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神经麻痹的原因及处理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面神经麻痹的常见的致病原因为感染即为Bell面瘫或特发性面瘫),其余病因为外伤性、医源性、肿瘤导致、先天性、脑血管疾病。Bell 麻痹病人中 80%85%经过针灸、理疗及药物治疗可恢复正常面神经诱发电位检查神经损伤达 90% 以上者应行神经减压术

面神经损伤引起面神经麻癖又称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的治疗,除非有特别明显的手术指征,临床上的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何能尽快减轻神经炎性水肿,改善受损神经的营养代谢及局部循环,恢复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功能,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关键。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神经损伤往往合并多种复合伤或继发损伤,加上引起的面瘫出现的时间不同,预后有差异,且涉及患者的容貌及心理压力,因此,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做出综合性治疗。

遇到中颅窝底骨折并发面神经损伤患者时在临床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伤后立即出现症状者提示神经原发伤重应尽早行高分辨率CTHR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明确诊断必要时结合神经电反应及肌电图检查了解面神经传导情况及时向家属讲明病情及治疗上可能出现的后果以便配合进一步治疗损伤特别严重者建议转到有条件手术的上级医院治疗。对于伤后短时间未出现面瘫症状但只要符合中颅窝底骨折诊断者均应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有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可能性提前预防,消除顾虑,解除患者紧张、忧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避免当出现症状时患者误认为医生用药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导致的误解。

② 注意与核性面瘫及核上性面瘫相鉴别。前者是脑桥病变引起的同侧外周性面瘫,后者主要是皮质脑桥束病变引起的病灶对侧下半部面肌瘫痪在主动运动时尤为明显面神经损伤所致周围性面瘫,根据颅底骨折及临床表现不难做出诊断。皮质核束是连接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脑干运动核的下行纤维束面神经核上半部分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下半部分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单侧支配单侧皮质核束受损导致对侧中枢性面瘫面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纤维受损导致周围性面瘫然而对皮质核束在脑干内的走形和分布却有争议

③ 颅中窝底骨折并发的面神经损伤常伴有位听神经、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漏并出现患侧听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治疗上应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头抬高 15°~30°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侧耳部局部清洁避免堵塞冲洗及掏挖耳道避免用力咳嗽、拧鼻涕及便秘。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④ 及时处理合并伤。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伤优先处理

⑤ 面神经损伤应尽早药物治疗。面神经受损早期病理改变为缺血、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急性期应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及脱水剂减轻创伤反应和局部水肿,给予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地巴唑、七叶皂苷钠),神经营养药(如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铵等)和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用以改善神经代谢及血管供血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暴露性角膜炎,应注意休息,避光,外用抗菌滴眼液防止感染。

⑥ 结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通过人体血循环以携带更多的氧到病损组织和器官,增加血氧弥散和组织内的氧含量,能迅速改善神经纤维的缺氧状态,并加速毛细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为受损神经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氧,促进神经纤维和髓鞘的恢复。高压氧在促进神经修复的同时,也能促进效应器的恢复,并加速神经植入效应器,同时也能使血管收缩,血管床缩小,减轻骨孔或面神经管的压力,使受损面神经较快恢复笔者认为行高压氧治疗在 2 周后进行为佳,此时脑脊液漏绝大多数已停止,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治疗过程中不易产生耳气压性损伤,根据患的具体症状、体征选择适当压力及吸氧时间,一般每 1 1 次, 10 d1 个疗程, 3 个疗程为 1 个治疗周期。

⑦ 晚期进行针灸与理疗。针灸可达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之效,针刺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神经膜细胞增生及髓鞘再生,加速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除此之外,面瘫的自我锻炼、按摩、理疗也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发病 1015 d 进行为最佳时间,如温湿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表情肌训练,如皱眉、闭眼、鼓气、耸鼻、上提额纹、示齿等动作;按摩面肌,可按腱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 24 次。通过面部肌肉功能锻炼,防止麻痹肌萎缩,促进早日康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