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木香草堂 2018-11-17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当前我国各中小学都在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生“学会做人”,而有责任意识便是“学会做人”的一个先决条件。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当前,无论是从各类研究报告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责任意识缺乏已经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行为,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之一。

当前,无论是从各类研究报告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责任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玩完玩具后不收拾,自己的东西乱扔而不知收拾,看到别人摔倒了不过去帮忙;看到别人的东西掉了,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不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做了错事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推诿,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所以,责任意识的培养,如何从家庭起步,如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从小抓起,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中,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很多父母忽视了子女责任意识的教育。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使孩子骄傲、任性、自私,甚至粗暴,野蛮,没有同情心,在校时,不会和同学合作,缺乏劳动观念,没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家长过分呵护子女会使子女事事依赖父母,缺乏主见。如果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交错的社会中,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求上进,无所作为。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自我缺乏责任意识。有的人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对父母不孝不敬。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家庭缺乏责任意识。有的人不关心他人疾苦,不关心国家大事。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这一个对个人、家庭、社会缺乏责任的人,对我们国家有何用呢?所以说责任意识是孩子成人成才之本。

有责任意识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今天的小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如果他们缺乏对自我、对家庭、对同伴、对集体、对社会的积极的情感信念,没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思想,那么我们目前的一切教育只能算是对受教育者的谋生教育,是一种偏离教育方针的畸形教育。 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孩子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意识,惯于享受别人为自己服务,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认真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提出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1、对自我责任意识------情况不太乐观

我问过班上几名经常要补作业的同学为什么不天天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回答是不会做,不如等老师来评讲作业的时候补等等。这种想法在这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当中很常见,对于完成作业这种最基本的责任他们也达不到。

在我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与几个家长和学生的谈话来看,学生中不能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生活用品的人数比例要大大高于8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在对待自己的物品缺乏负责的态度。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的美德,同时也是犯错后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在“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过失你能主动认错、改正吗?”这题中,调查情况不容乐观。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在犯错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承认或是改正错误,有时想到的便是逃避责任,推卸责任,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这种情况对孩子身心的发展很不利。这其中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失误所造成的。

2.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据一份调查材料介绍,中国城市的孩子每天劳动的时间平均不足0.2小时,是世界儿童中参加劳动最少的一群。这次我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学生在家做家务情况时,有65.1%左右的学生在家不会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苗,受到四个以上的成年人的同时宠爱、关心,从小什么事都是父母,爷爷奶奶等包办处理,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自理能力很差,不要说是帮助家长做什么事了。在与一些家长的访谈中,我更是了解到现在小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很差。下面是我与小A的母亲的访谈片断:

我:你家小孩在家自己的东西能自己整理吗?

家长:怎么会呢?难得自己整理一下东西。早上起床后被子什么的都是我们来帮他叠好的,有时衣服都要我们来帮他拿。

我:那他平时休息在家还帮你做做家务啊?

家长:基本上是不会的,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是不会让他做家务的。

我:那……他在什么情况下会帮你做家务?

家长:喏……前几天妇女节,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有一篇日记,什么要给妈妈一个生日礼物,他就帮我洗了碗,还打碎了一个,帮我扫了地,还帮我洗了脚,要写日记的。(家长很无奈的说)

A是班上的一名班干部,成绩比较优秀,在班上表现也很好,做事很积极认真,可是在访谈中看出来他在家中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家里不仅不做家务,连自己的书包都要家长帮助整理。父母的宠爱让他忘记了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的责任。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还以为这些是长辈应该为自己做的事。

3.对同伴的责任意识

我做了调查,共有一道题是:“别人的事你会帮着做吗?”从结果中显示只有46.5%的学生选择了会去帮助,半数还不到的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只会为自己着想,根本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在他们心中有些根本就缺乏利他意识。

从调查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学生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当,利己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完全不会理会同伴,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总是在自我旋转,很少会顾及到别人。

4.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纪律,珍惜集体的荣誉与维护集体的利益。但是作为最代表性的问题:你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任务吗?调查统计后却有37.2%的同学回答不参加。

5.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我搜集了一些资料,近两年来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大致有以下:“学雷锋”活动,敬老院打扫活动,环境保护、讲究卫生公益宣传活动,“红绿灯小卫士”活动,珍爱生命主题宣传活动等等。大型的公益活动由学校为单位,小型的公益活动则以每个中队为单位组织活动。但是据我的调查,在参加公益活动方面,“你能一学期参加两次公益活动吗?”数据统计下来情况并不乐观。

从调查中只有48.8%的学生表示能参加公益活动,这说明:在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很多情况都是学校组织才参与其中,有的学生在学校组织活动时也有缺席或者不参加的情况。

总的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数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心理学者李丹认为:“依赖心理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具有依赖心理的人始终要求别人的帮助。”从我的调查和了解中不难看出,学生责任意识弱化问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时刻需要老师、同学、家长的监督,不主动参加劳动;学习自觉性差,少数孩子连作业都不能保证及时完成。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他们缺乏责任意识的结果。

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有关外,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家庭教育不当,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长辈过分保护、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势必淡化他们对自我、对家庭、对同伴、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应该让孩子承担家庭任务,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培养对自我的责任意识。

其次,学校、教师过多关注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为基本目标。但目前许多教师仍过多地关注知识技巧的学习, 忽视自信、独立、刻苦、耐挫力等与责任意识相关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而这恰恰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教育者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关注家庭、班级、社区等有关的事。

最后,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推进素质教育,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二、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它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植下,随年龄和心灵的成长而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来思考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学校维度

首先,教师要有责任意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的世界观、道德情操、品行及生活作风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十分检点,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作出了榜样,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会跟着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一名老师,教学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只是讲道理,还要在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要让学生学会听讲、学会提出和回答问题、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业等等,培养他们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知识不单单从兴趣出发,还要引导学生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项习题,端正学习态度,因为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责任意识的表现。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学生学会自己负责。这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要培养他们对生活负责的态度,要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做错了事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要养成为他人着想、对他人负责的品质。作为一名学生,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清洁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不只是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一个人有强烈责任意识的表现。同学们不但要做好每天的值日工作,自己更要做好保洁工作,见纸就捡,培养“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劳动责任,增强其环保意识。

第三,在学校及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明确学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在平时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其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可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包干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个体,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个体的团结和谐。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起他们为班级服务的高度责任意识,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条例。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干部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服务学校、班级、同学的机会。其次是非干部成员的责任分配。为了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可以将非班干部学生分组,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周班长名下,对他们的班级工作(包括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以便工作管理和责任追查,从而使全班学生工作井井有条。

对于班级活动,要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建立起与集体的联系,感受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等性格品质。   

最后,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应结合社会义务工作、社会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等各类班队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承担任务,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各方面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责任。

(二)家庭维度

1、父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注重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在对待工作上,在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交往活动中,都要体现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其次父母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要由负责的态度。久而久之,父母富于责任的言谈举止会在无意中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从而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大人的身教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2、给予孩子一定的职责。经验告诉我们,相信孩子,让他们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孩子才会有责任意识。如果凡事都由父母做主或者代劳,孩子负责的对象就会缺失。如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加入适当的劳动教育,给孩子一定量的家务劳动,长期坚持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每个儿童都应当拥有一定的职责和任务,并且为这些任务负责任。一些看似细微的任务,不但能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还会促进儿童对自我价值的积极态度。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后,应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及指导。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及时予以明确、清晰的评价。

3、给予儿童选择的自由。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某种努力的体现,儿童喜欢拥有选择,而且选择会帮助他们变得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与自我约束。为什么说赋予儿童职责、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能够培养其责任意识呢?一是从生命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每个人都是而且应当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要求他对自己负责,从而也对他人负责。二是从个人存在的基本价值和需要出发,每个人要活出尊严,就需要拥有自主的空间和选择的权利。家长应该如何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呢?

首先,在需要作出有效的选择时,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例如,对涉及孩子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可让孩子参与选择。其次,帮助、鼓励儿童作出选择。在具体到某件事情时,家长说话语句不要含糊;然而有些事是不能让孩子参与作决定的,那就不要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否则,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作出的决定毫无意义从而养成漫不经心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习惯。因此,赋予儿童一些适当的权利、自由和选择,他才会积极地完成任务,并在履行职责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儿童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4、恰当地运用赏罚法则。除正面、直接的教育外,对儿童责任行为的强化也是培养其责任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其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作为父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良好的表现和行为,并给予及时的强化(表扬、奖励),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促进其责任行为的再次出现。如果父母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吹毛求疵,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责任意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某些不良后果。比如不注意整理房间而找不到需要的东西,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挨批评,答应他人的事没做到而导致被不信任等。对此,父母要有正确认识,不必过于担心,正好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自己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不良结果的再次发生。这是培养儿童责任意识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可以很好地养成孩子的责任意识,提高其责任行为的自觉性。

5、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采用民主、信任、友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抚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许多研究表明,家教方式与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塑造出孩子相应不同的人格心理,进而直接影响到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一般而言,生长在专制型家庭的儿童,往往消极、退缩并具有逆反心理,表现为能力低下、自主性差、待人刻薄、冷漠;生长在溺爱型家庭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大都十分任性,缺乏责任意识和应变能力,在与人交往上表现为不合群与怯懦;而民主型家庭培养出来的儿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他们与人友善,善于合作,乐于承担责任。因此,父母应当作风民主,为孩子留下一些自由的空间,能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及正当需要,并引导其作出选择或决定;对子女不正当的要求,则应及时给予说服教育或行为暗示。

6、在交流沟通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沟通。经常跟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请孩子谈谈看法,或者出出主意,并且虚心向孩子求教,听取孩子的建议并予以采纳,给孩子具体的生活情境和选择的机会。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同时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多唠叨和提醒,要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表现出对孩子认真而亲切的态度。家长要冷静对待孩子的生气,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让他们体会冷静的必要性。此外家长不应经常数落孩子的不足。

(三)社会维度

社会给予的资源往往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与体验。

首先,小学生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校外教育,社会环境至关重要。因为环境不仅影响人,还能塑造人。青少年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他们身心健康的好坏、品德学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运的兴衰。因此,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方面,首先需要我们成年人做好表率,如果有青少年在场,请成人注意自己的行为,要求青少年做到的行为规范,我们自己首先做到;要求青少年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如果有青少年进入他们不适合的场所,应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如果发现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的场所,应及时取缔。

其次,各社区应有计划、有安排地和周围的小学达成共识,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最直接的感悟中体会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且要注重活动的延续性,不要虎头蛇尾,也不能只图表面形式,要讲究实效,要让学生时刻感觉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小公民。

除了社区的活动以外,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也可以丰富学生生活,从不同角度培养其责任意识。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涉及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各种公共场合中的态度与行为,应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有机结合,互助互补。在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力量的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基地,形成教育合力,让各方都能发挥特长,相互支持,形成德育网络,以求达成良好的效果。我们要牢牢记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话------“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真正持续有效地开展责任教育,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挑战的具有责任意识的公民。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