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屈轮纹雕漆的研究问题

 睫毛上的风尘 2018-11-19

屈轮是日本的名称。中国的出土漆器报告中,称屈轮纹为【剔犀】。


屈轮纹分为犀皮、堆朱·堆黑。在这3种中,犀皮是属于初期阶段的作品,在中国出土品中可以看到,犀皮、堆朱、堆黑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从北宋末开始到南宋初期,在江苏省江阴市夏港宋墓出土的盒子,即是唐草风的屈轮纹。


在日本我们认为雕漆的初期作品是,被称作犀皮的雕刻作品,根据中国的出土资料分析,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例如据报告,端平2年墓出土的作品群中,犀皮器和堆朱器的带有屈轮纹的物件共存同一墓穴。箱子的形态及屈轮纹的形状也比较相似,这些可以推测为13世纪初的作品。


南宋

堆黑赤壁赋纹盘

政秀寺


南宋

堆黑凤凰花纹长方盘

德川美术馆


南宋

堆黑屈轮纹方盘

德川美术馆


南宋

堆朱屈轮纹长方盘

德川美术馆


南宋

堆朱屈轮纹长盘


南宋

堆朱屈轮纹盘


南宋

堆朱赤壁赋纹盘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盘 雕彩漆


南宋末-元

堆黑花鸟纹大盘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盘


南宋

堆黑屈轮纹大盘


堆朱椿竹纹方盘


那么雕漆的山水纹、花鸟纹、楼阁人物纹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漆器作品上?要想探明究竟,就需要研究雕漆器的内部,但是漆器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我们很难通过肉眼看到雕漆器的内部。在这里我们参考流传到日本的雕漆器和中国金属器的出土资料,设想了以下的情况。


首先通过与银器对比并研究出土资料,认为屈轮纹是从12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江苏省溧阳市平桥窖藏出土了银镀金花纹棱花杯,其内侧的花纹以雕刻技法制成,在外侧可以看到纹饰的痕迹。此杯外侧有黑漆痕迹,也许是想隐藏内部纹饰痕迹。在四川省德阳市孝泉镇窖藏出土的屈轮纹银瓶等物品上,都发现了纹饰沟槽部分残留的黑漆痕迹,以及纹饰上面极细的刻线纹。我们推测这个刻线是为了让底漆有更好的效果而制作的。


通过研究流传下来的作品,我们认为在银器上涂布具有辅助性作用的漆面的工人们,在漆器上也开始制作纹饰了。并且银器上所看到的各种纹饰,肯定是按照漆器制作方法制作的。银器中的很多纹饰成为了雕漆器的纹饰原型,如花鸟纹、楼阁人物纹等。


南宋

堆朱屈轮纹天目台


南宋

堆黑屈轮纹杯


南宋

堆黑屈轮纹杯台


南宋

堆黑屈轮纹天目台


北宋时期,浙江省义乌县柳青乡游览亭村窑藏出土的【斬刻人物故事纹银花片】中6枚,分别刻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其周围装饰的外缘纹饰中,细致地刻着类似雕漆器边缘纹的唐草及花卉纹。江浦县的张同之墓出土的银盘中的花树飞鸟图、以及邵武故县出土的梅花盘、鎏金夹层八角杯、鎏金楼阁人物纹八角盘等也都装饰有类似的纹饰。鎏金夹层八角杯内侧刻有【踏莎行】的词,可以看出与雕漆的赤壁赋诗词有共同的特征。在12世纪后期的银器中,也存在着楼阁人物纹漆器的原型。


镰仓八幡宫收藏了一件方箱,方箱的肩盖子斜盖,这种形式在五代到北宋初期的经箱中出现过,并且在浙江省瑞安县慧光寺塔出土的舍利箱和经箱也是这种样式。肩部的髹朱漆的梁也是初期箱子的样式。此方箱制作于12世纪中期,但关于这纹饰及雕刻技法,还有待于和之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果将此方箱作为宋代漆器来研究的话,今后还是一个课题。


从12世纪开始,之前占主导地位的银器、漆器工艺,逐渐由陶瓷器所取代。例如北宋时期的耀州窑青瓷,从最初的雕刻纹饰逐渐演变为印花纹饰,这些应该和当时流行的漆器有着各种关联。耀州窑青瓷的刻花牡丹纹钵以及定窑的印花纹盘等器物上的花卉唐草纹或鱼藻纹都是雕漆器所参考的原型纹饰。


南宋雕漆器屈轮纹之外的纹饰原型,可以从北宋时期的出土遗迹中探寻究竟。例如浙江省瑞安县慧光寺塔中出土的舍利箱与经箱,舍利箱上有着【大宋庆历2年】(1042)的铭文,呈现出堆漆的透雕风格纹饰,宋代的唐草纹由地而生,左右舒展,是唐草文的最初形式,另外在经箱的腰部有着狮子型贴花,施有金彩,另有七宝纹环绕,通过这些纹饰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宋代漆器的原型。


南宋

堆黑楼阁人物纹香炉台

德川美术馆


南宋

堆朱凤凰花纹长方箱

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

堆黑龙纹盒子

林原美术馆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盒子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盒子

藤田美术馆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盒子


南宋

堆黑屈轮纹大盒子


南宋

堆朱屈轮纹盒子


南宋

堆黑凤凰纹盒子


南宋

堆朱孔雀牡丹纹盒子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盒


南宋

堆黑菊花纹盒子


南宋

堆黑屈轮纹长方盒子 雕彩漆


南宋

堆黑屈轮纹盒子、大盘


南宋

堆黑屈轮纹方箱


纵观中国考古学调查的成果轴,以及传入的宋代漆器的造型及纹饰来推断,当中基本是南宋时期的漆器为主。从遗迹中出土的漆器数量本身并不多,但从中仍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主要以无纹饰漆器居多,当中有着造型及颜色的微妙变化,从这点我们可以推论出在当时无纹漆艺有着很大的价值。


进入到12世纪,随着瓷器手工艺的发展,北宋至南宋,漆器也随之有着很大的变化,从无纹饰漆器逐渐向多彩类型的漆器转换。从出土器物推测,被称为犀皮的雕漆器,堆朱漆、堆黑漆、戗金、填漆、金彩等技法几乎是同时出现于南宋早期。从13世纪窖藏墓中出土的漆器中我们看到的是装饰性多样化的作品,朱漆、黑漆的戗金纹饰的箱子类,色漆重叠华丽的多层盒子,以及具有重叠复杂色彩纹饰的雕漆、犀皮、堆红等。


雕漆的技法应该是13世纪中期成熟完善,佐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但觉寺中传入的盘子与盒子类漆器来推断。如果北宋时期是无纹饰漆器的话,难么南宋时代则是雕漆器的时代,都有哪些是真正的南宋时期的漆艺作品呢?这点上还是重要的的课题。


        ——节选自西田宏子《宋·元时代的漆器》






北京市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电话:010-51696950;010-516969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