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圣王献之与他的全部代表作

 圭步斋 2018-11-19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子,官至中书令,故世称“王大令”。他在书法上注意继承传统,但又不为成法所拘,善于变通。他兼通诸体, 尤其精于行草。他的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他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改 变了当时古朴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亚圣王献之与他的全部代表作

十二月帖】王献之的草书代表作。结字和用笔都时出新意,不尽依常法,体势豁达纵逸,自由而又自然,上下之字多顺势而相连(“如何”二字至连为合书), 更增加了流美甜畅的情趣,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张旭、怀素、米芾等人的草书,都明显地吸取过这种笔法。然献之此帖较之其父羲之草书,放逸有余而含蓄略嫌不足。

亚圣王献之与他的全部代表作

二十九曰帖】行书墨迹,体势秀劲潇洒,活泼自然,与其父羲之的《何如帖》 从结体、用笔到整体气韵都十分相近(尤其是“體”、“復”、“不”三字,两帖如出一辙),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献之虽锐意创新,但也是尊重传统不忘家法的。

亚圣王献之与他的全部代表作

洛神赋】小楷,是王献之所书《洛神赋》残存的一部分,宋高宗先搜得麻笺 本九行,后归贾似道,贾又续得四行,共计十三行,故此帖又名《十三行》元代 其真迹尚由赵孟頫所藏,赵氏殁后则不知所在,现在流传的乃是贾似道的石刻本。 从刻本看,字的结体和用笔已完全脱离隶书而独立成楷书新体,虽为小楷,却有 大字的雄强气概,清劲隽永,典雅超迈,字体大小、长扁杂出,自然错落成有竖 行而无横行的章法布局,生动活泼。与传世的钟繇《宣示帖》、王羲之《乐毅论》 相比,无论是字的体势和总体风格,都有明显的不同。可以这样说,献之此帖是 创晋楷之新体,开唐楷之先河。初唐四家以至颜、柳的楷书,都可以从这里找到 根据。王献之在书法上的创新精神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亚圣王献之与他的全部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