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发突然:袁大头包子店的生意被抢了!

 优雅a 2018-11-18

就在武汉市委附近有一条光华路,这条并不宽敞的马路边有一家“袁大头包子店”,开了30多年而且从来不做加盟店,至今在武汉就这一家店。

      没有自媒体的时代,它靠口碑把三镇的人召唤过来,网络时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拿着“武汉美食攻略”跑到光华路,就为吃一口袁大头。       但是,就在半个月前,它在包子江湖中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从成都来的外地网红包子店九龙王竟然直接把首家店开在了袁大头对面。

“这是老字号和网红店打擂台啊!”

    “这是包子届的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的对决!”

     路过光华路路口的人,即使不买包子,也要站在路口围观两家店的“交战”。九龙王没来之前,光华路是属于袁大头的!      袁大头包子被武汉人称为“国民包子”,“汉口爱吃包子的人都吃袁大头”,家住开明路的67岁陈爷爷对于家门口的包子店很自信。不止汉口,武汉三镇的人都爱吃袁大头”,家住汉阳的王阿姨坐公交转地铁来到光华路,一边排队一边纠正排在她后面的陈爷爷。

     惠济路上、开明路上、光华路上都是拎着整袋包子的行人,第一次来的,不用问路,跟着包子袋都能找到袁大头。

     但从上个月8号开始,有些人手上的袋子开始变为“九龙王”。      1日11时,九龙王大包店排起的长龙,有些人手上的袋子开始变为“九龙王”。       客流量看,九龙王不输袁大头。这家靠加盟批量开店的外来网红店在进入武汉市场半个月后,成功把牢了一大波武汉人的胃。

      昨天早上9点,“四季风”赶到光华路时,袁大头门口有28人排队,九龙王是34人;上午11点,两家店迎来了客流高峰,袁大头门口排起了两条队伍,小编大致数了一下有近百人;马路对面的九龙王也不输,队伍直接排到了马路边,小编努力想数清人数,但人潮拥挤,有些数不清。       从硚口结伴过来的5位老同志在俩家店分头排队,再把买好的包子均分。

      “不是说袁大头好吃吗?怎么这家店也这么多人?”几位手上拿着“武汉美食攻略”的北京老人站在路边纠结起来,到底该排哪家队呢?

     “我们来武汉玩之前,网上都推荐吃袁大头,但你看对面这家店也很火啊”,老人家人问在路边“观战”的“四季风”,“哪家店更好吃?”

     “四季风”对他们说道:“都挺好吃的,袁大头是老店老味道,九龙王是新店新味道,都不差”。最后,几位北京来的老同志于是就分头排起队来了。      老人们分别在两家店买好包子后,立即开始站在路边品尝起来。

     据十几年都吃袁大头的老顾客说,“我以前都是在袁大头买30块钱的包子,现在在她家买15,来对面买15,两个味道都尝尝”。

      这位嘴刁的武汉人对袁大头的评价自不必说,“面有嚼劲,馅儿扎实”,但对于外来的九龙王,食客也赞“好吃,和袁大头不相上下”。       不少顾客坐公交乘地铁来光华路买包子。后来他们评价说:袁大头的踏实,九龙王有野心!这下了袁大头生意反正被抢了!

      把进入武汉的首家店开在袁大头门口,这已经让人浮想联翩。况且也是排着长队的网红店。“这是挑衅还是自信?”网友把两家店的排队视频发在朋友圈,表达好奇和疑问。      上午9时,九龙王刚开门,就开始有人来排队了。

    “我们就是要把店挨着最好的那一家开”,九龙王武汉市场负责人何玉龙并不避讳记者的疑问。但何玉龙也解释,开在袁大头对面,并不是刻意为之,恰好是这儿有店面出租。

      但“挨着最好的那一家开”一直是九龙王开拓新市场的思路。何玉龙介绍,前两年九龙王进入昆明市场时,就是挨着当地著名的味丰源包子开的店。

     “你知道袁大头在武汉的名气吗”?“四季风”反问了一句。

     “当然知道”,四个月前,何玉龙和同事到武汉做市场调查,从选址到租房装修,再到开店,他们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这是我们在武汉的总店,下个加盟店这个月5号开,在友谊街;还有一个店8号开,在前进五路,陆续还有民主路等”,最近,何玉龙和上面的大老板一直应酬新店开业的事,接受小编采访时,何玉龙满身疲倦,“我这四个月都在武汉”。

      和30多年只开一家店的袁大头相比,走加盟路线的九龙王就显得野心太大了——“春节前在武汉要开30-40家店”。

     而对面的袁大头老板娘叶桂云30多年时间里,一直坚守一家店,从5平米的夫妻店开到了500平米的门面,30多年的时间,只涨了三次价,至今价格仍和2013年最后一次涨价后保持一致。

      “我们和他们的方式不一样”,叶桂云和记者不愿多谈,多次强调的是袁大头踏实做生意,照顾好回头客。“每天都有人找我做加盟,但我都没同意”,已经56岁的她只想做好包子守好店,叶桂云透露,对面的店开张后,没有对自家营业额产生影响,“因为我们有老顾客,吃了几十年,不会随便换口味”。

       “四季风”又问叶桂云有没有尝过对面的包子,“尝过,但不知道是什么馅儿”,叶桂云称,那是一位老顾客买来后给自己尝的,但对于对方的口味,叶桂云没有多做评价。      买好包子的顾客坐在门前边吃包子边聊天。

     和叶桂云一样,何玉龙也坚守着行业规则,不对竞争对手做评价。何玉龙说,在武汉做市场调研时就吃过袁大头包子,两家店是不一样的口味。

      一个是武汉人熟知的包子届霸主,一个是急速扩张的外来品牌,顾客在两家店排队等候的间隙里,对他们的味道、价格、经营模式讨论着。

      和30年只涨三次价的袁大头相比,九龙王更擅长打促销战。

     10月8号开业,开张营业的前半个月,九龙王连做15天促销,前五天买一送一、中间五天买二送一、后五天买三送一。

      这种大促让开业前期人山人海,“促销的信息都传到我们光谷了”,李阿姨以前在汉口住,后来搬家到光谷,“我听汉口的朋友说,和袁大头一样好吃的包子店在搞活动,拽着我现在的街坊就来了”,李阿姨当天花了50块钱买了100块钱的包子。      不少顾客先把在袁大头买好的包子放在九龙王门口的凳子上晾着,再去排队买九龙王大包。

     和袁大头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买包子也能办会员卡。

     武汉人买包子的实力,把行走包子江湖多年的何玉龙吓到了,团队商议后决定,面向顾客发售会员卡,而会员卡模式在九龙王销售体系里,只有武汉市场有,“成都没有,昆明没有,江西也没有”,何玉龙说,因为武汉人一次性买包子买的太多了。

     “他们从十几公里外的地方赶过来,一次买几十块钱的包子,应该给折扣”,何玉龙 向“四季风”透露,短短二十天时间,已有上千人办了会员卡。 “四季风”那一小时时间里,就有五个顾客找他办卡。“武汉的市场比成都大”,这是何玉龙进入武汉市场前就预料到的,如今验证了他的预期。

      交50块钱就能成为会员,卡免费,50块钱可以用来买包子。成为会员后,下次报手机号就能打八五折。

      打八五折的优惠显然吸引了不少人。不少顾客看到别人比自己买的便宜后,会立马打听会员卡怎么办,甚至几个好友相约办一张卡,一起使用。       何玉龙告诉“四季风”说,九龙王在武汉第一家店内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四川老店带来的。而且打算“一周后,新口味会推出”,何玉龙说的新口味是根据武汉人口味改良后的版本。

     “我们是新店,袁大头是老店,两家不存在竞争关系,甚至会互惠互利”,何玉龙说,袁大头的老顾客会来九龙王尝新口味,但九龙王带来的新顾客也会去袁大头尝尝鲜,“吃包子不可能只吃一家店”。

      这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光华路上的包子江湖要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