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谈艺】江文湛:花月几度,一怀清秋!

 夕妙斋 2018-11-18



花月几度,一怀清秋

 文 / 江文湛

 / 一 /

“我发现1923年写下这个东西的青年本质上和今天的这位先生,他们是同一个人……这集子已经包含了我后来所有的一切。”四十六年之后,博尔赫斯在他的第一本诗歌集序言中写道。与其说是冥冥之中的因缘,倒不如说是出自本能的执着与信念。

 

虽然千里迢迢从山东赶来长安,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的前身西北艺专求学,但毕业后江文湛却被分配到工艺美术工厂,做木工、油漆工、雕刻工……在艰苦条件下,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画,钻研中国绘画和民间艺术。花鸟、人物以及斑斓多姿、形形色色的民间工艺,需要时时刻刻在工作中演练。正因为如此,对于传统艺术,江文湛反倒熟稔、迷恋起来了。就这样,江文湛沉淀了将近二十年。

 

观察老一辈艺术家的人生轨迹,似乎可以看到,经历了荒芜与动乱,坎坷与艰难,却能让艺术的果实更为丰硕。近二十年的岁月,对于一个人的耐性和意志是极大的考验和磨砺。或者,属于他的时代尚未真正到来。


· 荷花翠鸟 | 135x68cm

 

 / 二 /

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西安美院的第一批研究生,江文湛投在罗铭先生门下学习国画,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罗铭绘画中西兼融,写生著名,尤擅山水和花鸟,即便是小小的麻雀,都从村头场院或山林枝头上写生得来,从不讨巧。故而他笔下的麻雀或振翼飞舞,或斜翅投林,或喧闹嬉戏,或并肩而立,或窃窃私语,或聚头啄食,都充满了无尽的情味。

 

西安美院毕业后,江文湛留校任教,担任花鸟画教学,他的绘画方向也转向花鸟画。此时,文革劫难刚刚结束不久,长安画派大师赵望云先生已经去世,石鲁先生又病重在床,何海霞先生也离开西安定居北京,长安画坛一片萧条,曾经举世瞩目的长安画派几乎到了无人维系的境地。

 

四十岁时的江文湛真正步入中国画坛。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撰文讨论艺术的真谛,此时他的花鸟画已颇具影响,赞誉不绝,并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绘画语言与艺术风格。


· 荷塘清趣 | 67x67cm

 

 / 三 /

或许,花鸟画是最能体现人的诗心与性情,最有文人气息的罢。

 

在艺术的迷蒙和低潮期,看万里夜空里,一轮明月来去,江文湛思索着现实的困惑。后来,他毅然离开了西安美院南下深圳,又从深圳返回西安,画了撕,撕了画,摔了画盘又买了画盘;忧伤、痛苦与迷茫折磨着江文湛的绘画意识,衣着不整,形容憔悴,如被抛进了湍流的旋涡,几乎是要沉没了,又不止一次浮出水面。

 

他画出的意象花鸟接近于他的感觉空间,有着不可言传的曼妙与神韵,犹如梦幻般的色彩和细腻婉转的感情,扑面而来的却是阳光般的热烈和温馨,和煦亲切如暖春的风,理趣天真、深邃旷远却又如诗,灵动跳跃气韵连贯又似舞……


· 花卉 | 135x68cm

 

 / 四 /

在秦岭这片土地上,既有着“秩秩斯干,悠悠南山”的远古谣唱,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自然真意。

江文湛选择了终南山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山谷去构建他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去精心营造他亲近自然的创作基地,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品茗、听琴,看云、听雨,作文、展画,兴起时,便请朋友们来红草园雅集,心有所感便到画案前执笔挥毫,看到梅树抽出新芽,满头银发的江文湛也像孩子一般欢呼。那些苦辛与流离,幼时关于艺术的念想,二十年的沉淀与潜伏,冥冥之中的因缘,出乎本能的执着与信念,似乎成了江文湛五十年岁月的最好注脚。

 

一曲赞歌充满世界,一切已然完满。


· 江湖生涯 | 58x59cm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