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一年级小孩子来说,“1+1=0”是一件很合理的事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1-04

【家教智慧 第644期】

期中考试,朋友上一年级的孩子数学考了98分,错了一道题,朋友雷霆大怒,夫妇二人对孩子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批判,如果不是老人护得紧,孩子屁股恐怕就得开花了。

朋友为什么如此生气呢?因为孩子错的那道题是“1+1=0”……

后来,我问孩子,“一加一为什么等于零呢?”

孩子说,“这个答案其实是爸爸说的。考试前一天晚上,爸爸玩手机,在朋友圈点赞,点了一次,又点了一次,结果他点的赞没有显示,爸爸说, ‘原来一加一不等于二,反等于零啊!’,第二天考试,我就把爸爸的这个答案写在了卷子上……”

原来如此啊!我把孩子做错的理由和朋友说了,朋友说,“数学题和点赞能一样吗?”

我说,“对小孩子来说,就是一样的。因为,在我们现实世界里,‘数’其实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对小孩子来说,认识数,需要一个较长的抽象的过程。

“在他们头脑中,只有1个苹果,1根香蕉,1个人,1只兔子,1次点赞,因而,他们对数的计算的理解,一开始也是建立在事物‘具体’的排列组合上的,他们最终关注的,还是现实的结果,比如你的点赞,一次加一次,两次的结果就是零啊,这对孩子来说,1+1=0就是很合理的事了!

“所以,辅导小孩子学数学,不能急,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他们会把数学题和现实联系起来。所以,小孩做错数学题的时候,不是不会,也不仅仅是粗心,而是做题的那一时刻,他们脑子中把这个题与某个实物、某个过程、某种结果联系起来,对于孩子的这种错误,大人不能着急,要耐心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对事物的认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抽象能力的不断增强,孩子的这种“低级错误”就会减少直至没有了。

“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进行疾风暴雨似的深揭猛批,不仅不利于孩子对错误的矫正,还会干扰甚至阻滞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抽象能力的形成,使孩子对数的认识和计算变成了‘死记硬背’,使孩子学形不成真正的数学计算能力,更难以形成数学思维,那样的话,孩子的数学真的会越学越差了!”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