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鉴赏方法6.如何感悟“情与景”

 iamxuyuan 2018-11-19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明代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意思是说,诗歌中常常是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而在鉴赏诗歌时,不仅要掌握诗歌写景的角度和抒情的主旨,还要把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领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乐景,(情景关系):以乐景写乐情。美好之景通常给人愉悦的感受,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事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写景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西湖勃勃生机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赏之情。

哀情,(情景关系):以乐景写哀情。古典诗词为了突出人物的痛苦,哀愁,有时用令人愉悦的明媚景物来作衬托,以达到强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效果。即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例: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婉伤感的。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碧绿,洁白,青葱,火红的清新美景,令人赏心悦目。诗的后两句抒发的是哀婉凄恻的思乡之情。看到如此美景,想到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伤感。

哀景:(乐情),(情景关系):以哀景写乐情。衰败之景通常引起人的愁苦之情,但古典诗词中有时也通过景物的反差来强化昂扬欣喜之情。例: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誰人不识君?”天气骤变,黄云千里,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气候如此恶劣,若是一般行人,自然会想起关山难越,无处投靠之悲。董大闻名天下,仰慕者众多,登程前去,无须发愁。恶劣的天气,反衬了董大的名气和作者慷慨高歌的豪情。

哀情(情景关系):以哀景写哀情。古典诗词中经常采用诸如“西风”“落花”“古道”“昏鸦”之类的景物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凄戚。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西楼月残,庭院深深,孑然独行。这饱蘸哀愁的画面更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1.“情与景”关系中“情”的把握(1)从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来把握。(2)从诗歌的主题思想(题材)来把握。

2.分析诗歌中写“景”的一般方法。(1)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倶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

3.“情与景”题型的一般答题方法

(1)读懂原诗(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用恰当的术语明确“情与景的关系”。常用术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虚实相生,渲染烘托,(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找出诗歌中写到的景物,分析这些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3)体味诗歌中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例: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庭

徐燮钧

秋庭在夕凉,屋角微风飏。叶脱鸟惊散,月来花与翔。茶烟穿绮井,入语出新簧。醉里闻吴咏,翻疑梦故乡。

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叶脱鸟惊散,月来花与翔。”

答:这两句诗描写了秋风微拂,树叶掉落,花瓣飞舞的景象。作者融情于景,用“鸟惊”“花翔”的情感化描写,传达出因秋风吹动而内心惊动,思绪飘远的思乡之情。

(军事历史博览整理2018.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