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曲江两首 》其二 【唐】杜甫

 昵称091203 2018-11-18
​​
​              
《 曲江两首 》​

​                 【唐】杜甫

​​                    其一

​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       
    ​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其二
  •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其二

【译文】1

​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

​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
【译文】2

 
​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    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

​    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

​    我要对
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译文】3

 冬天已被当尽,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典卖春天的衣服买酒,大海把河流引向远方,酒带走我的忧郁。
​   
到处都有酒债,仿佛我的不良嗜好亏欠了全世界,其实是时间亏欠了我,用酒来偿还。
​   
蝴蝶在花朵上寻找隐秘的出口,偶尔在我眼里显现,而蜻蜓在空气中画着诡异的弧,频繁地相交于水面。
    长翅膀的精灵,请让春光搭乘你巧妙的飞行,请赋予短暂的美以轻盈,请将这一切注入渴望欢乐的心灵。


【注释】
​     
朝回:上朝回来。

典春衣:典当春衣换钱买酒。典:押当。

江头:曲江边。

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蛱蝶:胡蝶恋花,飞来飞去。

深深忽隐忽现。见即现。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款款忽上忽下从容自在的飞。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流转:轮转。

      莫相违:希望春光不要抛人而去。违:违背,错过。


 

【简析】

 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意深,究之而意来」,真正表现了「神馀像外」的艺术特点。
​   
前四句说自己每天都饮酒,为此每天都典当衣服,还欠了许多酒债;因为“人生七十古来稀”,生命太短匆,所以得及时行乐。
​   
五、六两句情绪急转,通过刻画蝴蝶、蜻蜓飞舞的情态来表现蓬勃的春天。这两句诗描写物态细致而传神,而且饱含着感情,所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   
最后嘱咐春光,希望能与它一起流连盘桓,哪怕只是短时间也互相欣赏,彼此不要背离。这是“痴语”,但真切地表达了对春光的热爱、留恋。
​   
《曲江》二首是游曲江的观感,作者写作时满怀抑郁。他常常醉酒,流连春光,正是为了排除这种心绪。

​​
【赏析】

​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
​   
诗人对这这究竟是为什么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无比恬静、无比自由、无比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就能唤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