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昵称43211969 2018-11-18

【陈波书法】在书法入门班的教学中很多的爱好者都很少读帖,拿着帖就练习,这个方法是不对的,我在临帖上也算下了一番功夫,一本《肥致碑》 我一临就是15年,我认为只要勤奋,一份耕耘就会一份收获,15年下来收效甚微,后经老师指点方悟,不看方向的埋头拉车是徒劳的。要想临好一本帖,首先要了解这本帖,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知道它的结字规律,用笔方法,首先达到眼到,通过勤奋练习才能心到手到。《肥致碑》写不好就会走向丑书之路,老师的辅导很重要,朋友圈的欣赏也更重要。

第一部曲:读帖

书法上说的“眼到”捷径就是认真读帖,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益精。察进一分,拟进一份,拟进一份,察进一份,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 ”。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历代书家都很重视读帖,黄庭坚在《书论》中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新唐书,欧阳询传》说:“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住马观之,良久方去。数百步复返,下马, 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前人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告诉我们学书的方法,字外无法,法在字中,读帖是学书重要环节。也说明了读帖的重要性,读帖是通过理论意识的提高而达到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我对读帖的理解应该分两大项,一项是文化的内涵,另一项书法本身技术方法技术特征。文化内涵包括了解碑帖年代作者情况,分析碑帖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价值,识别碑帖上的文字文意,理解文辞内容,感悟作品的审美倾向。感受作者内心情感。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注意上图,两个“之”和两个“常”有差异,注意甄别,尤其是并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妥,非常腻人。这种

书法技术方法和特征方面,从形式上分为以下四种读帖形式。

一,欣赏式读帖,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资料,有甲骨、铭文、简书、帛书、摩崖刻石、造像、碑、墓志、招版、砖刻、墨迹书札等。各种书体、不同风格,通过欣赏式读帖了解书法史,书法演变史,了解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载体的书法表现手法和审美取向。选定自己喜欢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二,分析式读帖,通过欣赏式读帖选定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路子后,对自己所学碑帖的风格、结字规律、用笔方法、章法等进行分析总结。

记忆式读帖、 一是记忆碑帖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创作渊源和年代等相关资料,对理解碑帖解读作者内心有重要作用、二是对碑帖文字内容的记忆理解,为以后背临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对风格特征,笔画和结构形态的记忆,铭记在心中,做到胸有成竹,为创作铺平道路。如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取古人之书而熟视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对比式读帖、首先是将自己所临和原碑帖对比解读,字势【开合、错落、收放、等】结构、【字内空间、字外空间、图形、外接点、等】线条、【端点、粗细、方向、弧度、等】笔法、【中侧锋、藏、露、动作、等】通过对比找出差距,不断调整训练方向,达到最佳效果。二是与自己所临碑帖风格相近的碑帖对比读帖,找出相同和不同的东西。三是风格不同的碑帖对比、找出各自风格的特征和各自代表性的东西。解读风格形成特性。四是将自己所临作品与原碑帖和当代从此碑帖所出名家作品对比,总结出名家取法特点,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训练方向。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读帖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认结构,正确掌握范字结构,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合体字分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结构。每一种结构又分多种类型。

定笔画、汉字是方块字,由笔画组成。因此每个笔画的好坏也决定了字的优劣,读帖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比例和写法。

析难点,难点包括一个字中较难写的笔画,也包括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还包括每个字中难处理的结构。

读帖的时间

临帖前读帖和临帖后读帖

创作前读帖

随时读帖

闲时读帖和定时读帖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读帖应选名碑拓片或真迹,读帖即通过观察分析,是琢磨和体会碑帖字形的过程。对其中的笔画形态、用笔的方法和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理解。欧阳询在《传授决》中说:“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读帖先达到“眼高”,通过临帖练习解决“手低”,这样方能进步,否则将精华视为糟粕、腐朽视为精神,则本末倒置。无异于南辕北辙,越是勤奋,越是适得其反。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第二部曲: 碑文白话翻译

1991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县南蔡庄乡(今偃师市首阳山镇)发掘出一通立于东汉建宁二年五月(公元169年)的石碑,名曰《肥致碑》,很快震惊考古界、学术界和书法界。该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记录的是东汉著名道士肥致的道教活动。碑高九十七点三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上镌512个字。现存偃师市商城博物馆。

《肥致碑》书法风格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兼之出土晚近,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所见的《华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碑额:孝章皇帝太岁在丙子崩。孝章皇帝。孝和皇帝。孝和皇帝太岁在己丑崩。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碑文: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汉故掖庭待诏君讳致。字苌华。梁县人也。其少体自然之恣。长有殊俗之操。常隐居养志。君常舍止枣树上。三年不下。与道逍遥。行成名立。声布海内。群士钦仰。来集如云。时有赤气,著钟连天。及公卿百僚以下。无能消者。诏闻梁枣树上有道人。遣使者以礼娉君。君忠以卫上。翔然来臻。应时发算。除去灾变。拜掖庭待诏。赐钱千万。君让不受。诏以十一月中旬。上思生葵。君却入室。须臾之顷。抱两束葵出。上问。君于何所得之。对曰。从蜀郡太守取之。即驿马问郡。郡上报曰。以十一月十五日平旦。赤车使者来发生葵两束。君神明之验。讥彻玄妙。出窈入冥。变化难识。行数万里不移日时。浮游八极。休息仙庭。君师魏郡张吴斋。晏子。海上黄渊。赤松子与为友生。号曰真人。世无及者。功臣五大夫雒阳东乡许幼仙。师事肥君。恭敬。解止幼舍。幼从君得度世而去。幼子男建。字孝苌。心慈性孝。常思想神灵。建宁二年太岁在己酉五月十五日丙午直建。孝苌为君设便坐。朝莫举门。恂恂不敢解殆。敬进肥君。鈊(音:xīn)顺四时所有。神仙退泰。穆若潜龙。虽欲拜见。道径无从。谨立斯石。以畅虔恭。表述前列。启劝僮蒙。其辞曰。赫赫休哉。故神君皇。又有鸿称。升遐见纪。子孙企予。慕仰靡恃。故刊兹石达情理。愿时仿佛。赐其嘉祉。士仙者。大伍公。见西王母昆仑之虚。受仙道。大伍公从弟子五人。田伛。全■(缺字)中。宋直忌公。毕先风。许先生。皆食石脂,仙而去。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碑文白话翻译如下:河南郡梁县(今汝州)东安乐地方肥君之墓碑。肥君做过汉代以往掌管掖庭等待皇帝召见的官职名叫致,字苌华。是梁县人。他年少之时,体验到了自然的无拘无束。年龄稍长,就有了不同于俗人的操守,喜欢隐居起来修身养性,常常居住在枣树上,三年也不下到地面上来。他与大道一起逍遥世外,道行有成,名声树立,闻名海内,各地士人们都十分钦佩仰慕他,前来拜访者聚集如云。当时有紫气附着在皇宫的大钟上,直连云天,公卿百官没有一个人能消除它。皇上听说了梁县的枣树上有得道之人,就派遣使者以礼聘请肥君。肥君决心以忠诚报答皇上,神态安详地来到皇宫,即刻开始盘算谋划,很快就除去了灾害变异。于是,皇上就拜他为掖庭待招,赏赐他千万钱,肥君辞让拒不接受。十一月中旬,皇上思恋冬葵子,肥君盛情难却进入宫殿,不一会儿工夫,就怀抱着两束冬葵子出来。皇上问道,肥君从哪里得到的?肥君答道,从蜀地的太守哪里取来的。皇上就派出使者乘坐驿马前去蜀地问询,蜀地郡守禀报说道,十一月十五日清晨,有一辆显贵者乘坐红色车子前来,我就送了两束冬葵子给他。肥君的道术神秘莫测且十分灵验,一切讽刺非难都撤除了。他道术堪称玄妙,出入于深远幽冥之处,其中的变化常人难以识别。他即使行走数万里,只需花费不到一天的时日。他浮游于八方极远之地,休息于神仙庭院之中。肥君拜师于魏郡(河北邯郸以南)张吴斋、晏子、海上黄渊,道人赤松子与肥君为友。肥君道号真人,世上没有达到他那种水平的人。有功之臣、爵封五大夫的雒阳东乡人许幼仙,甘心拜肥君为师,对肥君很恭敬。肥君就休止于许幼仙的馆舍之中,许幼仙也跟随肥君超度尘世而去。许幼仙有个儿子名叫建,字孝苌,心地慈爱,品行孝顺,常常思索神灵之事。公元169年5月15日,孝苌让肥君坐于别室,无论早晚,全家都对他恭谨温顺,不敢懈怠,还拿出四时所有的谷物蔬果,以作敬奉。神仙肥君褪去所有奢侈,温和沉默如同龙潜于水。人们虽然很想拜见他,但没有通往大道的途经可以寻觅。于是,人们严守立身为人之道,为他刻下这块碑石,以便尽情地表达虔诚和恭敬之情。之所以表述前面所罗列的事实,就在于启发劝诫后世的童子。献给他的祝辞是:肥君显著盛大的样子多么美好呀!以往的神仙肥君伟大呀!他又有大名和美称,羽化之后被人们永久纪念。子孙期望他的赐予,仰慕他,依仗他。所以,刊刻这块碑石以便通达情理。人们祈愿时,仿佛已经如愿,肥君赐予他们美好的福祉。此碑乃士人大伍公所立,大伍公曾在昆仑之墟谒见西王母,接受仙道。大伍公从弟子五人:田伛、全■(缺字)中、宋直忌公、毕先风、许先生,都服食石脂,成仙而去。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考古发掘简报指出,该碑通篇充满了道教色彩,反映了道教在东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历史和道教的珍贵资料。其中记载道:……常隐居养志。君常舍止枣树上。三年不下。与道逍遥。行成名立。声布海内。群土钦仰。来集如云。这是道教中一例神奇的树崇拜现象。道教吸收了树作为天地通道的作用,将树想象成道士成仙的一条通道。由于树象征着生命,因此有人就居住在树上,认为这也可获得长寿。这种居住在树上可获长生的观念在东汉时大为流行,东汉道士肥致三年居住于枣树上,因此被世人所崇拜,认为是得道之人。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肥致这位枣树上居住的道人,曾经应皇帝之要求应时发算,除去灾变,为其解除灾异,并以方术为皇帝抱出两束生葵,表明当时道教信徒确为皇帝所承认。直到汉灵帝初年羽化之前,高道肥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但大行其道术,且招致许多有相当政治地位的坚定信徒,唯史书均未详载。究其原因,显然与不久即发生的张角打着道教的旗帜、率领的黄巾起义直接相关。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第三部曲:深度《肥致碑》碑首文字的释读

1991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偃师市)南蔡庄乡南蔡庄村东汉墓的肥致碑,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文物。河南省偃师县文管会的该墓发掘简报(《文物》1992年第9期)公布这一资料时,碑文释文无误,但碑首文字中有两个字均误释作“崩”,以致碑首文字未能通读。近年,由于《肥致碑》(初拓本)的出版(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读者在欣赏研习其优美的隶书时,也必然想要通读碑首文字,因此《书法导报》2008年11月26日刊载宋开罗先生《释“菇”》一文,将碑首两个■字都释为册封之“册”;《中国书画报》2009年2月19日刊载邹德祥先生《<肥致碑>碑首并不神秘》之文,将此字迳释为“朔”字的一种特殊写法。我认为,碑首字释“崩”固然不确,上述释“册”、释“朔”的说法亦无法讲得圆通(说详后)。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为了讨论肥致碑碑首文字的读法,我想还是先将该碑碑首与下面的碑文的石碑拓片连同录文(见《发掘简报》,标点符号是笔者加上的)一起迻录于下较为适宜,因为二者在内容上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关于肥致碑的大意,《肥致碑》初拓本(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卷首丛文俊先生所撰的《<肥致碑)漫议》一文已经作了概括:

碑主肥致不见于文献记载。据碑文可知,肥致为汉代河南溧东安乐人,字苌华,有道方士,曾奉诏消除灾异,拜掖庭待诏。时有功臣五大夫洛阳东乡许幼仙师事肥君,后在家中与肥致共解止羽化仙去。建宁二年五月十五日(或谓“十”字为衍文),其子许建欲见肥君,礼祀待之,卒不可得,乃刊石志之。碑文的书刻时间,或在其后不久,此权置于五月。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该文叙述了碑文的梗概。我还要在此略作一点修正补充。此碑原文说许幼仙“师事肥君,恭敬丞丞,解止幼舍,幼从君得度世而去”。所谓“丞丞”,在此是纯一宽厚之意;“解止”一词出现在《周礼·掌舍》郑玄注中,释义根据孙诒让《周礼正义》是休止、休息之意;“度世”,在此意即成仙。所以“解止幼舍”本来就指肥致在许幼仙家中休息的意思。故二人仙逝就在许幼仙的家中。另外,碑文又记“大伍公从弟子五人:田偃全、口中宋、直忌公、毕先风、许先生,皆食石脂,仙而去”。是说大伍公的弟子五人随之也服食石脂仙逝。该墓的《发掘简报》根据肥致墓出土的情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把此墓墓主定为肥致,是因为肥致墓碑的出土。但整个墓葬占地面积之大,从前、后室和左、右侧室均发现乱骨看,此墓应是多人的合葬墓。据现象分析,很有可能许氏也葬在其中,只是和肥致同墓不同室罢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不过似乎偏于保守。大伍公的五个弟子是否也葬在这里呢?不然碑文记述他们仙逝岂非蛇足?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上面简略介绍了碑文大意,再看碑首文字:“孝章皇帝大岁在丙子■。孝章皇帝。孝和皇帝。孝和皇帝大岁在己丑■”。这些文字载于碑首,格外醒目。《发掘简报》释为“崩”,然汉章帝丙子年亦即建初元年(公元76年),乃章帝继位改元之年;汉和帝己丑年即永元元年(公元89年),乃和帝继位改元之年,都不是他们的卒年,谈何驾崩?若释为“册”,然皇帝被册立也不合乎历史常识。或释为“朔”,以为是纪时间,然我国史书记民朔必在年月日之后,例如《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元帝纪》永光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例多不备举。此处有年无月日,故释朔难通。是纪时间的解释亦不相合,且两处只纪时间无意义可说。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上述说法流于推测,问题还出在文字释读上。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分析此碑碑首■字的构形,我们发现释“崩”,隶定字形并不全错,还真说对了一半。此字明明白白上端从■,下端从朋。从“■”似乎不须多加论证,汉隶中“””字头主要有三种写法,一作■,《衡方碑》■字、《礼器碑》■字从之;一作w。如汉印■字,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字;一作■,如《曹全碑》艾字、■字,《张迁碑》苑字、《熹平石经·论语·述而》苟字,其例甚多,难以遍举。字下端从朋,释“崩”下端的释文是对的,但释者无说可能也自信不坚。这里谨举汉碑、帛书中朋字与此有关的字形,作一说明:

■(娄寿碑)、■(尹宙碑(见《隶辨》,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0页)、■(《马王堆帛书·周易》:“西南得朋。”(陈松长编著《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汉碑中的这两个朋字均作向右倾斜状,朋字的写法是两个“月”字上端的横划相连,但“月”中间的两短横不连,帛书的写法更随意一些,将朋字的两个“月”字从上端的一横连在一起不算,还将两个“月”字中间的两短横互相连接。由此可见,我们所要释读的碑首疑难字下端的字符,与《马王堆帛书·周易》朋字的写法基本相合。差别只在碑首石刻文字写得结体方正;帛书因系墨书,手写显得字形圆转,书写风格不同而已。如此,碑首文字实、从朋,应该写作■。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此字下端从朋既然有人能够释出,上端从“草字头”学隶书者也不会陌生,何以不释为■而释为崩呢?我想恐怕原因在于■字在字书中查不到,甚至连收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都未收载此字,因而给人造成一个错觉,根本没有■这个字。其实,汉代是有此字的,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周易·复》:“朋来”,《释文》说:“京作■”(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页)此处“京”乃指汉代的《京氏易》(参《汉书·艺文志》),这是陆德明记载他所见的经籍异文资料。可见前字汉代有之,并非此碑杜撰,文献与碑文适可互证。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字既已释出,碑首“孝章皇帝大岁在丙子■”,“孝和皇帝大岁在己丑■”又当如何解读呢?上面已经提到汉章帝丙子年即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和帝己丑年即永元元年(公元89年),这两处纪年中间相隔13年。笔者认为碑首这两处纪年所说的“崩”,应与墓主肥致生前经历有关,且应属大事,故而郑重书之。■字的通读,还须先从文字通假方面寻找线索。根据《经典释文》,■既然通朋,则可以读为堋,而堋又通封,故此看来字可以读封。东汉许慎的《说文》十三篇下土部:“堋,丧葬下土也。从土朋声。《春秋传》日‘朝而堋’。《礼》谓之封,《周官》谓之窆。《虞书》日:‘堋淫于家’,亦如是。”清代段玉裁注指出“堋淫于家”即“朋淫于家”,今本《书·益稷》作“■淫于家”,说明“朋”于读堋,则作为朋的通假字堋,自然可以读为堋,据《说文》堋又通封、窆,堋可读封顺理成章。因此,我认为崩应读封,但这与封(堋,窆)指“丧葬下土”事无关,而跟墓主值得夸耀的供职于朝的经历密切相关。

为了讲通碑首两个■字都应读封赏的封的问题,不妨再引用一下该墓《发掘简报》关于肥致的出生年代的考证意见:

“由碑文可知,墓主肥致,字苌华,河南粱县(今临汝县东)人,卒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生年不详。从碑首内容看,不仅是记载了章、和二帝的元年时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他们的纪念和恭敬之情。但从灵帝建宁二年上溯到章帝建初元年(76年),不仅时隔93年,且间有6位皇帝。碑首只恭敬章和二帝,应当与肥致因擅方术而被章帝召入宫中,并拜‘掖庭待诏’有关。到和帝时期,肥致继续得到了任用。和帝以后,肥致当不在宫中任职。由上推算,肥致的生年应在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年)左右,其寿龄应为115岁上下。”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这段考证实际上正好可以为碑首“■”读为“封”提供依据,作出说明。肥致作为方术崩士,其最值得引以为荣的经历,莫过于被皇帝召入宫中,拜掖庭待诏了。所以,碑首“孝章皇帝大岁在丙子■(封)”,“孝和皇帝大岁在己丑■(封)”,前者无■应指他“因擅方术而被章帝召■宫中,并拜‘掖庭待诏’,‘赐钱千万”’(不受);后者应指“到和帝时期,肥致继续得到了任用”。盖仍任此官职。碑首郑重书此,表明两朝皇帝对肥致的重视,故引为荣耀。附带说一下,汉代的所谓“封”,虽亦用指封侯,但也扩大到指授予官职名号,所以后代出现“封官”的说法。《史记·吴王濞列传》:“佗封赐皆倍军法。”《后汉书·邓禹传》:“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前者“封赐”主要指封官、赏赐财物;后者“封拜”,主要指授予官职(当然也包括封侯)。“封”字构成的这两个词中“封”字都有授予官职之义,可见汉代“封”字已衍生此义了。碑首用了“封”的通假字“■”,可能与书碑者故弄玄虚、炫耀博学有关,读为“封”则说明立碑者是如何看重皇帝的封赏了。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东汉时期方术之士大行其道,在《肥致碑》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他的信从,碑文甚至夸耀他的本领“出窈入冥,变化难识,行数万里,不移日时,浮游八极,休息仙庭”。俨然是成仙得道之人。当时道家常受到皇帝的尊崇,《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史事,其中有些方术之士事迹记述得较为翔实,有些方士之士事迹较为简略。《肥致碑》叙事道教色彩极浓,并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其史事可补《后汉书·方术列传》之阙。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陈波书法:“浅谈”隶书不俗气,学习《肥致碑》分三部曲可成

该作品方笔居多,方整劲挺,和《张迁碑》神韵有些近似,棱角相对收敛,多了份俊逸,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此碑字形偏于古拙一路,字型方正,字多漫漶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结字运笔已开魏晋风气,毫无俗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