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读诗词之 明朝散发弄扁舟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8-11-21

/驭风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公元742年,踌躇满志的李白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奉诏到了大唐的首都长安,就职于翰林院。两年后,仕途之梦破碎,于是离开长安,云游天下。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3年秋,李白来到了宣州(今安徽宣城),正好一位本家族叔李云要走,于是在宣州有名的谢公楼为他饯行,故作此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本诗发端既不写楼,也不叙别,而是直接抒发胸中块垒,直白心中烦忧,诗风率意爽快,非李白不能为也。要是李商隐,且得叽里拐弯的绕一通,你就猜去吧;赶上老杜,那须得抹眼掉泪先发悲秋之声;李清照呢?估计得凄凄惨惨戚戚的瘦秋一通;轮到柳七,那须得姐姐妹妹的好一场粉泪莺咽;呵呵,如果是糙汉李逵,那得发一声喊:鸟!兀那小二,速速取酒来!

 

看来李白那一阵子的心情不舒坦,过去的得有多少个“弃我而去”的日子啊?就没一个想留的?或者,曾经的过往统统不值得“留”。也是,不如意不顺心的“昨日之日”,留它作甚?!可今天呢?一个个的“今天”总是纠结愤懑,伤不起啊,今天的今天有木有。这破空的发端,可以想象,当时的李白憋屈在内心的忧愤郁结是脱口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风胖子能有体会这种情绪。要账要了一年,未果。一天老友过生日,我一举杯,先跟小日本鬼子“踢里秃噜”的激动了一刻钟,和哥们的生日一个字的边都没沾上,弟兄们还以为我来之前就已经高了呢。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好了,一口闷气出去了,心情平静了,情绪正常了。抬眼望去,秋天的天空,澄净清远,秋风吹起,秋雁飞过,此情此景,一扫心中阴霾,豪兴勃发,当然是要酒酣谢公楼啦。诗人用三个词“长风”、“秋雁”、“高楼”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理空间拉开了,目光所及,壮阔辽远。而长风送雁,李白送客,畅饮高楼,扣景扣题,使人感到心境与环境高度契合的舒爽。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这里有几个典故。

东汉时的皇家图书馆叫东观,被称为“道家蓬莱山”,因为蓬莱据传说是仙境,里面藏有数不清的仙家典籍,以此形容书籍繁多。李白的叔叔任职秘书省校书郎,唐人常以蓬莱山、蓬莱阁喻指秘书省,所以蓬莱文章是夸赞李白叔叔李云的文章繁复渊博。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其时,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武功显赫,文采亦是飞扬。以曹操为首的建安诗歌,风格“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得《风》、《雅》、《骚》人之气骨”,以刚健清新而著称。

 

小谢是指南齐诗人谢朓,因为他的岁数小于另一位著名诗人谢灵运,所以称小谢,小谢诗风以清新秀丽的特点著称于世,深受李白推崇,诗中李白自比小谢。

 

这里,李白先是称赞叔叔李云的文章既有“蓬莱文章”般的渊博深厚,又有“建安文学”的刚健遒劲的风骨。在“蓬莱文章”和“建安风骨”中间,是小谢的清新秀丽的风格,喻指自己。总之,把叔叔和自己都夸了一番。

 

这叔侄俩都有这么高的文采,凑在一起酒助豪情,难免纵横捭阖壮志雄心。如果喝美了,更是要飘然欲飞,直上青天揽月了。此句乃兴之所至,酒酣之语,并不是真的要上天了。刚刚还晴昼秋空万里飞雁,这儿又青天明月了,时间也不对盘。这只能说明李白酒后神思飘扬,思绪腾挪跌宕不受约束,如自由的精灵随意驰骋在想象的时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现实和理想总是充满了矛盾,尽管思绪可以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但心绪依旧被羁绊在现实的困恼之中。所以,一会儿臆想的亢奋,一会儿面对现实的纠结,情绪变化如冰火交集,这更加重了内心的苦闷。所以,情绪低沉时就觉得心中的烦扰犹如谢公楼前的常年不断的流水,即使发飙“抽刀”,抑或消极“举杯”,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内心的苦闷终究无法排遣。

 

但是,被浪漫情怀催发的乐观精神及时起了作用。“抽刀”不行,“举杯”不行,那就爱谁谁吧。哥们还就不在乎了,不就是不顺心不如意吗?明儿哥们迎风驾舟游荡江湖去。

有什么啊,长风万里,天地之间,让人生做一次没有痛苦羁绊的旅行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