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冷降温,又感冒了——感冒药,你真的选对了吗?

 醒真 2018-11-19

小编导读

本周开始,全国开始迎来了又一轮大的降温,北方甚至已经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而可怜的我们,双十一买下的羽绒服暖宝宝还堵在物流的路上,天寒地冻,加上室内外的温差,一不小心,感冒就找上了我们。感冒虽然是小病,但是也得吃药。这时,问题就来了——

我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我只是有点不明显的鼻塞咽痛,这时候要不要吃药?

我该吃感康还是感冒清热颗粒?

我要不要吃抗生素?

我有好多感冒药,要不要一起吃?

……

小编这么一问,是不是大家都有点懵?我就知道,大家面对感冒,都是佛系吃药吧?对待自己的身体,还是精细一点吧!今天,我们让广受大家喜爱的崔松医生来细细说说,感冒药的这些事儿——



感冒要用抗生素吗

感冒大家都得过,那你知道得的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

有人说:“这感冒不就是怕冷、发烧、喉咙痛、鼻塞、流涕?我怎么搞得清楚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

其实跟你开个玩笑,压根儿就没有细菌性感冒,感冒全是病毒性的!

有的人会问:“不对啊!那医生说我是发炎了,还用抗菌素!那是什么?”

其实这个时候可能不是感冒,可能是扁桃体发炎,或者咽喉发炎。此时同样表现出嗓子疼,但是可能没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医生,你搞得清楚,我们怎么搞得清楚到底是发炎还是病毒呢?”

有一个非常好的诀窍。


就是抽大约两毫升血液——验一个血常规。通过血常规里面白细胞,就可以鉴别是病毒性感冒还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果白细胞值高,那可能就是扁桃体炎,或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白细胞值不高、反而低时,那就可能是病毒了。


为什么要分清楚二者?最大的原因在于用药!


是否要使用抗生素——又叫抗菌素。因为在全世界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抗菌素耐药。滥用抗菌素的情况太多,所以不需要用的时候不用抗菌素。起不到作用的同时,还可能增加细菌的耐药性,那是得不偿失的!


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服抗菌素,那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咱就抗病毒吧!

其实这种病毒我们基本不“抗”。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复制高峰在24小时,也就是说:如果在24小时内没有抑制它、不让它大量繁殖的话,过了24小时,它的复制就以几何级数递增。


我有一个经验,以前要做节目,那就不能感冒。我就在刚开始有症状的时候,赶紧用我的小秘方——柴胡冲剂,再吃点发汗的药,马上抑制了病毒,就好了。如果超过24小时,那就等7天。


为什么是7天呢?因为感冒病毒过7天也就自然而然死亡了。所以,如果不是很严重的症状,就有一点流鼻涕、打喷嚏、发烧、怕冷,熬7天,等病毒全部死亡就好了。


所以,根本不需要抗病毒!


那感冒药是什么作用呢?

其实就是纯粹的对症处理。如果发烧,药里有退烧的成分;如果有鼻塞,药里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成分,可以让你的鼻涕减少;如果有打喷嚏、有类似过敏的症状,药里有抗过敏的成分。


感冒药的作用就是让你这7天过得舒坦点,等病毒自然死亡以后就没事了。


感冒其实是“外邪入侵”,就会激起我们人体的免疫反应,这个“外邪”并不是很强大的敌人。所以,免疫反应就像一场军事演习。感冒了,就展开一场小规模的演习,调动一下免疫系统,让它能够保持一个时刻警惕的状态,也是件好事。


治疗感冒,还有很多中成药,怎么来区别使用呢?

中医看感冒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看嗓子疼不疼。


如果嗓子疼,那就是属于风热型感冒,俗称“热感冒”,可以清热解毒,可以用双黄连、银翘片等。如果嗓子不疼,而是有怕冷、关节酸痛,这叫风寒型感冒,俗称“冷感冒”,那让他出汗、发散就行了。咱民间有生姜、葱白煮水,趁热喝下去,发身汗就好了——这叫“驱邪外出”。

如果你在冷感冒的时候还用银翘片,那就是在很冷的情况下再加一勺冰;反过来如果在热感冒的时候还用温的药,那就是火上浇油。


感冒——作为一个不太严重的“外邪入侵”,我认为如果不是在年老体弱、全身状况较差的情况下,不妨一年感冒一两次,扛一下,也当是锻炼身体了。


另外,感冒药其实都是复方,主要解决各种感冒的症状。我们一般不“抗”感冒病毒,因为过几天以后,病毒就失去活性,然后自然就被人体消灭。当然现在市面上也有把抗病毒成分加入感冒药的,而那些抗病毒药又非常老,说白了没有什么明确的抗病毒效用,所以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就别买那种药了。

我的建议是,不要买抗病毒和改善症状合在一起的药。药物越多越杂,可能相互作用又多,又起不到作用。

最后我要讲讲,感冒药,不要混用。

不要今天吃了这个药,再去加另外一种感冒药,如白加黑加上百服宁等,这就是把剂量加倍。还有一些人“中西合璧”——吃了西药再吃中药。是没错!但是一定要看看这个中药是不是复方制剂?比如说有一种药叫Vc银翘片,它就是复方制剂,西药的抗感冒药成分它都有。这样的话,你以为是吃了中药,其实是吃了个复方制剂,再加上你原来吃的药,药量就加大,毒性就可能加大。

感冒,只要不是太厉害的感冒,一般来说就熬三四天,马上就会好了,不一定非要吃药。如果要吃的话,要记住以上的这几个关键字。


如何?这是不是大家看过的最全面、最容易懂的感冒药用药指南?作者崔松医生,果真不负他十佳科普演讲达人”“十佳科普使者的称号啊!

作者其人
崔松,男,45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及心身疾病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上海电视台《名医话养生》主持人,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大不同》嘉宾,解放日报《健康讲坛》顾问,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大讲堂》首期嘉宾,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主持人。

在长期的临床、医学研究和科普工作过程中,崔松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于健康、对于养生、对于医学知识越来越关注,也使养生谣言泛滥,滋生了一批如张悟本之流的伪养生食疗专家。数据显示,2015 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超过 2160 万次,健康养生、疾病主题是谣言泛滥的重灾区,并常常会用“致癌”“致命”“致死”等耸动的、极富煽动性的词汇吸引眼球。虽然很多专家都做过相关的讲座、发表过科普文章,但发布谣言的人更多,经常专家和“砖家”的科普文章会出现在同样的纸媒体上,很难辨别。所以,并不缺少医学相关的科普,但靠谱的、正确的、通俗易懂的、多种渠道的医学科普仍是稀缺资源。那么,我为什么不选出一些和老百姓贴合度高的内容、从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方式向大众科普医学知识呢?”


这样的心念一动,就有了这一本《医声相伴》。

这是一本反向出版的、可听、可看的精品读物。由于各种自媒体的兴起,健康知识的传播也呈爆炸式增长。本书的内容除了科普医学知识之外,作者还尽量想传递甄别真假讯息的思路与方法,使大家在获得实用保健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科学素养,这也是作为一个健康传播者的更高目标。书名取作《医声相伴》是希望通过作者的讲述和声音,能让艰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也可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让准确、实用的养生信息与大家时时相伴。

文中,从作者长期的科普传播作品中,选择了55个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贴合度最高、疑问最多的养生保健知识,涵盖了医、药、养生、中医、西医等,每一篇文章,都还可以让作者“说给你听”——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