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主和要饭吃的故事

 欢畅自然 2018-11-19

深秋的傍晚,老师家里有点热闹。今天来请教的学生,有两个孙辈的,一个是大学毕业准备考研的,一个是初三面临中考。老师给那位考研的大学生鼓了鼓劲儿,那位姑娘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走了,老师又开始开导正上初三的溪溪。

老师:刚才这个孩子说,我就怕考不好,我说不许说考不好!就要总想着我一定能考好。不仅考好,我还要考得非常好!有这种意识、信念,它就不知不觉地把你内在的智慧开开了。

当然,不是爷爷这么一说就行了,还得自己努力!爷爷给她一个信心,但这个信心还得跟她的努力结合起来啊。

溪溪:昨天为了这个我和我妈还吵了一架。

老师:你跟妈妈吵架干什么呢?

溪溪:我本来想好好学习,可我妈一定压着我好好学习,我就不想好好学习了。

老师:那是妈妈给你好信息啊。

溪溪:她那么说我,我就觉得达不到那个目标。其实想想我还是能达到的。

老师:对啊,妈妈是在旁边给你加个好信息。你自己有个好信息,妈妈再给你一个好信息,你不就有两个好信息了吗?

溪溪:妈妈有时候批评我。

老师:那也是从反面激发你一下,让你的志气能够起来。

我给你说个故事。这是我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的。

我们家是河北定兴县。这是发生在新城县的事。我家离新城县城比离定兴县城更近,不到十里路。发生这个故事的村子是新城县大王庄。大王庄有一个老财主。

有一天,这个老财主家里来了个要饭吃(北方许多地方称叫花子叫要饭吃)。这是清朝时候的事了。平时都是家里使唤的下人出来。这天不知怎么,老财主出来接待这个要饭吃了。这个老头儿,老员外出来了。他是财主嘛,他出来就比下人出来阔绰些,出来拿了个大窝头。——那时候穷啊,一般人家打发要饭吃就是一点碎饼子。

  出门一看呢,是个年轻人。要饭吃伸手一接,老员外把这个窝头又拿回来了。

溪溪:啊?

老师:没给他。不仅没给他,而且一转身,把这个窝头给旁边那个狗吃了。

要饭吃就说:老人家,你既然给我拿出来了,我看了本来也挺高兴,你怎么没给我反而给狗吃了呢?

老员外说:我原来以为是个残疾人,或者是个老人,没想到你这么个年轻人你要饭吃!我把这个窝头给了你,不如给我这狗吃!我这个狗吃了还能干点事儿,能看家护院,给你吃了你还是要饭吃!我能给你吃吗?

小伙子就走了。

过了二十年,有一天,这个大王庄——村子挺大的,有鸣锣开道的,县太爷来了。来了就找这个财主家。找到这家以后呢,老员外赶紧迎接,县太爷来了嘛!本来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细节,我就简短捷说了。老员外年岁大了,八十来岁了。过了二十年了嘛。就问县太爷怎么来了?

县令就说:咱俩有缘哪!

老员外说:我们草民,怎么敢跟县太爷有缘呢?哪儿有缘哪!

县令说:哎,有缘。

到正屋坐下,县令说:你还记得二十年前有个要饭吃吗?

老员外说记不得了。

县令说:就是那天来个要饭吃,你拿出个窝头,没给他,给狗吃了。你还记得吗?

  老员外说:哎,有这个事。

县令说:那个要饭吃就是我啊!

老员外吓得窟嗵一下跪在地上:县太爷饶命啊!县太爷饶命啊!

县令拉他起来,说:我是报恩来了!如果没有你,我就没有今天。您这一句话,激发了我。我就下关东去了。下关东去了后,我到一个金场里边给人家做工,我拼命干活,挣了钱。挣了钱,我就专门买了新城县的这个县令。

我:哦,捐的官儿。过去是可以捐官的。

老师:清朝很早就可以捐官儿。(清朝大致在康熙年间就有捐官制度了,一个县令大概需要4600两白银)

县令说:如果没有你当初那么说我,我很可能还继续要饭吃。当时我心里边一省:老人家说得对啊!我这么年轻,为什么不能自强呢?为什么非得要饭吃呢?为什么要当这个废物呢?我为什么就不如这只狗呢!我要争这口气!要着饭我就下关东了。

老师接着说:当年我爸爸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情节多一些,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我跟我弟弟妹妹们都讲过这个故事。我说,爸爸当时讲,你们还小,但你们也听到了。我说我听了以后就知道,我必须要争气。我虽然没有穷到要饭吃,但也必须争气。人家一个要饭吃能当县太爷,我们争气,不一定要当什么官儿,但也得改变自己这种状态啊!

溪溪:我觉得那个人还是做得太生硬了。要是那个要饭吃自杀了怎么办?

老师:他不会自杀呀!他要会自杀就不会要饭吃了。他已经没有羞耻之心了。

不食嗟来之食,那是有文化的人才有的志气。要饭吃的人他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他没有这个羞恶之心。小孩子都可以随意侮辱他、损他。他没有文化,哪知道什么叫嗟来之食啊!你给他一点吃的,他就觉得很照顾他了,就很高兴了。所以当时他看到大窝头很高兴啊!没想到老员外又把窝头拿回来,给狗吃了,这就把他内在的羞恶之心激发出来了。这个人说到底还是有志气。如果没有志气的人呢,你不给他,他就走了,到别处要去,继续过他的要饭吃的生活,继续贫穷、贫贱下去,贫就容易贱啊!不受人尊重。小孩子们喊他:穷花子!要饭吃!花子!他也不在意——我就是要饭吃,我就是花子啊。他在那样的困境下,已经没有耻辱感了。荣耀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份儿的。

我:那时候只考虑生存了。

老师:就是啊。

老师接着又讲了自己十几岁时在北京求学的艰苦经历,中心意思是鼓励溪溪要不怕吃苦,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尤其要努力学习,打下将来做事业的基础。

讲完自己的经历,老师说:

你们现在条件好了,什么也不缺,要经常想一想:我生下来,谁在养活我?他们怎么养活我?他们(父母)在辛辛苦苦地养活我啊,得出去工作啊。这样就知道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长辈不容易,要不辜负长辈的期望。所以刚才我说:你妈妈说你的话,也是在激励你。

老师接着说:年轻人,要立志干大事。但是立下大志,不必对别人说。那是你心里的一颗种子,让它慢慢在心里生长。因为能干大事的人不多,你说你能干大事,别人就会说你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狂妄,不知道天高地厚。这就会增加你干大事的障碍。越是想干大事,越要谦虚谨慎,干事更要低调。要不然,你处处想出风头,虚荣心,光想听好的,别人说你一句什么话就受不了,那还能干大事啊?只能弄鸡毛蒜皮炉灰渣,整天跟这个打交道。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说的这番话,是跟十几岁孩子说的,却句句敲在我的心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