本书,为您倾心专业解读印象派巨匠梵高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在艺术探索中的孤独寂寥、走过的坎坷情路,以及浓浓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


(著名文化学者吕立新

为了回馈周国平公众号和爱智书院粉丝,推出吕立新讲梵高的限时特价活动,在48小时内,1元即可收听4节精彩音频,在音频中您将听到【完整版】了解梵高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