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一杯hentai淼 2018-11-18

 二.单于庭及左贤王王庭所在地更迭概况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左贤王又称左屠耆王,匈奴语“屠耆”即是“贤”的意思,地位仅次于单于,左贤王一般是单于的优先候补人选,因此常常由单于瞩意的儿子担任。左贤王属部居于匈奴左地,或称右部、东部。冒顿单于到军臣单于时期,左贤王王庭所在地最初在肯特山以东的克鲁伦河至呼伦湖一带,逼近东胡克鲁伦河在汉书中称为弓卢水。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克鲁伦河【汉代称弓卢水】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肯特山【汉代名狼居胥山】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肯特山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东北,汉书中称为狼居胥山,海拔2799米,这里是黑龙江上游鄂嫩河和克鲁伦河的两河发源地,堪称姊妹河。鄂嫩河由南向东北流向,克鲁伦河由西向东北大致平行流向。鄂嫩河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左岸布满森林,而克鲁伦河则是一条草原河流,宛如平野中的一条饰带,往东北注入呼伦湖。呼伦湖周围是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伊稚斜单于以前,左贤王的领地东接中国东北,南邻山西西北和河北北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大军从代郡出塞,挺进千里,横越沙漠,大败匈奴左贤王,斩死匈奴兵士七万多人。汉军大获全胜后,霍去病曾率领将士们直达肯特山,在山上筑坛祭祀天神,随后又到肯特山西面的姑衍山(即博格多兀拉山,匈奴人称为的“圣山”)下祭祀地神,其后又率汉军登高远望惊涛拍岸的贝加尔湖和南方一望无际的翰海,然后才班师回朝。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油画】


 

汉朝在重创左贤王主力之后,东胡乌桓族便从匈奴人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并协助汉朝共同攻打匈奴,犹如切断了匈奴的“左臂”,匈奴主力不得不退出河套地区及河西一带,从此一度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此说仅指漠南没有左贤王王庭。单于庭西移到哈拉和林的龙城以后,左贤王王庭,应在乌兰巴托附近的图拉河流域,和鄂尔浑河交叉相邻的草原一带图拉河【余吾水】以南、乌兰巴托以东克鲁伦河上游一带。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乌维单于时期,左贤王的王庭所在地西移到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一带。乌兰巴托所在的位置为图拉河上游盆地,这里是夏季放牧的好地方,在那里可以避暑,休养军马,养精蓄锐,也是个得天独厚的丰水宝地。从克鲁伦河上游直到图拉河上游一带的单于王庭所在地是美丽如画的“驴背草原”克鲁伦河南岸毗邻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

 

 

   公元前105年,儿单于即位后,匈奴各部整体西移,左贤王部主要居于克鲁伦河上游地区,在南方的匈奴骑兵时常逼近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汉书中称为“兵直云中郡”。征和三年(-90),汉朝又大举反击匈奴,匈奴左贤王部将主力收缩到余吾水【图拉河】北岸,仍不敢对汉朝轻举妄动。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图拉河【汉代名余吾水】


 

贰师将军李广利在这一年兵败投降匈奴后,倍受狐鹿姑单于尊崇,却又因此种下祸根,招致卫律的十分忌恨,最终因卫律陷害而被单于杀了祭天。李广利死后,匈奴又遭受接连数月的大雪袭击,大批牲畜冻死,且有瘟疫流行,庄稼不能成熟,单于匆匆为李广利修建了祭祀的庙祀,避免上天严惩。

 

 

自从李广利覆没于匈奴,汉朝也损失了大将军和数万兵马,因此再没有出兵,三年后,汉武帝驾崩。汉昭帝即位。在这以前,汉军深入匈奴腹地苦苦追击匈奴二十多年,匈奴人在东奔西逃中孕妇流产,家庭破败,人口锐减,从单于以下王公贵族和广大百姓十分厌战,都希望和汉朝恢复和亲。从前90年燕然山之战李广利全军覆没,到前71年本始之战,汉匈无战事,长达二十年。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贤王王庭所在地更迭概况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右贤王部居匈奴右地,即蒙古国西部。老上单于时期,右贤王王廷塔尔巴哈台地区,东邻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湖一带的呼揭国。西南是新疆乌苏市,沙湾县一带,与乌孙国接壤,东南与陕西榆林县东南的汉朝上郡相近,正南方与甘肃境内的氏人、羌人相接。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额尔齐斯河1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额尔齐斯河2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新疆布尔津河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乌梁海草原风景

伊稚斜单于即位初期,右贤王恼恨汉朝夺取匈奴河南地区并修筑朔方城阻遏匈奴南下进入汉朝边境,王庭一度东移到巴里坤湖一带,多次发兵侵扰汉朝边境,并攻入黄河以南地区,攻击骚扰朔方城,杀掠许多官民。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前125年,汉朝派卫青率领六位将军和十万大军从朔方、高阙出发,攻打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来不了,醉酒大睡,被汉军连夜包围。右贤王率领麾下精锐骑兵仓皇逃离,其裨小王十多人,连同部众男男女女一万五千多人被汉军俘获。估计右贤王麾下高级将领的妻妾也被汉军俘获。

 

 

前123年,匈奴屡遭汉军打击,元气大伤,伊稚斜单于被迫将单于王庭北移到漠北的哈拉和林一带,右贤王部则大部分萎缩在蒙古国西部的科布多地区和杭爱山西北端的乌里雅苏台一带。塔尔巴哈台一带交给右奥犍王日逐王先贤掸哥哥统领。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巴里坤湖【汉代名蒲类海】

 

新疆哈密地区考古发现三个大型聚落遗址,西北大学考古系主任王建新认为,月氏的游牧半径应该是以东天山为中心,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与乌拉台遗址应为月氏王庭所在地;东黑沟遗址【巴里坤县东南】可能是西汉匈奴右贤王的王庭,东汉时期则可能是北匈奴的夏季单于庭的所在地。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巴里坤草原

 

杭爱山位于蒙古中部,杭爱译言“橐驼”也,山形似之,汉代名为燕然山杭爱山中段山脉汉代称浚稽山,南端支脉称寘颜山东部支脉临近曼达尔戈壁一带,称涿邪山。杭爱山西南部是阿尔泰山东部尾段之间的荒凉沙湾,这个沙湾是一片浩瀚的戈壁滩,南接戈壁阿尔泰山脉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杭爱山入口

 

杭爱山脉有六条河流奔流而下,向南注入沙湾戈壁滩。最东面是翁金河汉代称匈奴水,河水注入乌兰湖,因河水在秋未冬初之际常常流不到乌兰湖里,半途消失在沙漠中,乌兰湖也因而变成一个红泥坑,汉代称之为丹余吾水距汉朝五原郡八百余里。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从阿尔泰山主坡和杭爱山南坡之间顺拜德拉格河河谷而下,可达本查干湖,河水从峡谷奔腾而下,这是一条十分险要的交通孔道,汉朝军队北征匈奴似未走过这条路,由本查干湖向西南方向越过中蒙边界老爷庙口岸,可直达巴里坤草原,那里是匈奴右谷蠡王庭所在地。从巴里坤草原向西南而行,可直达车师国都交河古城。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汉代车师国都交河故城遗址

 

从鄂尔浑河门户的杭爱山脉山梁分支,往东顺河南岸而下,便是单于王庭所在的“驴背草原”从哈拉和林往西去科布多地区,要翻越杭爱山脉,穿过科布多湖泊地区,沿科布多河逆流而上阿尔泰山东北坡,越过友谊峰,下一个宽达三千米的达坂山口,即可进入呼揭国所在地。这个山口只有7月-10月这段时间内人马方可通行。山峰险如斧剁刀砍,参差不齐,直插云天,北坡上端有45座冰川。翻越阿尔泰山顺喀纳斯河而下,再沿布尔津河南下,直达乌伦古湖,由乌伦古湖南下可达乌孙国的恶师,即今新疆乌苏市。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阿尔泰山友谊峰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阿尔泰山友谊峰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新疆布尔津五彩滩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新疆乌伦古湖【汉代呼揭国境内】

 

 

 

汉代称贝加尔湖为北海,贝加尔湖南岸为色楞格河流域,汉代称之为安侯水。色楞格河分成八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从色楞格河流域到东萨彦岭一带布满森林,当地的丁零人以狩猎为生,对草原牧民相当蔑视。从贝加尔湖以西到叶尼塞河上游以东,南至色楞格河,北至萨彦岭以北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这一带地区为丁零人活动的地方。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贝加尔湖【汉代名北海、瀚海】

 

丁零和坚昆王庭历史沿革概述

 

 

公元前200年左右,丁零被匈奴征服。从天汉二年【-99】后,卫律一直为丁零王。卫律死【前79年】后,丁零和其他几个民族因不堪匈奴的掳掠和残酷压迫,曾联合起来对付匈奴。汉宣帝本始71冬,“本始之战”乌孙大获全胜,壶衍鞮单于恼羞成怒,亲自带领一万多骑兵攻打乌孙国,在乌孙的反击下,狼狈逃窜,撤军途中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风雪,活着回来的不到十分之一。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向匈奴进攻,匈奴损失惨重。神爵元年(前61)前后,丁零又连续三年频繁地袭击匈奴。匈奴派出一万多骑兵攻打丁零,也被丁零击退,匈奴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公元48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日趋衰微。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与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西汉时期被匈奴扣押、流放到贝加尔湖牧羊的汉朝使者,最著名的有两位:一是奉汉武帝之命向匈奴单于下战书的郭吉,二是中郎将苏武。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西汉时丁零主要分布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南地区,东汉时部分南迁。两晋、南北朝时在今山西、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河南、甘肃等地也有丁零族聚居,后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三国时,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贝加尔湖以南游牧,称北丁零;一部分迁徙至今新疆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南与乌孙、车师,西南与康居为邻,称西丁零。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晋书》称述了敕勒。因其族使用的车轮高太,也称高车族。  

 

 

史学界一般认为,丁零是高车、回纥、回鹘的先民,和今维吾尔族有渊源关系。所以又成为狄历、敕勒铁勒等。汉代的丁零主要驻牧在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公元一世纪前后,汉朝联合丁零等击败匈奴,迫使其西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丁零人南下,一部分散居在阴山南北。后来称霸一时的薛延陀、回纥、突厥及蒙古族中的汪古、克烈等部均为丁零族的后裔。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贝加尔湖【汉代名北海、瀚海】

 

坚昆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唐代称“黠戛斯”,元代称“吉尔吉斯”,清代称为“布鲁特”。和境外的吉尔吉斯斯坦国的吉尔吉斯民族同根同源,是一个民族。

 

 

史记》作鬲昆;《汉书》除保留鬲(隔)昆称号外,通称之为坚昆;《魏略·西戎传》亦作坚昆。首先将“坚昆”勘同于“柯尔克孜”的是初唐人,宋朝人继承了这一成果。考古发现及近代人研究证明,这一论断完全正确。坚昆的地理方位,据史料为当今叶尼塞河上游至阿勒泰一带。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蒙古崛起以前北亚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分布区域大体以西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为界,叶尼塞河流域是白种人,东边则是黄种人势力范围。坚昆是赤发碧瞳的白种人,同期的丁零主体是黄种人。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周围许多民族,坚昆亦在被征服之列。坚昆同丁零乌桓乌孙等一起曾积极进行反抗匈奴贵族统治的斗争。汉将李陵降匈奴后,匈奴单于任其为右校王,管辖坚昆等地区。汉朝李陵长期在坚昆为王,子孙后代均融入坚昆人之中

 

 

公元前50年至49,郅支单于西征扩张击败乌孙小昆弥乌就屠,兼并乌揭、坚昆、丁零三国,建都于坚昆,于是坚昆陷入匈奴单于的直接统治之下。知道钱36年陈汤、甘延寿假托君命,调集西域各国联军,远征郅支城,一举剿灭,坚昆才有了相对自主权。两汉之际,匈奴重新夺回对西域的宗主权 ,坚昆依旧隶属于匈奴。东汉以后,继匈奴而起的鲜卑占据漠北,极盛时亦统治到了坚昆等地区。匈奴被汉朝消灭之后,“坚昆”又相继被鲜卑、柔然高车突厥统治。

 

 

贞观二十二年(648),坚昆首领亲赴唐朝要求归属。唐朝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封其首领为左屯大将军、坚昆都督,隶属燕然都护府。公元840年,坚昆灭了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与唐关系甚密。时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乱。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阿巴坎河
                     

匈奴地理经济以及左右贤王王庭所在地(2)

                                   鄂毕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