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流水有知音——陶瓷上的高士图

 RK588 2018-11-19

    关于“高士”这个词,汉语词典中是这样释义的,是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也多指隐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提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这里的“高士”一般可以理解为志行高尚、目光高远、高雅博学的人。高士常常被人们与“隐士”联系在一起,高士一般博学多才、且志行高尚,又往往清高不仕,隐居山野田园。

王蒙夏山高隐图轴(部分)

     以古代品行高尚之士的生活故事为主题的'高士图',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陶瓷绘画上的高士题材,不同时期的人物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大多是以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为题材的纹样,如山间对弈行吟、携琴访友等。绘画的主体精神是表现出高士不同于普通人的高雅气质,陶瓷绘画为了衬托人物主体的脱俗,常以高山流水、云雾松石等为配景。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枕

   以高士人物为题材的瓷器装饰,早在宋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元代高士图作为主题纹饰已发展较为成熟,明代题材更为广泛,装饰方法更为多见,除青花外,彩饰有珐华、五彩、粉彩、浅绛彩等。清代高士图更为常见,无论官、民窑均有大量高土题材纹饰,绘画工致,釉彩丰富,色地粉彩等更是将高士图作为人物纹饰的主流,占了清代人物纹饰很大比重。

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代高士图瓷器不多见,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四爱图”,包括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鹤四幅图案,出现在一件元青花梅瓶上面。这件梅瓶的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兰花为传统寓言纹饰,古人以幽谷兰花喻隐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莲花纹饰以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运用莲与廉同音,意蕴'一品清廉'之意;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爱梅花的高雅和白鹤的飘逸;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深爱菊花的傲霜品性,淡泊名利,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而此四人各自创造了不朽的诗篇著作,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诗人“梅妻鹤子”林和靖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及东晋文字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令人景仰。

 

    明代初年,统治者致力于恢复汉家风尚。从洪武年间开始模仿宋代文化制度,重建画院。由于明初统治者的倡导,明代画坛非常活跃,各流派林立。在明代市井文艺风头正健的背景下,画家在绘画中有许多表现仙人高僧及文人隐士的题材,画面中的文人、隐士们或在松林荒郊及茅舍庭院中弹琴、饮茶、论道、吟诗,或骑着马,后面跟着书童,行走在丘壑泉石、烟云竹林中。受到当时画风的影响,瓷器装饰上的高士图也迎合时代需要,出现了以上介绍的多种高士图纹装饰的青花瓷器。运用瓷画的载体,表现了文人画闲云野鹤徜徉于山林秀水之间,意在“寄兴抒怀”,求得“心远忘世”。

珐华人物纹罐

    明初高士人物图瓷器极为鲜见,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为明代高士图绘画的初创阶段,青花瓷器上高士图严谨细密,多用青花钴料水墨呈现出高士人物的飘逸。图案画面比例恰当,线条柔美,以国产青料为主,发色清新艳丽脸身段绘画得绝不马虎。 高士绘画技法较为写实、工整,所绘人物面目清晰,绘画所追求的水墨是一笔点画为主。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明代中期,高士图处于发展期,绘画趋于写意,常以自然风光为背景,但绘画不及永、宣时严谨,流行铁线描和勾筋淡手法。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山水中点景人物诸、恬适。这一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开始繁荣, 画高士写意图十分盛行,景德镇的制瓷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制作技巧还是官窑青花高士图自成一体,富有道家意味。成化朝开始采用国产平等青料,青花色泽淡雅 条淡泊”的宁静,绘画疏朗舒适。明代成化开始流行高士图。由于深受民间绘画影响,高士图变得超凡脱俗、潇洒。至成化,书生形象总是发鬓随风飞扬像王羲之爱鹅、爱兰尤为明显。在明中期以前,高士们衣袂飘动,一派优雅脱俗之气。高士图瓷器上面的绘画技法,用了勾勒渲染方法,把轮廓勾勒得更加淋漓尽,再以青花料渲染,这正是明中绘画的典型手法。此时的青花高士图,以逐渐由明代空白期的笔触飞舞活泼到淡雅风格。这一时期的高士图出现繁盛景象,内容仍以“四爱”为主,加上携琴访友、合奏、对弈等,让人感觉当时的高士图创作已经相当成熟、活跃。如携琴访友纹饰绘于瓷器上,表现的是伯牙携琴访子期这一情节。俞伯牙是春秋时人,善弹琴,他所奏的《高山》《流水》,曲意皆被钟子期悟出,誉为“知音”。后来他携琴拜访子期,闻之已死,痛心之余摔琴绝弦以谢知音。明代青花瓷器上多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其图案多表现为一高士或骑马或步行,身前或身后童子抱琴相随,以山水田园为画面背景。

明成化斗彩高士图杯

    明代晚期,高士图开始处于流行期,绘画技法既有写实,也有写意。当时社会动荡与战争不断,制瓷匠人们用笔点画与勾勒平涂并举,人物形象仅画出,或悠闲自得,或超然脱俗。高士们脸的轮廓,还有身体以一根曲线显示,用笔潇洒自如;在高士题材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以周臣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那种“得用国产“回青料”,青花色调浓艳。人物神采飞扬 ,衣冠褶皱清晰。 嘉靖、万历皇帝本人迷信道教,人物纹饰道教色彩很重,风格较前代有很大的变化。高士题材广泛,色调浓艳,四爱图类型常。道教意识浓厚,人物的衣着打扮经常带些道家色彩,高士们神态 饱满,目光尖锐,有仙风道骨的神韵。万历时期,青花颜色变得蓝中闪灰,采用花淡描、铁线描和勾筋淡水点染的绘画技法。此外,万历时期高士图具有粗犷的作风,很多山水人物画所追求的水墨画效果,以国产青料画法沾染了日本浮世绘的情调有了很大的发展。所绘高士人物目光尖锐,神态飘然,这或许是为了外销到日本所致。

明嘉靖青花云鹤人物纹葫芦瓶

    天启、崇祯两朝的青花清新艳丽,高士构图表现仙人道士的画面。处于明末转变期,此时的青花高士图捕捉生活的真实写照, 虽然时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崇祯高士图,多表现仙人高僧及高人隐士的题材,有所创新,采用创自明代天启的分水法绘各种高士人物,画面中的高人、隐士们在松林荒郊及茅舍闲庭信步,自我陶醉。或许在舍庭院中弹琴、饮茶、论道、吟诗 ,衣冠皱折也物往往是寥寥 或骑着马,后面跟着书童,行走在丘壑泉 布局走向简单,一般身体以一根曲 石、烟云中林中。

明崇祯青花伯夷叔齐故事图笔筒

    从永宣高士图见于青花开始,明代青花高士图各个时期的生活气息,把高士坊间流传的明青花就多见,时代脉络清晰,特征突出,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大胆创新,用笔经历了明代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分别为初创期、发展期、流行期、转变期。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均出现了一派优雅脱俗之气,随意简朴,但都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把高士们绘画得俗了些。明代画工十分整严,人物脸部刻画得清新脱俗,入木三分,是制瓷匠师喜爱装饰的部位。明代景德镇人物形象也以简笔画法,是匠人们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真实写照。明代各个时期高士图画面,引发人们了长达200多年的共鸣,令人回味无穷。

 

    清代高士图的绘画内容与明代相差不大,仍以四爱、弹琴、对弈等题材为主。“竹林七贤”、“米芾拜石”出现较晚,算是较有清代特色的高士图代表。

清康熙青花十八学士图棒槌瓶

    清代康、雍、乾三朝,御窑厂瓷制作更加讲究,官窑瓷在绘画水准、制胎精细等方面更加挑剔,于是制品表现出来的文人气息也更浓,促使高士图制作再次进步。与明代相比,清代高士图制品的发展主要突出在造型、绘画内容以及彩料等方面。清代高士图的绘画内容与明代相差不大,仍以四爱、弹琴、对弈等题材为主。“竹林七贤”、“米芾拜石”出现较晚,算是较有清代特色的高士图代表。

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图笔筒

    清初康熙时期景德镇瓷绘“高士图”,在表现的题材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高士精神是社会道德风尚的集中体现,代表了社会先进思想和文化。康熙时期,统治阶层以儒学的精神为主导来教化和引到民众,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中大量出现反映文人学士生活和爱好的画面,像“王羲之爱鹅”、“林和靖爱鹤”、“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等传统题材的“四爱图”。如“竹林七贤”、“十八学士”、“携琴访友”、“秋江待渡”、“米芾拜石”等图案。比如“十八学士”图,由十八位文人雅士或抚琴,或拍和,或题诗,或对弈,生动传神,格调高雅。而竹林七贤图,所绘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七位高士于竹林中纵酒长啸,清谈弈棋、吟诗对赋的情景,贤人神态各异,竹林山石融为一体。这些高手图案足以体现康熙时期描绘高士人物衣褶最为生动,树则老干槎桠,花则风枝袅娜。由于康熙时期使用了珠明料和国产浙料,这些青料鲜翠沉稳,性质比较稳定,且不易发散,能在瓷胎表面留下特殊的水渍痕迹,还可以多层渲染,达到墨分五色的效果。青料分水工艺的改进使得康熙青花瓷画“高士图”的人物与山水的晕染达到了韵味无穷的地步。

清雍正五彩人物纹碗

    清代雍正时期的高士图案,仍然延续了康熙时期的绘画风格,由于采用国产浙料,青花发色深沉、稳定,色泽极为丰富,色调于青蓝之中蕴含丰富的变化。将高士人物画入山水美景之中,似乎变成了隐士寄情于山水美景中;这一时期还有粉彩、斗彩及墨彩等陶瓷高士图出现,在柔和、粉嫩及淡雅的色调中,显得别有风味。

清雍正仿成化斗彩高士杯

    清代乾隆时期,国力处于鼎盛时期,高士图沿袭前代绘画风格,融合西洋人物绘画元素,中西合璧,所绘的高士人物更加飘逸、随意,体现清代盛世之风。青花及五彩、粉彩瓷器上面常出现各类高士图案,包括竹林七贤、携琴访友、踏雪寻梅等高士题材。

清乾隆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从元明清瓷器的纹饰发展看,高士图可以说是各时期人物画制作的突出代表,极具文气的绘画给御厂瓷增添了很多书卷气息。在这些瓷器中,明代成化朝最有作为,其绘画文饰被后世大量沿用、继承,为之后的高士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清代康、雍、乾三朝瓷的再次奋起又为高士图制作带来生机,不少隐士重现陶瓷表面,用名人逸事来记录、描述那些动人的历史。

 

注:本文文字摘自公众号《长物居美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