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用乌头附子治疗疼痛,知多少?

 中医执业针灸 2018-11-18

编者按:后台有同仁回复说文章短,看的不过瘾。在这里稍作解释一下,本订阅号文章的初衷是每天学一点经方,所以文章都是简短精悍、言简意赅的,在2-3分钟内能读完同时还能有收获,虽然短,但也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分享给身边的经方同仁。

太阳病的身体疼痛,是正邪交争于表所致。如果用一般思维理解,邪气困遏所致体表气机不通,如寒邪凝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临床当中寒性的疼痛更为常见一些。

我们都知道冬天摔了一跤的疼痛感,要比夏天更为明显一些,就是因为冬天在寒凉的环境下,寒主收引,人的气血更加的凝滞和不通。所以冬天摔一跤更加疼痛一些,由此认识到了温阳行气活血有助于改善疼痛,温才能行气活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所以活血的时候多用温药,温经活血。

所以温阳、通阳在治疗疼痛方面还是很广泛的,在《金匮要略》当中,有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也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需要注意的是煎煮法。以乌头煎方为例: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另外乌头桂枝汤也是蜜煎煮,乌头汤方煎煮后也内蜜煎中更煎之,乌头赤石脂丸是蜜丸。

强调的一个用蜜煎煮,能够减弱乌头毒副作用,同时量体质强弱服药,以知为度。毕竟属于有毒重要,临床安全还是第一位的。临床上外用的方法更安全一些。

大乌头煎、抵当乌头桂枝汤是治疗疼痛的,说明主治的疼痛与寒性凝滞是有关系的,寒性凝滞导致的疼痛自然就需要乌头、附子这样药物来治疗,再比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疼痛,在于薤白、半夏的辛温,在于白酒的辛温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也体现了辛温药物在治疗寒性疼痛中的作用。

前些日子,在病房值夜班的时候遇到过一个中年女性,肿瘤的多发转移,肩背部乃至身体疼痛感特别明显,稍动即痛,口服止疼药物疗效很差。我就去把了一下脉,典型的沉细弱而无力,就是一个阴证。治疗当然需要附子、乌头去辛温散寒通络止痛了。就想起了张仲景的相关论述,善用乌头、附子来治疗疼痛,也都是基于仲景的临床经验。搜索文献,发现在治疗肿瘤性疼痛,乌头、附子,尤其是外用还是很广泛的,但前提大家一定要记住,是一种阴证寒性的疼痛的时候,才能用乌头、附子,如果是一个阳证或者热证或者是表证的疼痛,就不能机械的去运用附子乌头了。附子、乌头、天雄三个药其实都是一母同根,但是相比而言,乌头更常常用来温阳止痛,乌头的止痛效果要比附子更为明显一些。所以上述治疗寒性疼痛的处方中,乌头用的更多一些。(点击阅读:一文读懂乌头、附子、天雄

经常有人因为疼痛而感伤心,为了安慰,我常常说痛总比不痛要好点。为什么这么说?用中医的正邪学说来看,痛代表着正邪相争,若是不痛,则正邪不斗争,不是病情好转就是正不胜邪、病情加重了。近来读到明末清初的名医喻嘉言的《寓意草》,其中一则医案中也谈到类似问题,分享给大家:张令施乃弟,伤寒坏证,两腰偻废,卧床彻夜痛叫,百治不效,求诊于余。其脉亦平顺无患,其痛则比前大减。余曰:病非死证,但恐成废人矣。此证之可以转移处,全在痛如刀刺,尚有邪正互争之象,若全然不痛,则邪正混为一家,相安于无事矣。今痛觉大减,实有可虑,宜速治之。

所以,疼痛要比不痛好点,其实也是机体对病情的自然反应,如果丧失了疼痛感觉,反而可怕了。就像临床上感冒的患者,发烧总比不发烧好点。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阳证要比阴证好一些。需要理性看待。今后,疼痛或者发烧的时候,可以自我阿Q的安慰一下自己,说自己的正气相对还充足,所以能正邪斗争。当然疼痛本身就是问题,还需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去治疗。

作者:马家驹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