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何反对当下的“国学”?

 仰天长笑123 2018-11-20

先说说我的家乡,河北。它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集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等地貌于一身,拥有丰富的史迹文明和璀璨文化。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在河北这片传统文化浓郁的土地孕育下,让我十分热爱传统文化。然而,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让许多人将“国学”真正的内涵扭曲了!

在我身边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关乎国学、关乎传统文化、关乎教育,我觉得有必要表达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亲戚带了他在“国学班”认识的朋友(不妨叫他“王先生”)来我家做客。在跟他们聊天的过程当中,王先生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当下传统文化的流失的痛惜之情,甚至说到现代学校教的知识大都是扯淡,还例举了古代一个十岁的学童都能完爆现在的大学生,大感失去本土文化的国人是多么悲哀可怜......

最令我震惊的是,王先生不送他的孩子去学校上学,而是让他们去读国学班,而所谓的“国学班”学的都是《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论语》之类的,但想到国学班把《弟子规》跟《论语》放在一起,我就感到十分糟心,虽然说两者都是封建主义制度下的产物,但《论语》的文学性是《弟子规》无法比拟的。他的孩子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来“洒扫庭除”,还要作揖行礼,他问我知不知道某某某(他口中的国学大师),说是很知名,在山东开了个国学班,还推荐我把孩子送过去读,我婉拒了他。

自从国学风吹起来之后,渐渐被人熟知、频繁出现的是什么?是画在墙上的二十四孝图、是走进课堂的弟子规、是非法办学的女德班……

这不是什么国学,这是过去两千多年的陈旧社会体系与旧道德。与国学(中国学问)没半毛钱关系。

如果这是国学,是文化,是传统,是民族凝聚力,那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印度的国学、文化、传统 、民族凝聚力。印度人民需要加以保存,发扬光大的。你觉得印度人民需不需要它们,那么中国人民也是一样。

新中国为什么冠以“新”,正是因为他打破了这乱七八糟的锁链和糟粕!

你们可以观察非常推崇国学的那批人,他们嘴里的国学是什么?最高不会超过《二十四孝》和《论语》,你和他们讨论国学,他们多半和你谈上下纲常、孝顺、贤淑。你和他谈谈诸子百家的主张、代表作、历史影响,或者诗词歌赋的流派、特点,或者中国的古代重大政策的变动、背景及后世影响,不支支吾吾的没几个。

国学对他们来说,是一张面目模糊的形象,他们从来不曾深入了解过中国文化,他们对中国文化也从不感兴趣。他们真正的感兴趣的,是他们幻想中的社会:一个尊卑井然,上下有序,人人有礼的美好社会。

他们代入到这个社会中幻想时,自己从来不是卑下的一方,他们是父父子子中的父,他们是男尊女卑中的男。而且他们从来也不考虑卑下的一方受到不公的待遇怎么办,他们只会说,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女人做得好男人不会抛弃你的。而且注意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他们处于尊卑双重身份时,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别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某人的子女如果以某人对待父母的待遇同样来对待某人,某人多半认为自己做为子女是很合格的,但自己的子女多半是不够合格的。

所以,什么国学,既与国无关,也与学无关。只有尊卑和驾驭欲有关。

真正的国学应该是包括中国古代的、、、、学、、以及、、、、、及、、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不是那些“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文化糟粕。所以,我反对的并不是国学,而是“伪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