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不起”与“守规矩”

 昵称535749 2018-11-18
2018-11-02



导读

我的老家东北有一句土话,形容那些为了一点小利而斤斤计较、反复筹谋进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人,叫做“活不起”。

大概是去年夏天,朋友圈热转的一条新闻,说的是特大台风中,一位老年人眼见自己刚刚买来的一辆运货车就要倾覆,竟在瞬间冲上去,试图以一己之力顶住车辆,最终是车覆人亡。

前几个月的事情,是高铁上毫不知廉耻、用尽百般手段胡搅蛮缠的霸座男女,生动诠释了“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座位号全凭主观认定”的当代low版“存在即被感知”。

然后就是今天重庆方面公布的万州公交车坠江的原因。在这揪心的几天里,人们怀着悲悯之心,脑洞大开地想象了各种可能的恶劣情况,却万万不会想到事实的真相竟然是:乘客刘某因为坐过站要中途下车这件小事,和驾驶员冉某之间互殴,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有人会说,你这太“理中客”了,对于那个刚刚买车的老汉,车就是他的命;对于这个坐过了站的刘某,少走一些路就是天大的事。何来“小事”一说?

这样想的朋友们,跳脱出来看看吧。十五条人命毁于这两个人的“怒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路怒和癫狂,到底孰大孰小?孰重孰轻?孰是孰非?

我的老家东北有一句土话,形容那些为了一点小利而斤斤计较、反复筹谋进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人,叫做“活不起”。台风中在乎车子胜过在乎自己性命老汉,高铁上为一个靠窗看风景的座位无理狡辩不惜自毁名誉的妇女,高速上为了省一点油钱错过了匝道口非要倒车回去的人们,高速上为了少走几步路在匝道口就下车、拎着大包小包在呼啸而过的车流中穿行的乘客(以及迁就他们的司机)……凡此种种不讲规则的人和事,都可归于“活不起”之列。

活得起还是活不起,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生存境遇的通达还是困窘,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自我修为。试想,从小学到大学,哪一阶段的打架斗殴发生最多?肯定不是小学,小学那只能叫打闹。没错,是初中。初中生的打架是带着一种青春的霸道,甚至没有理由。高中就变少了,因为自我估价发生了变化,男生不愿因打架而使自己有所损伤,毁掉“光明的未来”,再往后就更少这种那种直白而赤裸裸的暴怒,遇事多反躬自省,不迁怒、不贰过。这是人格成长和完善的普遍过程。

全体乘客成了看客,最终为一个失去理性的乘客和一个不知轻重的司机做了陪葬,可悲之至。局外人从这起事件中汲取的一个教训,就是作为乘客不得干扰司机,这是第一铁律,喋喋不休再动手打人的暴戾举动更是作死,而遇到这种争吵情况发生时,再不能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必须立行制止。这件事给人们的另一个启示,则是一个合格司机的自我修养问题。

在今天,开车差不多成了一个平常的技能。但是能不能把车开好,多少还是与个人修养、公德意识、道德品质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修养,既包括跟车内其他乘客(比如副驾驶座位上喋喋不休的爱人、后排安全座椅上“多动症”一般的孩子)的沟通交流,学会抑制和化解胸中的无名戾气;也包括自己独自行车时面对复杂路况时的心态调整和“慎独”问题。

学车的人,在准备理论考试的过程中也对各种文明驾驶规范烂熟于心,甚至在“理解式记忆”中也能深刻体会到这些交通规章是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合理性,绝非拍脑袋想出来的;在拿到驾照之前,都听惯了师傅们对大路、小路上各种细微之处注意事项近乎吹毛求疵的啰嗦。

这些人为制定的规则,要么是遵循着科学法则,比如弯道时设置的变道虚线,有时在内侧,有时在外侧,这都不是随意设计和可以随便突破的,其主要依据就是要抵消而不是放大弯道超车(尽管一般意义上不鼓励弯道超车)加速时产生的巨大离心力;要么是符合于礼俗伦常,比如车辆转弯要越过人行横道线,留出足够的空间以礼让行人,便于其通过。

然而,一朝考试过关,驾照到手,开车上路,还是会有大把大把的马路杀手,应试时批判的那些典型错误也会一犯再犯。就好像变道要打灯、要循序渐进、递次渐变这种基本常识,就常常被上手的司机们抛诸脑后。

车与车之间没有办法交流,汽车本身不是变形金刚,不会自己对话,也没有表情,完全依赖于坐在里面驾驶它的人。而坐在驾驶室内的司机们,被铁皮所阻断,至多使用灯光和喇叭来表意。

自我中心者多,为他人设身处地者少,总是幻想着对方能够和自己的行进节奏保持默契,能理性预判自己的驾车行为,抑或是吃准了某种“恐怖平衡”的博弈策略、笃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法则,一脚油门就敢冲过去。可是这样的一厢情愿多半会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到那个时候,火气大的人就要挥起老拳、戾气四溢,有所克制的人也要被“路怒症”憋出内伤。数年前我曾在路上见过一位开着越野车的司机,只因前面的出租车过红绿灯的时候反应慢了些,居然气得跳下车来,把前车的右后视镜踹歪。

很多人开车时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心思活络,总想着占便宜加塞儿。明明到了实线不能变道的地方,还心存侥幸硬要把车“别”进去,哪怕是到了交汇口、分岔点、十字路口红绿灯前交警视线下,还是不收敛。久而久之成了习惯,谁不这么做,谁规规矩矩排队,反倒被认为傻帽儿。

实线变道这种交通陋习屡见不鲜,早晚高峰尤其突出。为了节省时间,不少司机随意加塞,抢到队伍的最前头。很多城市的很多路口长期如此。一些心存侥幸的“不安分”车辆,从直行车道直接冲到匝道处伺机插队,不仅让本就拥堵的下匝道雪上加霜,也直接影响到直行车道的正常通行。与此同时,这种行为就逼得在下匝道口守规矩排队的一列,必须车身左倾,油门刹车频繁切换,以防止左边车道呼啸而过、随时准备见缝插针的加塞车挤进来,坏了规矩。在这样的互相防范、没有任何稳定预期的过程中,互相都指望着出其不意,占得先机,捡到便宜,最后往往是一个刹车不及,剐蹭追尾,祸事连连。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匝道口处都增设了电子信息屏,实时公告摄像头现场监控到的实线变道的违规车辆车牌号。起初还有一些车主不信邪,以为这是临时摆设、稻草人,继续我行我素,强行插队。后来发现是真扣分,才逐渐有明显改观。

上海前两年整治交通不文明行为之后,加之摄像头之下的精准化治理,在整个市区内开车,基本无人敢压实线。这个规矩已经完全立住了。可是只要车一开出这个城市,到别的城市,就会像从温室里一下子置身于真实世界,你会发现不会开车了。那条实线已经不是保护你、让你放松警惕的生命线,而是必须时刻兼顾左右。这才是真实的道路环境。只要互联互通,守规矩就不能是局域性的,否则到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老实人吃亏”。在一个普遍不守规矩且不受惩罚甚至以此为荣的大环境中,局部的守规矩会必定会被“劣币淘汰良币”。

人生苦短,在这些对自己和他人都性命攸关的事情上,淡定一些、规矩一点、佛系一下又何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