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让小善毁大善

 刘耀兰图书馆 2018-11-17
  刘耀兰
  
  善恶有时很难让人分辩,就连孔子也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的《论语》里面搜集了几种以恶为善的人格。偷窥跟踪而自以为知道得比别人多;把盛气凌人、毫无礼貌当作勇敢;把强取豪夺、诈骗侵辱他人当作勇敢;把纠缠不休当作正直。这类人比较好辨别,因为这些人直接以恶习为善了。
  唐太宗时,侍御史权万纪、李仁发二人以揭发别人的隐私、攻击别人的短处,以告讦而得到唐太宗的宠信。魏征进谏说:“万纪等小人,不识大体,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靠着暴力加谎言,揭人隐私加造谣起家的,而且它们一贯地煽动揭发别人的隐私、鼓励攻击别人的短处。这类人之性恶的共同特征是: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辨别这类人是要一定智慧的,他们往往会投其所好,让你迷在局中。
  人是复杂多变的,所以人的性格表现也千差万别。在孔子的那个时代,人的性格就已经变得复杂,人已不能光从表面上区别善恶了。孔子提到古代的人有三种性格上的毛病:狂,狂放任性;矜,自高自大;愚,蒙昧无知。孔子所说的古代的人,距今起码是三千年以前的人。孔子个还说,今天的人远比不上古时代的人,今之狂也荡,魂不守舍,不知道自己是谁;今之矜也忿戾,怨毒乖戾;今之愚也诈,有的人明明愚蒙却要装得一副聪明的样子。还有人把自己的放荡做秀当作学识渊博,愚昧美化成仁义,有些无知的人却不敢谨慎地正视自己的无知,有些无能的人却虚伪掩盖,把自己的胆小无能当作善良去炫耀。还有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被孔子称为“德之贼”,似德非德,用表面的虚假的善良、正直、宽厚去骗取别人的称颂。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人们习惯于从表面上判断区分这些性格,比如刚正和温柔,和善与肃穆等。如果只是从表面上区分,那么往往就容易失之浅薄了,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城府,而且有些人越来越善于伪装。
  如果一个人对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和颜悦色或者温言软语上,那么他就容易被花言巧语的人给欺骗,他不知道外表和语言的善只是一时的,看不到真正的善给人是长久的好处和利益,是更加长久的美好。还有的时候,一时的表面的小善和长久的真正的大善在表现上是冲突的,那么有的人就因此选择了小善而抛弃了大善,就是古人说的“以小善毁大善”。很多时候,那些表面的善其实就是一种恶!
  所以说,你一眼看不出一个人的善与恶,往往还会被那些伪装的善所欺骗。如果识不破那些伪装的“小善”,还可能毁了一生的“大善”。

7月5日《西江日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