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被清政府送往美国的120名幼童,后来都怎么样了?

 山地之仔 2018-11-21

小清新说娱乐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派留学生,是1872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派出的120名留美学童。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美国的学生。1868年,耶鲁大学学成归来的他,上书曾国藩和李鸿章,要求清政府组织学童赴美留学。

容闳深知,当初的大清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所以想让中国学童,赴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拯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社会。

在务实派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120名幼童,平均年龄十二岁,坐上清政府的船,开启了漫长的美国之路。

他们中大多数孩子,出身于穷苦家庭,到达大洋彼岸后,被分别寄宿在50多家美国家庭。他们被安排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学习。

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希望的学童,穿着长袍,留着长辫,读着四书五经,开始了与美国文化的剧烈冲撞。

他们本来应该学习15年,然后被安排回国报效祖国。结果去了美国八九年,在孔儒之道和自由民主的冲撞下,很多学童剪掉辫子,穿起洋装,开始从思想上西方化。

清政府送这些学童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去学习西方科技,然后为清政府效力。经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双重打击的清政府,深知西方科学技术的厉害。

当初清朝提出”中体西用”,开启了20多年的洋务运动。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些学童才得到留学美国的机会。然而,眼看着这批学童思想转变,不再信奉”中体”。所以在第9年时,清政府强制召回这批留学生。

当时,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是完成学业的,其他未完成学业的,有逃跑的,也有执意不归的,他们当中的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

回国后被押送看守所,过着犯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没多久,清政府就发现这些留学生是有真学问,于是开始派遣他们担任各种各样的职务。

这批曾经在美国名校学习的留学生,成年后成为中国矿业,铁路,电报行业的先驱。他们中有的成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的校长;有的成了著名的外交官,还有一位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虽然归国的不足百人,但却在当初的社会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中很多名字,至今被中外铭记。

他们作为中美之间的第一批纽带,给清政府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为美国带去了中华文明,让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中国人真正的实力。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能够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后,统治了华夏大地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国走向灭亡。

虽然清政府一直积极学习西方技术,但是依然以失败告终。晚清文人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总结到:学习,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等齐头并进,仅学皮毛而弃精髓,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郑观应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戊戌六君子的壮举。他们虽然为国牺牲了,却开启了中国人民走出闭关锁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