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侄文稿》字组深度剖析,请认真看完......

 宋瑞昱 2018-11-17


(一)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手书草稿,被誉为“天下第二大行书”。书法审美对象就只两个东西——字势和字组,整幅章法就是字势、字组的集合关系。这里只赏析其中的字组。


图1


第9行“方期”字组(图1),看过一遍就会留下深刻印象,笔势上下字的连笔,而是体势构形,或者说是连笔使之成为这种体势,左上的收笔对右下的起笔,甚奇妙。


细看“月”部与上面“方”、左边“其”的笔势,关联性极为丰富,线索太多,无以言说,最凸显的是其中的张力,一种诡秘的“气”支撑着“方”字字势的向右下坠,整个字组神采飞扬、优雅活泼。


图2


这种上字收笔与下字起笔的连笔,是最常见的连笔字组。“方期”是“方”字收笔的一撇与下字“其”的起笔横顺势接。还有第6行的“季明”字组(图2)也是这种技法,也很精彩,稍不同的是“季”字的收笔横的方位在右上,要与左下“日”字起笔左竖相接,技术难度更大。


图3


第22行底部“无嗟”字组(图3)也是如此,不过左上口旁太小,左上与右下体势间的张力不显。


图4


第五行“真卿”字组(图4)的笔势,绞挫而流畅,“卿”的收笔右绞左旋下出锋,呈现出另一种欹险的体势,看“真”字右立左踢的笔势、体势,险绝之势立显。


图5


第22行“有知”字组(图5),猛一看以为上下字也是一个连笔,实际上是笔断意连,是个造型字组,体势险峻,加上“知”字收笔飞跳的右弧点特别有劲,力拔千钧。连笔字组远不是只看上下字的连笔、牵丝,应该综合起来看。


图6


 “卿”字收笔的左下出锋,映带出下字“以”,又构成一个新的“真卿以”复合造型字组(图4)。第21行“震悼心”也是映带下字“心”,不同的是上笔委婉古雅而应笔迅猛劲利,所以下字“颜”起笔,顺“心”字左下笔势而重点,这个重点的方位非常精准,又构成一个“震悼心颜”新的复合造型字组(图6),精美绝伦。


细心一看,“颜”上边多了一点,是不小心的脏墨,还是先点后修改,不得而知。不过,这一点虽说是有些偶然,可不算是多余,反而更强化上下字相接的体势。书法重在临时从宜,最出彩的往往在偶然。


图7


第18行“呜呼哀哉”字组(图7)的巧妙就在于“哉”字上面的左竖顶住“哀”字的钩底,加上戈钩,整个体势构形全活。笔势主用中锋,圆劲迅疾,节奏鲜明,也有些许闲雅,如“哀”字竖钩右挑起回转平出的章草用笔,还有“哉”字左右向背的弧笔,刚劲含婀娜。此篇最后一行还有一个“呜呼哀哉”字组,对比一下感觉更准确而细腻,能体会书者心灵的颤动。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1)


(二)

《祭侄文稿》只有29个连笔字组,涉及单字100个,如果加上较明显的造型字组,字组大概也不到总字数234个的一半。最长的连笔字组是四字,只有两个,三字连笔字组有四个,其余均为二字字组。


颜真卿的行书的体势是典型的斜画紧结,其字组意识很强,但整幅字组偏少,应该是与他起草时更多地斟酌文本的字句有直接关系,而此篇则是韵文的祭文,受字数、音韵的制约。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2)


笔者曾考证篇中第14行的一处修改,反复推敲字句,影响到第14、15、16行,竟然没有一个连笔字组。我们非常关注颜真卿追祭堂侄的悲愤之情与书法表现的关系,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完全脱离这种祭文的文体特性,还应该对文学情感与书法情感作具体分析。


我们看篇中的连笔字组就比较清楚,多是常用专有词组,如时间、人名(如“真卿”“季明”)、职官、爵位、感叹词(“呜呼哀(哉)”)等。这就是说,习惯性的书写,无需推敲字词。连笔字组表现激情具有特殊的优势。


图8


第1行“九月(庚)”连笔字组(图8),笔势圆劲流丽,有篆籀之气,再看下字“庚”起笔的点、横撇真是恰到好处,一画不可移,那么优雅,再逐渐加重笔势,最后浓墨重点收笔,“九月庚”组成完整的复合造型字组,险绝而飞动。


“九”字底部与水平线的夹角16°,“月”字底部的夹角9°,“庚”底部的夹角8°,这是斜画紧结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个字组中呈递减趋向。这是记叙时间,反复书写,熟能生巧。


图9


第二行“三日”字组(图9)也述时间,不过比较随意,不是特别出彩。


下文“青光”,下行“使持(节)”“诸军事”“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等连笔字组,都是记述官职。“


图10


都尉丹”字组(图10),“都”字的收笔与“尉”字的连笔,笔势迅猛,草书字法甚至不够到位,激情跌宕,到了最后“丹”字,又调控至常态。


图11


“青光”连笔字组(图11)也表现激情,“青”字长横斜写夹角27°,“收笔连接“光”字,疾涩而精准,“光”收笔弯钩绞挫出锋,用章草古法。


图12


第4行“开国(侯)”字组(图12)同类,更臻精彩,充分表现出颜体行书字组的特色,字势圆笔势圆,力挺千钧。


图13


再看“亡侄赠(赞善大夫)”连笔字组(图13),笔迹比较清晰,但“赠”字(图14)的笔顺有疑问。“贝”旁起笔横画是个误笔,随即改正写左竖,再横折钩,竖钩处墨迹有断层。


图14


笔者理解这是加了一个轻提重按的动作,重新发力,所以钩笔像另起笔,迅猛左钩拉起,在折锋写左撇右捺;加上右边“曾”的体势笔意,这个三字连笔字组充分展现了书法的情感的独特魅力。再顺势写“赞”字,仍笔势跳跃飞扬,更加流畅,再写“善”,又构成一个大的复合造型字组,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笔法、笔势与结字、体势是如何交相影响、互动生情的。


图15


第17行“(百身)何赎”字组(图15),又见起笔的误笔,不知何故,是不是撇画位置不对且难连贯,也是随即更改写左边的连笔单人旁,贯气疾书。这与文学情感应该有关系,不过更具书法情感的特性。


图16


第9行“何图”字组(图16)也是如此,书法情感没有“何赎”那么激烈,却含有临时从宜的巧思,“图”字右上方的横折笔画偏弱,但与上字“何”字竖钩隔空对接却恰到好处。再看上字下字虚实对比的体势,更现新奇,细细玩味黑白交织,其味无穷。


图17


习用的语词易生发出连笔字组,这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连笔字组适于情感的波动,可以豪迈奔腾,也可以委婉流畅,但是能否连绵书写,取决于激情,取决于心手双畅,还取决于上字的字形与笔势,如“三日”的连笔较难,“亦在”(图17)的连笔更难,下字起笔是横不是撇或竖;“开国”“青光”较易,上字收笔下行且在中部,连笔更顺势而精彩,当然“青光”稍难于“开国”,因为“光”字首笔竖是逆势结,“国”字首笔竖是顺势结。这些细微特性,包括偶然性,我们欣赏时应该细细体验。书法审美既要致广大,又要尽精微。(原标题为“颜真卿《祭侄稿》中的字组”。)

总监丨崔鑫

编辑丨欧阳媛 蒙言 游婧

设计丨金梦

供稿丨2018年第41期《书法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