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峡江”为题、为图、为艺,是陆俨少大师山水画的艺术主题,亦是陆先生艺术人生中最为自信、自强的“外师造化”之生命主题。何为“生命主题”,这是陆先生于民族多难时,避战重庆后,带领全家坐(竹筏)船东归、经长江三峡险滩时真实的体验。这是人与长江、三峡、天地相融、相抱的笔墨图象,乃是前无古人的。因为这个图象气局之壮观、雄飞、舒怀,是陆俨少大师人生中最为记忆而神怡的一个图腾式反映和生命观之图释。 由是可知,陆俨少先生的艺术成就之大,除了他的诗文积淀、书法深厚、笔性生动之外,其山水图画的戛戛独造,主宰着的还是行走万里路的造化,并以“中得心源”之创造。 大文豪鲁迅先生于美术中有三个要点:“故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以此三个要素而品鉴陆先生的这幅“峡江勝概”图,便可知:长江三峡之相遇、相对、相合,是陆俨少一生中画题的重要“天物”,而这种惊涛骇浪相会之“天物”,试问有几天能相遇之?!这也是陆俨少以此题长画长歌的因由和笔墨奔放的造化之因由。“思想”一道在“峡江勝概”中,那便是美学的“黑白”、“勝潜”、动静的对立统一。这是中国画道的最为集中的美学要质,陆俨少自然能玄达之。“美化”在“峡江勝概”里,最令人心动的则是“一波三折”笔性的水动、云飞,及山巍势雄。而那运卧笔中锋之入骨入图,则是陆俨少大师骨法用笔的独创与旷达,并为之“形而上”的记真。 “法在理中,意在情中”(黄宾虹语)。陆俨少大师之“峡江胜概图”无疑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一幅传世而养器之巨著。 郑竹三 2018年10月31日记于钱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