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则临床病案感悟肺的生理功能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9-17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吧



之前治疗一个病例,一直想整理出来,一直没有时间,今天大致整理一下。


几个月前,接诊一个双下肢水肿两个月的患者,纳差,食多则腹胀,胀的厉害会胸闷,甚至嗓子痒堵得慌。


去医院做各项检查,肾功能、肝功能都正常,所有检查过后只有胃有糜烂性胃炎,HP(+)


予以西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效果不好来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四诊:近两个月,天气很热也不容易出汗,吹空调风就容易咳嗽,吃凉的东西,容易加重腹胀的症状,同时伴有小便不利。


双下肢水肿,双脉沉,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


一般西医认为的水肿无外乎几大原因:


心源性水肿:一般多为右心衰竭,双下肢水肿。


肾源性水肿:多见于各种肾病,早期晨起多有颜面部水肿,波及下肢水肿,伴有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


肝源性水肿:肝硬化的失代偿期以腹水为主要表现,也可以是由脚踝开始自下而上逐渐蔓延的水肿,而上肢与颜面部常无水肿发生。


营养不良性水肿:顾名思义,由于长期缺乏营养、蛋白丢失等造成的水肿,往往是先出现体重减轻,后出现由足部开始向上发展至全身的水肿。


粘液性水肿:多见于甲减,按之并没有凹陷。


局部性水肿:常见于局部炎症、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上或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病所致象皮肿等。


排除西医的多种病因


按功能性失调来处理。


参与中医水液代谢的无非就是肺、脾、肾


《素问·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


肺主行水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


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浊液不能下行至肾或膀胱,出现咳逆上气,小便不利,或水肿。


肺气行水功能失常,导致脾转输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布散,聚而为痰饮水湿;水饮蕴积肺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功能。临床上对水液输布失常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气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由于水液输布障碍主要是因外邪侵袭而致肺气的宣发作用失常,故临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即《内经》所谓“开鬼门”之法,古人喻之为“提壶揭盖”,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则称之为“开上源以利下流”。


“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患者大热天不出汗,玄府闭阻不通。


受凉则咳嗽不止,形寒饮冷则伤肺。


从肺论治。


用热敏灸法灸双侧中府穴



正好《针灸大成·卷六》:"主腹胀,四肢肿,食不下,喘气胸满,肩背痛,呕畹,咳逆上气,肺系急,肺寒热,胸悚悚,胆热呕逆,咳唾浊涕,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得卧,伤寒胸中热,飞尸遁疰,瘿瘤。"


《针灸大成》正好记载的主治和患者的不多。


双侧中府穴皆出现热敏效应,热感开始进入肺,然后弥漫到腹部,然后整个上肢开始发热,最后整个下肢开始发热。开始一共用了半个小时才让双下肢包括足心发热,后来越来越快。全身热一遍只需要五分钟。



神奇的是患者开始头面部出汗,然后胸部,然后腹部,下肢水肿部位潮乎乎的。


然后开始大量排痰,之前从来没有过痰液。



后予以中药小青龙汤合真武汤加减配合健脾行气药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