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喜悦 孟祥海古往今来,社会安定,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都会引起文人无限诗兴,歌之,咏之,叹之,那种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唐代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杜甫当时正流徙梓州。他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即兴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千古传诵的七言律诗。其中有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那种喜极泪涕,欣喜若狂的情景,千古令人为之动容。近读谷林文集,他在一篇文中写到抗战期间叶圣陶赴灌县演讲,沿途看到“灌县农田丰美,似远胜江、浙。今年又大熟,望之喜极欲涕。”此种心情与当年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心情如出一辙。位卑不忘忧国,文人情怀,千古同辙!接着,他在文中又写道:“大概一九六零、一九六一年间,陈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组诗,其中写他在飞机上观望到‘农田丰美’的两句诗:‘可能有丰足,心喜不须瞒!’这是非常朴素的诗句,甚至可说少了点文采,也许因此未被收入前几年出版的态度诗选里。可是这两句诗在我读到的那一瞬间,真像受电击似的震颤,只觉得直入心肺,也几乎‘喜极欲涕’了。”写的是虽是国家领导人“民胞物与”的情怀,而此时他读后则“喜极欲涕”,此种情怀,当与诗人同出一辙,那种文人的忧乐观,千古一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国文人传统的忧乐观,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则是文人恪守的信条,一介文人,地位未必显赫,但他们的情怀却深深扎根于民间,这种心忧天下的文人情怀,一脉相承,令人感叹。2018年10月17日《今日庐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