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怼赢一个杠精?

 轻风雾影 2018-11-18

网上最讨厌的一种人,叫做杠精。


其实杠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杠精的言论,竟然有时还会觉得“好像挺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原因,就在于你没有掌握批判性思维。 


今天书单君要和大家推荐的这本《学会提问》,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经典,堪称碾压杠精宝典。




杠精错在哪?


杠精最气人的地方是,你明明就知道他的言论有问题,却说不出他错在哪。


比如,你评价某家餐馆的菜真不好吃,就会有杠精搬出经典回复:“你行你上啊!”一句话噎死你。


冷静分析,就会发现“你行你上”犯了两个逻辑谬误:


转移话题谬误:明明是在说另一件事,杠精却转移到了我们行不行这个话题上。


人身攻击谬误:杠精通过侮辱提出论点的人,来诋毁我们的观点。



发现谬误我们就能击败杠精,但是推理中的谬误种类实在太多,所以我们的策略并不是记住谬误,而是学会提出关键性问题,直击杠精要害,这也是此书名叫《学会提问》的原因。


怎么才能提出关键性问题呢?


在《学会提问》中我总结了一个入门技巧,就是把杠精的观点拆解,代入下面这条逻辑链:


假设 + 理由 + 被遗漏的关键信息 → 推理 → 结论


我们沿着这个逻辑链条,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就可以逐个击破,怼赢杠精。


[ 生活中的杠精无处不在,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抬杠,文末附有一份杠精鉴别指南,看看你身边有多少杠精。]



如何让杠精哑口无言?


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日本近年来生育率偏低,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这一问题表了态:“生不生孩子要交给本人选择,也应该交给他们本人选择。但是,我们要为想生孩子的人创造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



很多网友都表示虽然不喜欢安倍,但他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人却反问:


如果女性都不生孩子,人类无法延续怎么办?


这肯定是一个荒谬的说法,因为人类不可能都不生孩子。但是,仅仅这样反驳又显得软弱无力,因为没有在杠精的基础观点上驳倒他。


如果按照《学会提问》中的方法,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要找到他这个观点的理由和结论:


女性都不生孩子人类就无法延续(理由) → 推理 → 女人必须生孩子(结论)


乍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那么,对照我们的逻辑链条提几个问题试试看:


有没有没说出来的假设?理由可靠吗?推理正确吗?有没有其他结论?


发现猫腻了吗,这里隐藏了一个价值观假设:群体的利益要高于个体的权利。



如果你在当下情境中认同这个价值观,那么你就认同他的观点。反之,我们则有了驳斥他的方法:


群体的利益并不高于个体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去伤害他人的责任,但我们没有拯救世界的义务。我们可以自愿,但不能被强迫。每一天,我们都有权利不去关心全人类,只关心自己。



怎么样,反驳的力度是不是强了很多?


其实批判性思维并不复杂,只要找出一个观点的理由和结论,以及没有说出的假设和被省略的部分就可以逐个击破。难的是要时时练习,把这作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每当有大暴雨时,你就能在微博上看到一些人在转发这样的观点:


下大雨时不要点外卖,别让小哥顶着恶劣天气为你服务。


好像也很有道理?我们再把它的理由和结论找出来,对照逻辑链条思考:


下雨天,外卖小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你送餐(理由) → 推理 → 下雨天不要点外卖(结论)


发现了吗,这个推理中有两个谬误:


一是稻草人谬误。它树立了“小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你送餐”这个稻草人,对它进行攻击。然而,下雨天,小哥不想送餐可以选择休息呀。如果不休息,其实还会得到更多的报酬,你搜一下就会看到类似《外卖小哥:最喜欢下雨天,因为单子多》这样的报道。


二是诉诸感情谬误。通过暗示占领道德的高地,企图诱发我们的情绪反应。


怎么样,是不是发现打败杠精其实并不难?不过,对于批判性思维来说这才仅仅是开始。


[ 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呢,文末附有一段视频,分享五个方法让你的情绪不再被轻易煽动。]



换种思维认识世界


学会批判性思维,如果只是为了批驳杠精,未免有点浪费。它更高阶的意义,是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


有这样一个简单的观点:


无论何时,生命皆无价。


我们把它转换一下:


生命非常珍贵(理由) → 推理 → 生命不可以用金钱标价。


不出意外的话,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生命是无价的,且无法接受与之相反的答案。


然而我要告诉你,这个推理出了问题,珍贵的不一定是无价的。



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本地政府负责人,有市民反映,有些十字路口只有禁行标志,不如加装红绿灯,总花费也不过10万元。但是,红绿灯可以使行人死于车祸的风险从1.6%降低到1.1%。


那么,你应该花钱修这个红绿灯吗?


最初,你也许会想到生命是无价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多少的成本你都应该批准这一建议,毕竟无论多少钱,也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这样的回答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真的认为生命无价,我们就应该开着装有全套最新安全设备的大型交通工具,而不是小型车。


其实,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人决策中,你都会发现,有人为了节约一些金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比如,选择购买没有防撞气囊的小汽车。


事实上,经济学家曼昆就曾通过计算高危职业的薪酬与死亡率的关系,得出一条命大约值1000万美元。


是不是有些意外?当然,生命是否无价是个深刻的话题,这里只是用批判性思维就经济领域对这个观点进行简单的讨论。


在我们讨论之前,我们困于感情,不能接受生命有价的观点。《学会提问》却提醒我们,接受或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这是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抛弃感情上的依恋,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的规律,还能让我们在关乎自身利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来看这个观点:


国家不应该施行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好(理由) → 推理 → 国家不应该施行应试教育(结论)


我猜,绝大部分人都不假思索地支持这个说法。


然而,我们对照一下逻辑链条,就会发现这个观点遗漏了关键信息:教育资源非常稀缺。


考虑到这个信息,要施行素质教育,每个学生就要消耗更多的教育资源,花费更多的钱财人力,推高教育成本,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购买力高的上层少数人群集中,而大多数民众得到的教育质量反而会下降。


其实,这正是十年前在中国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时,家长和学生声讨应试教育的呼声铺天盖地,而“素质教育”真正来临时,他们却发现那只不过是大梦一场,自己辛辛苦苦为别人做了嫁衣。



与生命无价不同,这个观点里还有一个利益陷阱,我们都希望能接受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这没错,问题是执行中我们真的能从素质教育中获益吗?


举个例子,素质教育中的一点就是要减负,学校不补课,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会在学校不补课省下来的时间中产生巨大的差距。比如家里富裕的学生放学可以去学钢琴,而条件差的孩子可能要帮父母干活。


跳出利益陷阱和感情的依恋,才是独立思考的真正开始。




✎✎✎


批判性思维其实是一门统治术。


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总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相,而不同利益的组织群体往往会从同样的“真相”中抽取不同的意义,输出不同的观点,真相被掩盖,解释真相成了一种权利。


如果你不掌握批判性思维,任由真相被人解释,这种权利就变成了垄断。你的人生将在“自以为”的世界中任由他人摆布。


只有真正学会独立思考,你才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相对于驳倒杠精,这才是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意义。



主笔 | 诗太浓  编辑 | 黑羊

图源 |《胜者即是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