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望过高就会“过犹不及”,反而达不到预期

 东瓜聊成语 2023-04-17 发布于贵州

  

人生总有一段时间不顺心,连做梦都是如此:要不就是坐电梯,明明要到8楼的,谁知道到了六楼、七楼就稀里糊涂提前下了,要不就是一不小心按了九楼、十楼,反正就是阴差阳错错过了;要不就是去等车,去早了车子迟迟不到,去晚了车子已经开走了;要不就是去食堂打饭,去早了食堂状况百出,迟迟不开饭,去晚了连汤都没剩下。反正就是各种不顺。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要不就是写的文章错误百出,越改越乱,好不容易写好了,阅读量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推荐;炒个菜吧,要不就是盐不够,总觉得太淡,稍微加一点儿又太咸了,反正就是不如意。吃个饭吧,刚拿起碗筷子就掉了,好不容易把筷子捡起来,汤勺又掉了。

这大概就是不如意的时候“喝口凉水都塞牙”吧。

但是不管怎么样,生活总得继续。就像打牌一样,牌已经抓起来了,再烂的牌也得硬着头皮打下去,只要手气不是太臭,打和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凡事期望不要过高,免得希望越大最后失望越大,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至于结果,那就交给老天吧!

人生就是如此,总是起起伏伏的,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意思是:事情做得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做事情应该做到恰如其分。它的近义词是:过为己甚、矫枉过正;反义词有: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这里的“师”并不是指孔子,而是指的“颛孙师”,也就是子张。他是陈国人,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这个人行事高调,性格高傲,为人张狂,和同学们都合不来,大家都疏远他,对他敬而远之。

子张整天琢磨着怎么升官发财,整天就问孔子一些为政的事,有一次,他甚至问孔子怎样才能拿到稳定的俸禄,好在孔子肚量大,还会因材施教,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认真地回答道:“在官场中呀,你要多听,保留有疑问的问题,谨慎地谈论没有疑问的问题,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多看,回避有危险的事情,谨慎地实施没有危险的事情,这样就能少生悔恨。少犯错误又能不生悔恨,俸禄不就稳了吗?”

这不就是在教人明哲保身吗?妥妥的踢足球高手呀!

所以孔子才会说:“子张的行为太过了,太张扬了。”

  

商就是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他这个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什么事也在心里憋着,和颛孙师(子张)形成鲜明的对比。

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是孔子门生中的佼佼者,连孔子都认可他的才华,认为他是“文学”科的高材生。

但是因为他性格内向,所以孔子认为他“不及”,劝谏他“要做一个君子的儒生,不要做一个小人的儒生。”其实就是希望他活得坦荡一点儿,活得豁达一点儿。

孔子死后,子夏在魏国西河(济水、黄河一带)讲学,田子方、吴起、禽滑厘都是他的学生。他全面继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孔子的学问传承立下了功劳。

这就是“过犹不及”的典故,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精髓。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词典》《论语·先进》《全历史·颛孙师·子夏

    明:本文纯属娱乐,不针对任何个人和团体。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