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利用学术八股倒逼高效的论文写作与文献阅读?

 星河岁月 2018-11-17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学术论文发表与学术论文写作,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我们关于学术八股的理解;第二个部分是学术八股与我们的论文写作和文献解读有什么关系。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学术八股中的很多要素,跟现在的学术论文是可以对应或匹配的。而且,学术八股中的很多关键要素,可以对应我们现在的学术论文写作,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驱动我们的文献阅读。第三个部分,我们通过学术八股的基本要素,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学术论文从发表角度的一些基本的特征。




专家介绍

周传虎

周传虎,学术写作大讲堂创始人,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特聘专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国学术写作学倡导者和践行者,国内首个学术期刊智能分析与精确投稿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编号:1683635)发明人。


PART

01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的讨论。从古代的角度来讲,八股其实是指基本的人文,因为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不发达的主要是指人文科学,它只是一种基本的写作形式,尤其是在科举考试中。但是八股这个词,在现在的视野中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事实上我们客观一下,八股不管作为古代科举用的八股文,还是我们现代的总结式论文,它作为文章的一种写作方式,无所谓好坏,无所谓褒贬。但是为什么八股在我们现代的理解中,会成为一个贬义词,是因为八股在我们的意识中等同于极度的形式主义。北京大学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学术八股扼杀创造力,这篇文章针对当前国内研究生教育发言的,钱理群先生是反对学术八股认为学术八股极大的扼杀了广大研究生的创造力这是他在这篇文章表达主要观点。但是我们超越了形式的桎梏,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形式之外的内容,或者说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核心学术观点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这个。我们进一步应该思考,我们的学术观点,我们的内容跟大国的形式到底是什么关系。不应该盲目的、想当然的去反对这种形式包括我们现在写论文的新学术八股,有的人叫八股

下面这个图片是古代一个状员的试卷,不知道为什么流露到民间,现在网上,是广为流传的一张图片。

事实上有人分析这张图片,这篇八股文背后的内容或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注意的。但是由于我们过度的、盲目的、不加思索的去反对八股这种形式,导致很多古代的八股文里面的一些好东西没有被我们现代人注意。

学术八股的第二种理解,就是洋八股在这里我引用了武汉大学杨军教授的一篇文章,杨军教授他反对的主要是洋八股,那么什么是洋八股呢,杨军教授在他的文章里面例举了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例子。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过度的引用西方的一些概念理论模型我们还有一个词汇,模仿式创新在科技里面模仿式创新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人文科学里面,模仿式创新能不能成立杨军教授在这篇文章中也做了简单的探讨。事实上,我们通过杨军教授文章所批判现象,反思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用西方的概念,不用西方的理论,不用西方的模型,试想一下我们还能不能写论文事实上在社会科学里面,很多人离开了西方的概念,西方的理论以及西方的知识结构他们就不会写论文,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什么国内文科缺少真正的理论创新,因为我们整个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知识生产就是架构在西方知识基础之上的。我们所谓的模仿创新已经很多年了,但实际上我们只模仿有创新,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事实上,很多人批判国内的文科创新问题我们只做到了模仿,没做到创新在古代八股和洋八股基础之上,还有一个现象,我本来想把它列为学术八股的第三种解释,但是这个现象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我没有贸然把它做为第三种理解,但是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新八股

新八股这种现象,它超越了古代的八股文之后也超越了洋八股对西方知识框架的过度依赖,最后沦为我们硕士、博士研究生写论文的工具,沦为对导师的或者是导师所带的理论流派或知识派别的尊重从现实层面考虑,有很多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我认为,它的现象得我们注意,在此基础上,它牵扯到研究生怎么写论文,也牵扯到导师如何评判论文的问题最后沦为我们所谓的学术规范形式规范。它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一大批有概念、有理论、有模型、洋洋洒洒二三十万字却没有观点的模式论文,这些论文没有问题,也没有表示对某一领域观点的赞成或反对,整篇论文中没有看到作者的思想,我们整个的学术规范沦为了形式规范。失去了对内容对学术观点的关照,这是现阶段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新八股现象。

PART

02


我们对学术八股做一些简单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一下学术八股与我们的论文写作文献阅读的关系,我简要把这个八股文所谓八股,和我们现代的学术论文以及文献阅读的基本要素做了一些简单的对比事实上,大部分现代人虽然反对八股,但是你如果问他们八股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回答不了的,他们并不知道八股是哪八股,但是在不知道反对对象到底是什么的基础上,却仍然去反对它,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对八股的研究或讨论不严谨。八股其实比较简单,在这里,我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对八股做了一下分类,一种颜色红色包括四个要素: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第二个颜色蓝色包括三个要素:起股、中股、后股;最后一个颜色绿色,叫做束股是八股,我们经常反对的八股的内容

八股的内容所对应的是我们现代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形式要素,也包括内容要素。事实上经过考查发现,在古代八股虽然更多的是一种形式要素,但是对应我们现代的学术论文,它成为学术论文的内容,它对应的是内容要素。所以,现在的学术研究盲目的去反对这种学术上的形式要素,盲目的去反对学术八股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所对应的并不是学术论文的形式比如,“破题所对应的是论文前言所交代的研究必要性这个话题;“承题”所对应的是前言中提出自己研究问题的部分;“起讲”所对应的是文献的两个环节,;“入手”对应的是论文写作前言环节,在前言中,我们常用最后一两句话交代一下本文思路,本文的框架,使用方法和想达到的研究目的,这在古代的八股文叫做入手起股、中股、后股这三股它对应的是现代学术论文里面的主体框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三段论,“起股对应论文中的解释问题,中股对应论文中的分析问题,后股对应论文的解决问题,它对应的是学术论中的主体性内容。最后,第八股“束股对应学术论文的结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八股对应的并不是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注释,它对应的是论文的内容,而不是论文形式所以在此我想重申一下,我们现在盲目的,没有理由的,想当然的,不加思索的去反对学术八股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现代八股对应的并不是论文形式,更何况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的学术论文的形式,甚至是一种过度的形式,仍然是有很大合理性的。比如我们在评判一些论文好或者是不好,因为文章内容中蕴含很多东西,尤其是文科,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论文的形式上有问题,比如说一篇学术论文,连个关键词也没有,连个文献也没有,连个注释也没有,标题也不好好写,这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现在研究者写论文形式方面的要素仍然是有很大合理性的。

我们再第三个环节,八股文跟我们的文献阅读有什么关系。我们经常强调,文献阅读有一套密码,很多人在文献阅读环节非常容易出问题比如在选题环节,很多人读的文献越多,反而越不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想研究一个什么,这个时候就开始看文献看大量的文献,我们三五十天时间看完了,看完的结果是不知道自己研究什么,自己最初想研究东西忘了,或者是自我否定了很多人在文献阅读时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么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经常说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你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阅读文献,或者说你不知道通过阅读文献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内容,得以促进自己的论文写作,而仅仅只是盲目的阅读文献不断强调,大家要从一个被动的文献阅读者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文献合作者,这个我们不展开讨论我们重点讨论文献阅读跟八股文的关系我们再看一下八股文的对应关系破题对应文献阅读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什么要写这篇论文如果我们自己写论文,它对应的是研究的必要性,我们在读别人的论文,在看文献时,反过来论文作者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是怎样阐述论文必要性,或者说他写这篇论文的意义研究价值是什么对应我们第一个文献密码承题对应的就是我们在看别人的文献的第二个密码,他的论文在写什么,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研究问题,对应的是论文中的问题环节;起讲对应别人的文献综述和文献述评,在这里我想多讲一句,大家在做文献综述和文献批评时,这两个环节一定要分开,文献综述一定不是以罗列相关文献就叫做文献综述的,这是不对的,这个错误的文献阅读观念一定要改正过来。通常意义上的文献综述包括两个环节文献综合和文献述评。在做文献综述时,大家一定不要综合完文献结束如果你只是综合完文献就此结束了的话,那么,研究问题是推导不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做问题学术史的推理,我们为什么要看那么多的文献,就是为了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自己的研究对象自己的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但是,如果你错过文献述评这个环节,你的文献综述是起不到这样一个作用我们的文献阅读密码里面,有文献综述紧密相连的两个密码,是对应古代八股里的第三股——起讲,我们通过文献综合,通过文献术评所发现的现有研究的缺失或者说不足,或者推到极致来说就是空白,当然,我们发现空白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我们更多的强调发现文件的缺失或不足,然后,在文件缺失或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这些论文作者开展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经常讲,自己做选题,自己写论文,或者是我们读研究,看别人的论文,如果推导不出理论依据,那么这就是你的论文在选题环节过程里面一个非常大的漏洞,甚至有时候如果你的论文中缺少这个环节,你的选题是不能够成立的这个环节是不可以越过我们在读别人文献的时候,通过文献综合,文献述评和发现文献缺失三个环节,去找到文献作者研究的理论上的意义,理论上的依据我们写论文时,梳理完自己的研究问题,梳理完它的学术史,一定不要忘了交代这个环节,选题最终目的就是立题,只有把这个环节交代完了,你的立题才会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入手,它对应我们论文时,本文的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结构,包括本文的研究试图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可能在文献阅读这个环节,我们不会很重视,会直接越过,去看论文的内容。后面三股它对应的是论文的主体内容大多数时间,我们在阅读文献并不会不太关注它的主体内容文献相对选题环节来看,文献包括两种,一是选题之前的环节,一是选题之后的环节选题之前的环节,文献内容非常庞大,它是为了推导出我们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在加上选题的第三个环节,找到我们自身的专业性,这三个选题环节完成,第一类文件基本完成了;第二种文献就是选题之后的文献你的选题确定了,这时仍然不要盲目去动笔,因为它还有一个限定,你的选题虽然是经过三个环节推导出来的,但是仍然有可能不成立,这时,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就要把你的选题,再次输入到我们的文献数据库里,再次的检索验证,这个时候会出第二批文件我们前面推导出的一类文件会遗留少量的文件),再做第二个文件阅读时,会出现新的文件,这个常常是很多人忽略的、不注意的,这就导致他的研究可能会出现文献遗漏,如果一篇论文存在关键文献遗漏,那么这篇论文很有可能出失误,所以我们在选题环节,从一开始寻找研究对象,到第二步确定研究问题,到第三步建立自己的专业性,这时候,我们认为你的选题依然是不成立的,还要再做一步,就是寻找和阅读第二批文献,你做完最后一步,我们才会说你的选题,也就是立题环节已经做完了

那么最后第八股束股,它对应的是结语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它的结语有一些基本的要素,也可以说是密码,作者的研究结论紧接着他的研究结论,是已有研究的一致性和非一致性发现,尤其是非一致性发现更重要,因为论文中的非一致性发现才是这篇论文的创新性所在,一致性发现往往是新材料、新方法或新视角等等从不同角度印证了已有研究的一些学术观点,非一致性发现才是这篇论文的创新性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作者的研究结论时,特别注意作者的非一致性发现。束股对应的后两个密码就是作者做了什么,按照我们现在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你要最后的结语中,再回顾一下你的论文到底做哪些工作,紧接着就要交代,你有哪些工作还没有做。“有哪些工作还没有做”,在我们论文里往往会把它叫做论文的局限性,或是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古代八股文、现代学术论文和文献阅读的过程,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表格,三个方面的一致性对比,发现古代的八股文,它的八股,不管是对于我们写论文来说,还是对于我们读论文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扭转对论文形式盲目反对的这种观念,因为古代的八股文,它真正的对应的是论文写作的内容,而不是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古代八股与我们现代的学术八股有一个怎样的对应关系,它如何驱动我们的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我们当然不能做到古代八股文那种非常极致的程度。事实上古代的八股里面,每股内部的要素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破题、承题、起进、入手,第一股里面都有三个以上的要素,在每个要素内部它又讲求字、词的对仗、工整等,它有很多更加细节化,更加混合化的要素我们现在写论文,不可能做到这种非常极致的程度的,因为古代有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就可以逼着大家疯了似的用形式把内容肢解,最后内容就没有了,按照我们的常规思维这样理解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看到古代的八股文,比如第一部分我们展示的那篇古代状元的八股文仔细的读读内容,我们发现当内容被形式肢解以后,却使内容得到了真正的展开,真正的绽放,而不是失去了内容,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这跟我们现代很多人想当然的认知,是有出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盲目的去反对八股反对学术论文的形式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很对人会对古代的八股文有不好的印象,这与我们现代很多人习惯不加思索,想当然的去相信一个东西是有关的,但我认为还有一点是相关的,就是古代的一大批优秀的八股文没有流传下来,比如古代历朝历代的状元的试卷,大部分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例举的这个图片中的状元文章,它只是因为一些很偶然的因素流传出来的。很多人,比如书法家就开始对它书法展开讨论展开研究很多写作学学者,就这篇文章的内容展开讨论,最后结果都发现,是一篇有形式有内容有思想有观点的优秀议论文,但是这种资料是非常稀缺的,很多优秀的八股文并没有流传下来,这就导致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八股文一直保持盲目反对通过这篇现存的古代八股文的文章,再加上表格中所作出的对比,我们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其实八股文的内容跟我们现在学术论文的内容是对应的我们不能再把八股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形式上的要求

PART

03


最后一个环节从学术八股看论文的易发表特征我们关注学术论文,往往从两个角度去对它加以关注。第一个方面我们往往会关注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第二个方面,很多人从发表的角度关注一篇论文的,怎么去考查,怎么去研究,或者说学习一篇文献应该说大部分人都是从这两个角度去研究现代学术论文今天我们从论文发表的角度来考查一下现代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古代八股文要素的对应

从发表的角度上来我们对论文的考查有一百三十六个指标,比如,选题有十六多个指标内容有八十多个指标,第一部分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考查指标,我们例举几个在这里对应的八股要素,比如破题,从发表角度上来讲,破题对应的选题的重要性,对应的是研究问题的清晰度起讲对应的是选题的技能性,我们经常讲学术,学术创新是一种技能性的创新,我曾经跟一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讨论,他说很多论文现在都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那么我的论文去研究族地区的政策执行,这个算不算创新呢?我这个不算创新,这是研究对象的转换,不是创新,因为学术创新它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学术创新一定是你在别人研究基础之上,把别人还没有做完的工作再往前推进一步,它是一种技术创新,而不是你把人物对象换一下就是创新。这也是我经常跟大家解释的。还有一种现象,很多人说,我研究一种东西,在研究领域是一个空白行不行,我说,如果是写一篇学位论文的话,这样的论文有可能成为一很好的论文,因为你填补了这个领域学术上的空白,但是如果从期刊论文的角度,从发表的角度来看,你冒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之前详细的讲过,论文是论文,期刊是期刊,期刊不是学术。也正是从期刊不是学术是期刊的角度来讲,所有期刊的本质都是保守的,如果写了一篇文章填补空白,也就是创新的极致了,这样一篇小论文,它面临的障碍困难是非常多的

我们简单分析下为什么填补空白的一篇小论文往往是行不通的,从发表的角度上来讲,第一审编辑看不懂,因为编辑可能不是你所研究的内容的领域的,就算他是这个领域也有可能不是你研究的内容这个方向的,所以,他本来就存在看不懂的可能性,然后,你又写了一篇从来没有人写过的论文,他可能就更看不懂,如果这个编辑比较好心,把他看不懂的文章放回去,因为编辑要非常谨慎,他看不懂并不代表这论文不好,他放到二审环节让专家去看,这个时候专家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的专家可能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会对这篇论文持谨慎的态度,给论文一个中性评价第二种情况,有的专家可能会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研究内容,觉得比较可疑,这个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按照人类正常思维去理解,为什么先前这么多人都没有研究来的东西,你做出来了别忘了你不是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人可以有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实验为你的研究做基础,而做为伪科学领域里面的内容,你怎么去解释为什那么多人都没研究出来东西,你却研究出来了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你是解释不了的,所以审稿专家有很多理由质疑你的论文当然,我们不考虑史学里面的,比如,考古学和人力学,我们之前也过有关新资料的内容,我们不考虑这个特殊情况第三种情况,有的专家一看这篇论文研究内容是全新的,从来没有没见过,看不懂,可能会直接给你一个负面评价,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审稿专家会认为这篇论文的作者非常草率,就天上掉馅饼一样,不借鉴任何的已有研究成果,直接提出了一个新的东西,他是非常有理由认为这样的研究是非常草率的,所以会给一个负面评价。那么如果我们考虑到另外一种情况,审稿专家不是专家的情况(如果我们宽范的去理解审稿专家的话,部分的审稿专家顶多只是个小专家,因为真正学术界的权威、大牛是不参与审稿的),研究一个完全空白的东西,风险可能会更大因为小专家,尤其是一些青年学者,鉴于他们的研究水平,鉴于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他们可能在对论文学科、专业领域方向的把握上,出现问题,这样风险就更大了。

我们再看一下入手。入手对应我们论文正文结构的合理性,比如,我们经常考虑论文的结构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结构展开很多人写着写着开始反复调整论文的结构,这个结构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每当有问我这个问题,我就会跟他说,论文的结构很简单,就应该是三段论,不管你的结构怎样调整,你都不可能超越三段论,想超越三段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每年都会看大量的论文,包括一千九百多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看论文的事情,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过一篇论文的结构是超越三段论的。当然三段论并不是严格的三段或四段,而是你论文结构无论怎样调整,都摆脱不了这样一种结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如果是社会科学领域的话可能会提出政策建议,提出解释问题的一些方案如果是人文科学领域的话,可能会考虑这个问题所处的更广阔的背景和里面的细节,可能会变一个视角当然社会科学领域中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就是整论文论题写的非常大,但是所提出的问题牵扯不到政策的改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怎么处理呢?我看到有人做一个微观解释社会学、人力学、民族学这几个领域,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此类型的例子,他们在论文正文的最后一部分,截取前面的一部分。比如人力学领域里面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补充的指性研究管理学领域中也有人这样做,他对论文前面的问题理论作出解释做一个微观层面上的一个实政考察有一些论文,整篇论文基本上是一个理论上的研究,而不是一个实政的研究,但是他会在论文的尾部做一个小的微观的实政。不管怎么处理,论文的结构是不可能脱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框架的

们从发表的角度讲,起股、中股、后股分别对应论文的真实性深度现实针对性。现实针对性指标可能在社会科学理论论文加实用。最后是束股,束股对应论文结语的六个环节,十二个指标,在这就不详细展开了。我们从第三部分也可以进一步看出,从发表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写作过程也不应该轻视,甚至是忽视形式方面的要素,或者说要求。当然,我还想纠正另外一种现象,有些人的论文非常规范,有摘要,有关键词,还有文献标识码,再往下作者、简介以及所用字体文献注释等都非常完整,就是论文不好,选题不好,这种现象也要纠正,我们重视论文的形式,决不是你去重视它的形式要素,甚至是过度的重视这种形式要素因为刚才,八股对应的不是形式,八股对应的是内容,所以说完全没必要去纠结形式上的东西根据我对很多编辑的了解,很多编辑可以宽容形式方面的要素,他会在二审或三审时候,告诉你,你的论文形式要素需要参考他们的期刊论文做一下调整,一般来讲,编辑不会因为形式方面的缺陷,影响论文的下一步审稿。当然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人这样处理,他们是想通过形式方面做到极致的好,来弥补论文内容的一些缺失,但实际上掩盖不住的,因为不管是编辑审稿还是专家审稿,他们首先都会先到论文标题呈现的选题。关于审稿顺序的内容我们之前也讲过,比如有的编辑看前言,有的编辑看结语,有的编辑摘要就是很少有编辑会论文的正文所以过度纠结形式方面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有这个时间和功夫还不如论文的选题内容做好。



问题一:

怎样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

简单回答一下,提高写作水平,就使劲的练习三段论,多写议论文,学术论文实际上是一种议论文根据我个人写作经历,如果你的议论文写好了,其它的记叙文,说明文都不会很差,因为议论文是讲说理的,如果能够把道理讲清楚,你的写作水平应该不会很差。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也会写一些文学作品,我个人的体验是,议论文写好了,就是会讲道理,其它类型的文章都是可以相融通的比如我年轻的时候也会写诗歌,诗歌看似是不讲逻辑的,看似是跨越的,但是诗歌的每一个环节是讲道理的,仔细研究诗歌,你就能够发现背后的逻辑。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就是使劲的练三段论很多人非常的讨厌这个东西,不愿意练习这个东西,但不可否认,三段论是非常有用的,包括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也是只要使劲练三段论,你们的论文一定能写好。如果你在三段论上出问题,那么,你的论文就容易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缺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