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坦类降压药是保护肾脏还是损害肾脏?

 hmverve 2018-11-19

沙坦类降压药就是我们常说的ARB类降压药。临床上我们将常会遇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我们经常认为arb类药物能够保护肾功能,而说明书中又明确提到使用ARB 类药物可能使肌酐升高,《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等多部权威指南也提到,肌酐超过325μmol/L禁止使用ARB类药物,那么ARB类药物对肾脏的作用到底是保护还是损害?肾功不全的患者能否选择ARB类药物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ARB 类药物对肾脏的作用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人体血压及维持体液平衡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多种疾病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具有以下作用:①作为强力血管收缩物质,可使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肥厚、促使蛋白合成,导致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并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②促使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导致水钠潴留;③增加肾小球内压,导致肾小球肥厚及肾纤维化,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作为RAS最终效应途径的拮抗剂,ARB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之后的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并且已经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的药物之一。

在肾脏方面:AT1受体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和血管底部等处。ARB将其阻滞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促进钠的排泄并抑制钠的重吸收。同时ARB类药物通过同时扩张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来达到改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的作用;通过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来降低蛋白尿的漏出,从而降低蛋白尿;临床研究发现蛋白尿较重的患者使用ARB 后降尿蛋白效果较轻症患者要好,使用ARB类药物降压的同时,可以减少尿蛋白30%-50%;所以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首选ARB类药物改善肾功能。

当患者肾功能不全时,由于灌注不足,肾脏的血流主要靠RAAS的激活,增加肾小球的压力,是肌酐排出体外,而此时使用ARB类药物,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减少肾小球内的灌注和滤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出现程度不等的血肌酐升高现象,在存在基础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患者更易发生。

因此在开始用药时血肌酐会轻度上升,一般升幅在基础值的30%以内,此时需要停药,如果用药过程中短时间血肌酐上升>30%~50%),则为异常反应,提示肾缺血,应当减少用量或停用。

为避免或减轻用药后血肌酐升高,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起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血肌酐变化,用药后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状态的50%时应考虑停药。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对存在高血压肾损害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无论其治疗前的血肌酐水平是多少,一旦能够顺利加用ACEI或ARB 类药物,可以显著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