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土生金法治久咳

 柴桂苓 2018-11-17
培土生金法也称补脾益肺法,土指脾,金指肺,即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从中医五行理论来看,土为母,金为子,母荣则子荣,因而为培土生金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培土生金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中医治疗咳嗽,尤其是内伤久咳具有一大优势。《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仲景之黄芪建中汤治疗肺虚损不足,可谓甘温培土生金法之开端,李东垣谓:“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创健脾益气之法充实了“培土生金”的内容。李士材亦谓:“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生金,勿拘于保肺。”薛立斋医案更屡见培土生金治喘嗽案例。

1 脾与肺的生理关系
脾位于中焦,具有运化转输的作用。人体摄入的食物水液需要通过脾胃的受纳腐熟作用转化为水谷精微,而这些水谷精微是精、气、血、津液的基础物质;通过脾脏的化生作用,将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转化为精、气、血、津液。脾气的推动,激发,将化生之精微物质运化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来濡养机体,完成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即《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因此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
肺主气,司呼吸,《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肺通过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将体内浊气呼出,外界清气吸入。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肺又主一身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人之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后天之气主要依赖肺主气的功能来生成。
脾主运化,肺司呼吸,脾传输的饮食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之气结合,变化而成宗气,固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的说法,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用。脾气健旺,则肺气充足;脾脏生血,阴血充盈,则可濡养滋润肺阴,达到肺之阴阳平衡。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又需借助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周身及下输肾或膀胱。


2 脾与肺的病理关系
若脾胃的运化转输或受纳腐熟功能失常,则不能消化吸收饮食水谷,饮食水谷亦不能转化为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气血来源匮乏,则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由于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减弱,生成的气血精微物质也不能通过脾气的升清降浊功能而输布排泄,故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腠理失于濡养,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肺受外邪所袭或因其他脏腑所累,影响其正常功能,则肺宣发肃降功能就会失调,导致脏腑经络之气的出入升降失常,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继而发生喘咳气逆、胸闷气急等表现。
脾与肺在五行理论中为相生关系,脾气虚损会影响肺,即母病及子;肺气亏虚会累及脾,即子病犯母或子盗母气,最终均导致肺脾两虚。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成痰影响及肺则咳嗽痰喘,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脾胃虚弱,转化水谷能力降低,气血生化乏源,则可致肺之亏虚,造成肺气不足、肺阴虚等病理表现。肺的宣发肃降失调,由脾脏转输的津液不能布散周身及下输肾和膀胱,造成水液输布与代谢的异常。


3 久咳的辨证
久咳指咳嗽经久不愈,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因咳嗽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成。由于患病时间长,患者可表现多种临床特征,其中以肺气亏虚、痰浊阻肺、阴虚肺燥、肺脾两虚最为常见。

肺气亏虚症见咳声低微,咳则汗出,咯白稀痰,气短,声低,自汗,畏风寒,神疲,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脉弱。

痰浊阻肺症见咳声重浊、晨起或饮食不节或劳倦后咳甚、晨起或饭后或进食甘甜油腻痰多、咳甚则呕、咯白黏痰、痰出咳缓、口中黏腻感、胸闷、疲倦、咽中异物感、体形偏胖、神疲、食欲减退、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阴虚肺燥症见咳声嘶哑,咳甚气喘,痰少,咽干,咽痒,口渴欲饮,少苔,舌质燥,脉细数。

肺脾两虚症见咳声低微,气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以上只是临床上久咳比较常见的证候类型,由于迁延日久,脏腑多损,还可变生他证,或由多脏共同累及肺脏而致病,如血瘀阻滞、肝郁气滞、肝火犯肺、肺肾两虚等,实践中还要灵活思考,不能拘于单一模式而使病情更加复杂。


4 肺脾与久咳的关系
久咳的发生与肺脾两脏密切相关,是贯穿久咳总病程的核心病机。素体感受风邪,或为风寒、风热、风燥调治失当,正虚邪恋咳嗽难止。日久郁恋于肺,清肃失司则肺气耗散不收,其病位在肺,肺主卫外、主宣发肃降,肺卫受邪,宣肃失司,故见咳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子病及母”,肺气伤脾气亦虚。脾主中州,脾虚运化失司,聚湿生痰和外邪相兼为患留恋不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其病标在肺,本在脾,即咳嗽迁延难愈为标,中虚痰阻为本。
脾处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虚,气之升降失司,自然也会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如果脾虚失其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咳嗽。其病在肺,其本在脾。所以脾虚生痰湿,痰湿储于肺中,痰邪上扰,则可以引起咳嗽。
《灵枢·师传》篇:“脾者,主为卫。”脾虚势必影响肺卫的作用,肺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风热、风寒之邪乘机侵袭肺脏,影响肺脏的宣降功能,其结果导致肺气不利、痰气交阻、肺气上逆而咳。日久反复,迁延不愈,脏气多虚,形成久咳。


5 培土生金法在久咳中的应用
久咳表现为肺气阴两虚、脾虚痰湿方面时,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久咳伤肺,肺气不足,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减弱,气机不利,肺气上逆,出现咳嗽;肺气不足,输布水液功能减弱,水液停聚肺脏,随气上逆,则出现清稀痰液。运用黄芪、党参、白术、防风、沙参、麦门冬等健脾益气之药,健运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继而使肺气得以补充,肺气充足,则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得以恢复正常。
脾气亏虚,则运化转输能力减弱,摄入水谷饮食不能腐熟为水谷精微,或水谷精微不能及时转运输布,日久聚湿成痰,痰随气逆,上扰气道清窍,气机不利,出现咳痰等。大凡治痰,运用利药必伤胃气。况且治病用药,必须依赖脾胃之气施布药力,脾胃气虚,百药难以施效。不培其土,就无以生金,难绝生痰之源。通过健脾益肺,脾气健旺,肺无痰贮,其痰自化,有利于病程的缩短,发挥药物的效力,利于疾病的恢复。运用茯苓、山药、陈皮、白术、半夏、砂仁、木香等药物,健运脾气,运化水湿,化痰降浊,使脾气健运,水液得以转输,达到健脾化痰、益气清肺之效。


医案
郎某,男,33岁,主诉:干咳,声嘶,口干。病史:患者自述每当天气转凉后会出现干咳,偶有少量白痰。既往服用“复方甘草片”,“枇杷止咳糖浆”等,效果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处就诊。现干咳,痰少难咯,咳后声嘶,晨起口干,时而盗汗,畏寒,食欲、睡眠尚可,大便干结,小便黄。既往无其他慢性疾病史,无药物及特殊食物过敏史。查体:舌红,苔薄黄,双脉滑数。
分析:素体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易受外邪侵袭,肺为五脏之华盖,居于上位,邪毒进入机体,肺先受之。邪入日久,失治误治,病邪迁延不去,致肺气亏虚,肺失肃降,气逆而咳;肺气虚不能输布津液,津不上承,则见口干;肺虚日久耗伤阴津,致肺阴不足,阴血亏虚,出现盗汗、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等一派阴虚之象。
治则:益气养阴,润肺生津。方药:生黄芪30g,防风 9g,白术12g,茯苓15g,紫菀12g,当归12g,白前9g,桂枝 6g,白芍 9g,干姜 9g,五味子 12g,砂仁 12g,炒谷芽12g,甘草6g,知母9g,浙贝母9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咳嗽服药7剂后,咳嗽好转,盗汗、口干症状明显减轻,畏寒消失。现偶有咳嗽,无痰,二便调。拟上方去砂仁、当归、白前,加清半夏6g,厚朴6g,苏子6g,服法同上。半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述已不再咳嗽,他症亦消失。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调情志。



鲁某,女,33岁,主诉:咳嗽半年余,痰多质黏难咯,色白黄相间。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自服“感冒清热颗粒”、“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后症状缓解,但咳嗽仍见,曾服抗生素(具体不详),咳嗽仍无缓解,遂来我处就诊。现咳嗽,每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后加重,口干,口苦,咽痒,平素怕冷,双腿酸软无力,食欲欠佳,食后腹胀,睡眠尚可,大便3~4次/日,不成形,小便正常。既往无其他慢性疾病史,无药物及特殊食物过敏史。查体:舌淡暗,苔白,边有齿痕,双脉沉滑。
分析:外邪侵袭,正气受损,加之治疗不当,日久迁延,损伤肺气,脾胃之气亦伤。脾气亏虚可致肺气不足,肺失宣降,而咳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成痰,则痰多;肺气不足,宣降失司,津液不能输布,则有痰难咯;津不上承,则口干,口苦,咽痒;脾主肌肉四肢,今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四肢肌肉,则双腿酸软无力;食欲差,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均为脾失健运所致。
治则:补脾益肺,止咳化痰。方药:生黄芪30g,桂枝 6g,防风 9g,茯苓 12g,白术 9g,干姜 6g,五味子 9g,麦门冬 12g,当归 12g,紫菀 12g,白前 9g,陈皮 6g,木香6g,炒薏苡仁15g,白扁豆12g,补骨脂 12g,清半夏6g,厚朴 6g,炒谷麦芽 12g,知母 9g,浙贝母 6g,栀子 6g,黄连6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缓解,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大便次数减少,食欲好转,其他症状消失。故守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调情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