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 内篇 齐物论》

 楚士祥丁 2018-11-20
《庄子 <wbr>内篇 <wbr>齐物论》(5)无用之用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生与死,成与毁都是事物的相对的现象,是物化过程的表象,在之前庄子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这些相对的现象都不是事物的本质。从形而上的“道”的层面来看,“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这裡再次申明了《齐物论》的中心思想:“万物齐一”或者说“道通为一”。

什麽人能知道这个道理呢?“唯达者知”。明白人,开悟了的人,见道的人,就是所谓的“达者”。那麽这些高人又是怎麽运用这个“为一”的呢?

先是“为是不用”。只要是“有为”的,一概“不用”。所谓“有为”,就是有主观上的“是非”,“成毁”等观念判定,也是释家所说的“分别心”。所以“达者”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不要有分别心去做事,因为他们知道,形而上有个同一的“道”,一旦起了主观上的分别心,那就不合道妙了,都不是自然之法。举个例子,一个企业要招聘大学毕业生,列出条件来,说不是985大学的毕业生,就不要递简历了,我们不收。这就是“有为”的做法。一个毕业生能力强弱,真的是完全由其毕业的学校决定的吗?当然不是,只不过那家企业用了和公孙龙子“白马非马”同样的理论来行事而已。

如果不“有为”的话,那是不是什麽都不干呢?读道家的文章,经常被一些名词术语所迷惑,比如“无为”,“无用”,“无争”等等,好像是在教你什麽都不用干,不要涉事,远离人事,最好就是在深山老林裡呆上一辈子,就是所谓的得道高人了。这完全是曲解了道家的核心思想,是完全错误的理解。无论老子还是庄子,都希望大家懂得“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超凡入圣,真正对天下万物起到最大的作用。老子有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式”就是榜样,模范。你看,老子是让你通过“无为”来做天下的榜样,成为了不起的圣人!哪裡是让你躲进山沟裡不问世事呢?庄子也是如此,甚至还有一篇《人间世》专门讲如何处事的,这个后面我们会读到。

好了,解释完毕,回来讲“为是不用”之后,庄子就说要“寓诸庸”。什麽叫“寓诸庸”呢?庄子接著解释:“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什麽意思呢?我觉得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需要你发挥作用的并且你也有能力的,你就去做(庸也者,用也),这样无论是你还是你要去做的事情,都会很顺利(用也者,通也),事情顺利解决了,大家都得益,双赢(通也者,得也)。就像老子所云:“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庄子在后面的《人间世》提到一个“无用之用”,与这裡的“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实乃前后呼应,“道通为一”也。

做到这样,庄子说:“适得而几矣”,这样做才是正确地运用“道通为一”的道理啊。“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做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任何主观判定,一切都顺其自然,这样,就是“道”之用。

《庄子 <wbr>内篇 <wbr>齐物论》(5)无用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