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往事——宗教信仰的力量(三)

 流连忘返zuokc 2018-11-17



​                      女权主义的清教叛逆

 

安妮·哈钦森于1591年出生在英格兰一个牧师家庭。安妮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个有影响的清教牧师,对国教的腐朽深恶痛绝。安妮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精心培养,阅读了《圣经》许多宗教著作,从而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能善辩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妮的清教信仰日益加深

​                  

          (安妮·哈钦森1591—1643是殖民地妇女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第一人。)


​    1612年,安妮与威廉·哈钦森结婚。哈钦森是一位商人,也是一位虔诚的清教教徒。他们对青年牧师约翰·科顿十分崇拜,为了听他的传教,他们要走上四十多公里路,风雨无阻。约翰·科顿给安妮最大的影响,是让她确立了自己的关于“恩典契约”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主要意思就是:上帝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你可以直接与他进行交流,他会指导你的人生。这里,没有教会的那些繁文缛节,却能很好的感受到上帝的圣灵。你不会因为信仰上帝,而使生活变得沉重,相反,你是自由的,但是你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指导之下。这种思想与当时英国的许多牧师所主张的“行为之约”水火不容,也受到了英国国教的打压和迫害。

1634年,当约翰·科顿来到马萨诸塞殖民地做牧师时,为了追求宗教自由,安妮全家也移居到了这里,住在波士顿。马萨诸塞殖民地当时可谓是清教的大本营,在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曾大批投奔到这里,追寻他们的宗教理想。



​                              (圣保罗大教堂,英国国教的中心。)


​    在波士顿,安妮积极参加各种的宗教活动,可是,她很快就感到十分失望。牧师们所宣讲的都是一些过时的陈词滥调,很多要求与她所反对的英国国教十分类似。在英国的时候,安妮就看到许多女教徒进行布道,但在马萨诸塞,只有牧师才有资格布道施教,妇女是没有机会出头露面的,更别谈什么像牧师那样进行布道了。安妮认为这样的规定很不对,
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她开始尝试进行基督教的宣讲。

安妮也不想违背殖民地的规定采取了家庭聚会的方式表达她的观点。起初,他们主要讨论上一个星期日牧师们的布道,后来逐渐转向讨论《圣经》的思想。安妮的宗教观,特别是她的“恩典之约”的理论,新颖、合理、宽容,再加上她流利的口才对《圣经》的娴熟,以及高雅的气质,使她的家庭聚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开始纯粹妇女聚会发展到男子加入,从吸引普通平民发展到吸引绅士、学者和官员等有影响的人物。最后,甚至波士顿最有影响的大牧师,他的精神导师约翰·科顿和当时的总督亨利·范恩也来参加过。聚会的次数,也由一星期一次发展到一星期两次,参加聚会的人数则由开始时的十几人发展到八十多人,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影响巨大

这样的聚会,让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创始人约翰·温斯罗普感到不能容忍。作为一个著名的清教领袖,温斯罗普当然也是主张“恩典之约”的。但是,他的理想是要建设一座上帝满意的山巅之城,这是一个信仰统一,稳定和谐的清教徒社会,所以,每一个签下恩典之约的人,必须过道德洁净的生活。哈钦森所宣扬的这一套,就是主张不要思想和道德约束的个人放任,是清教徒早就唾弃的异端。按照安妮的宣教,势必会导致社会混乱。另外,哈钦森说每个人都能与上帝交流,理解圣经的意义,那牧师还有什么作用呢?这种论调对整个教会体系都是威胁。并且,哈钦森作为一个女人这样强势,那男人的地位何在?在温斯罗普的心目中,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女人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安妮的宣教和她的家庭聚会,的确威胁到了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殖民地社会体系的稳定。安妮·哈钦森除了是一位出色的布道者,一位知识女性,她还是一位优秀的接生医师,赢得了许多妇女和家庭的尊敬。她为殖民地妇女树立了一个女性独立的榜样。她对教会和当局的指控,吸引了许多对社会不满的人:反对价格管制的商人,不满长辈管束的年轻人,反抗男性权威的妇女,乃至上层社会中的人。

 
​   
(在宗教审判中,哈钦森让牧师和法官理屈词穷。对他们的判决,哈钦森告诉他们:你们的裁判并不等于上帝的裁判”)


​    1637年,温斯罗普再次当选殖民地总督,他一上任,就联合那些对安妮·哈钦森不满的牧师,对她进行了指控。在整整两天的法庭辩论中,哈钦森流利地引用圣经中的章节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让那些在场的牧师和法官张口结舌,理屈词穷。温斯罗普恼羞成怒,对着哈钦森大叫道:“我再也不想和你这个女人辩论下去了!”第二年,1638年,安妮·哈钦森被当局作为殖民地社会不相宜的人,驱逐出马萨诸塞。

她敬爱的导师约翰·科顿在审判的过程中,背叛了自己的学生,谴责安妮·哈钦森亵渎了上帝。安妮毫不退缩,她说:“你们的裁判并不等于上帝的裁判,宁愿被逐出教会也不愿否认基督。

 

1692年前后,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发生发生了巫术恐慌,有近三百名妇女被指控为女巫,其中有三十多人被绞死。图中被指控的“女巫”在法官面前为自己辩护,指控者则躺在地上,做挣扎状。这些被指控的“女巫”,大多是个性独立,追求妇女平等地位的中年妇女。安妮审判不过是这些不幸妇女命运的预演。)


​    安妮和她的追随者后来去了罗德岛,受到了罗杰
·威廉斯的欢迎,在那儿建起了普斯茅茨小镇。1642年,安妮的丈夫去世了,她就搬到了当时属于荷兰的殖民地纽约去定居,不幸,第二年在印第安人与荷兰人的战争中,她和五个孩子都遇害了,只有一个孩子侥幸活了下来。

据说,在审判安妮的过程中,殖民地牧师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使温斯罗普决定下决心要办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一样的好学校,培养出最优秀的牧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哈佛大学。所以,有人说:“安妮·哈钦森不仅是马萨诸塞许多婴儿的接生婆,还是哈佛大学的接生婆。”

1920年,美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即,支持妇女选举权的修正案即将通过,马萨诸塞州为纪念安妮·哈钦森立了一座铜像,铜像上铭文刻着“追求公民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英勇典范”。这座青铜像一直矗立在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前的草坪上。


 
​                       
追求公民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英勇典范。)


​    这个披着斗篷,用手护着一个
胆怯的小女孩的青铜塑像让每一个凝视她的人,都不由得在心头涌起一阵感动。这个平凡的女人可曾想到,她为今天的美国奉献了一份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精神。



​    (图为
18世纪的哈佛大学的校园。哈佛大学是1636年马萨诸塞的清教徒所建,目的是为山巅之城培养出最优秀的牧师。然而,在追求宗教自由的斗争中,哈佛大学给了清教的崩溃,以有力的一击,体现了这所大学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