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故。无见之见。照法界故。 所以宝藏论云。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
无我无造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
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 般若。故顿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余。 无余故烦恼永尽。大用故圣化无穷。
若人不达离微者。虽复苦行头陀。远离尘境。断贪恚痴。法忍成就。经无量劫数。终不入真实。 何以故。依止所行故。心有所得。不离颠倒梦想恶觉诸见。
若复有人体解离微者。虽复近有妄想习气。及见烦恼。数数觉知离微之义。此人不久。即入真实无上道也。 何以故。了正见根本也。
释曰。离微者。万法之体用也。离者即体。 经中云。自性离故。亦云自性空故。斯乃无名无相。非见非闻。通凡圣之体。为真俗之原。思益经云。知离名为法。即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微者即用。有见有闻。能通能达。以微者妙也。于无见中有见。于无闻中有闻。斯乃不思议之法。微妙难知。唯佛能觉。
思益经云。知法名为佛。离微不二体用和融。名之为僧。则一体三宝。常现世间。有佛无佛。性相常住。即正见之本。真实之门矣。
故圣人照体是无。约用为有。 此有不有。即有以辩于无。 当无非无。即无以辩于有。 有而不有是妙有。无而不无是真无。
故真无是涅槃之体。如太虚不杂于五色。犹明镜不合于万像。故称离也。 妙有是般若之用。于不二法内。现妙神通。向无作门中。兴大佛事。故称微也。
是以凡夫不达离微故。常被内结所缚外尘所羁。外道即执作断常。二乘遂证为生灭。若不入宗镜中。难究离微之妙旨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