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大王成元:为什么有些面瘫针灸无效

 邹沁洋 2018-11-19

导语:面瘫,医学上叫面神经炎。俗称“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面瘫患者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从中医学角度讲,不论面瘫是因风寒还是风热等邪的侵袭,其根本均为患者自身正气虚弱,脉络空虚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使面肌失养而诱发。针灸之术就是通过“补虚泻实”来调节、疏通经络,使患者气血得以平衡、正常地运行,以濡养患侧面肌正常活动。

针灸治疗对面瘫有很好的效果,可是为什么有些面瘫针灸无效呢?

1.1病程较长

据有关分析,病程愈短,痊愈的希望愈大;病程愈长,则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愈小。痊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下降;而无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上升,说明了发病后就诊时间愈早、痊愈率越高。无效病例多与病程较长,或早期治疗不当,贻误了治疗时机有关。

1.2病情较重

根据发病程度、面肌静止时的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重型、中型、轻型三类,通过临床分析表,病情愈重。病情的轻重,与病变损害部位有密切联系: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和以上部位,临床体征明显,多属重型;损害在镫骨肌或鼓索部位,多属中型;病变在茎乳孔以下,较为单纯的面神经炎,多属轻型。我们认为面神经麻痹起病的轻重,标志着面神经变性的程度。

1.3治疗不当

可能是病变早期面部刺激过于频繁所致,因为这会使病变的面神经细胞疲劳,从而减低了神经的兴奋性,使病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频繁的刺激(包括红外线、热敷、按摩等),使局部组织呈持续充血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炎变神经的水肿,因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此外,部分无效病例还可能与使用电针、电按摩等过重的刺激有关。

其机理可能是:正常生理状态,神经膜呈半渗透性的,神经膜的表面带阳离子,膜的里面带阴离子。当接受刺激时,神经膜的渗透性增加,同时有脱极现象。病变的面神经在过重的电刺激或过强的震颤下,导致神经膜渗透性改变,而使阴阳离子重新排列组合,促使面神经完全变性,这样就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征不能得以完全恢复,亦可能是出现患侧的口眼联动、挛缩、痉挛等后遗症的重要因素。另有部分无效病例,可能与应用激素不当有关。

1.4患者本身的问题

如果患者素来体质就差,常年久病缠身,或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对面瘫的恢复是不利的。还有就是患者在同事、朋友、亲戚的“关心”下多方求医,多管齐下会使病患部肌肉功能得不到恢复,反使紊乱加剧导致后遗症的发生。面瘫影响美观,所以大部分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病后会出现精神紧张,情志异常,忧虑,求愈心切,生活、工作规律改变,睡眠不足等极端的心神不安表现。中医学认为“心开窍于面”,由于“心神不安”就会使心之外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放松,这对面瘫的康复也是不利的。还有就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频繁用手揉搓患侧面部肌肉,且不注意忌冷水漱口、洗脸,忌食生冷辛辣之物。患部受风寒,局部不保暖等也是导致后遗症的一大原因,一旦揉搓致患部肌肉下垂将不可恢复。

此外,严重的耳部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损伤神经纤维会导致面神经变性,会使面瘫难以逆转。外耳道骨瘤、中耳胆脂瘤、听神经鞘膜瘤等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瘫,由中耳肿瘤切除术、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所致的面神经损伤等也是针灸难以治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