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言博(Jaap Bosman)先生曾担任荷兰著名的昊博(Houthoff Buruma)律师事务所管理人,现在是一家专门为大中型律师事务所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TGO Consulting的CEO。他的著作《律所再造:律所革命的宣言书》(Death of a Law Firm)自去年5月在中国翻译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成为深入了解律师行业的必读书目之一。12月16日,Jaap将在“未来法律人简史——智合论坛2018”上进行主题演讲。 本文是Jaap近期对于律师专业化的思考: 律师是否在专业化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行业有太多的“专才”,却缺少“通才”? 业务实践越来越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律师团队配合作战,一个只有专才的律师行业将如何面对未来? 最近,我在听汽车广播时得知了这样一个现象:一名医生虽然在某个方面有专业知识,但有时却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一些症状被遗漏掉,原因是不在他的专业领域之内。 这份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担忧。研究集中在心脏衰竭和癌症的关系上,发现某种心脏衰竭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但这个事实至今一直被忽视,原因是心脏和癌症两种专业关联甚远。 这让我想起近期和一位公司法务的谈话,他提及一个由多家律所合伙人参加的会议。其中大多数合伙人来自一家全国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只有一位年长的合伙人来自一家地方中型律师事务所,会议讨论的内容本应超出他的知识范围。 公司法务告诉我,事实上,正是这位地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会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搜集了所有信息,还为会议做出了最宝贵的贡献,在更多领域拥有二十余年的法律实务经验带给这位合伙人明显的优势。 在我为公司法务团队做咨询的过程中,如此状况越来越多地产生共鸣: 客户在寻找对法律拥有整体认知的律师,更喜欢不拘泥于一个专业领域的律师,他们想要既理解客户的商业业务,又能从广阔视角分析法律问题的合作伙伴类型律师。 让我们打个比方,客户找律师就像家庭装修。当你询问木匠时,你得到的每个解决方案都和木材的使用相关;当你询问泥匠时,每个解决方案都有关砖块、石头。二者都从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来看待问题,提出他们技能范围内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你致电承包商,承包商能够考虑所有选项,并综合选择最适合您家的解决方案。 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在《科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cience:a Reconnaissance)中所写的那样: “我认为,如果你拥有的唯一工具就是锤子,那么你会喜欢将所有东西都当作钉子来捶一锤。” 过去十年中,法律法规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细致,为了深入研究某个领域,律师已经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尽管银行和隐私本质上都属于监管领域,但是律师已经不可能同时成为两个领域的专家。您只需要查看律师事务所网站或法律指引的大量章节,就可以了解到法律服务市场各个领域的专才律师。 这是一个危机。 我认为专业化的道路可能已经走得太远。第一代专才律师师从通才律师,并从他们那儿接受了初步培训。尽管通才律师也是专才,但是他们曾经接受过多个领域的法律实务培训。 而对于我们今天看到的第二代专才律师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如今一代的律师从他们刚加入律师事务所就接受了专才的培训。 这些律师可能在法律的一小部分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也许还缺乏足够的兴趣去钻研更多专业领域。这些律师将习惯“用锤子”来一概而论的解决所有问题。 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否认法律专业化的必然性,我也不认为法律专业化是一件坏事。 在日益复杂的法律服务市场中,客户求助于律师,因为律师们是专家,有经验,了解最好的市场惯例。但问题的关键是越来越多的专才律师缺乏对多个法律领域的理解,而伴随着每一代新律师都接受专才培训的事实,情况将变得更糟。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趋势。 这可能比看起来更复杂。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商业律师事务所已经发展成为几个孤岛。 律师事务所根据法律专业分为不同领域的团队,孤岛之间的沟通往往很差。一位新加入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被分配到一个孤岛,在那里接受专才的教育和培训,一条通往发展有限视角的道路。 之前一篇文章中我解释过,比起法律技能,律师人事技能(共事能力,包括管理领导能力和协调团队间合作的能力,编者注)的重要性将迅速提升。律师事务所需要重新设计培训年轻律师的方式。完成法学院的学业是一件非常个人主义和充满竞争力的事,律师事务所本身也重视个人主义和竞争力。然而现在客户要求律师能够在多学科的团队中顺利合作,完成任务。 我们需要训练团队合作,需要培养律师的人事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把“法律的第六感”教给律师,即多领域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本能。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家只有专才的律师事务所中,谁能够教会其他律师如何成为通才呢? 《律所再造》一书中,Jaap从大型律所的骤然倒闭谈起,分十个章节对律师费被不断压低、法律服务商品化、新一代的合伙人,以及财务、利润等方面对律所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和预测。此外,当下火热的数据分析将如何改造律师行业?12月16日,中国上海,“未来法律人简史——智合论坛2018”将给您解答。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智合论坛2018 探讨律师行业的未来 智合论坛2018将分六个章节 智合论坛 2018 序章 【本土资源、全球智慧】以中外眼光看当下法律行业。 第一章 【仰望星空】——《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作者Richard Susskind作“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主演讲。 第二章 【拥抱趋势】——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Ashish Nanda作“全球大趋势”午餐演讲。 以上两个章节均设置高峰对谈,拟邀请来自中国红圈所、英国魔圈所、美国华尔街律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多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进行主题高峰对谈。 第三章 【管理分论坛】探讨律所的致胜之道——全球律所管理专家Dan Dipietro分享“律所为什么会失败”。 第四章 【业务分论坛】探讨全球机会与本土挑战——花旗律所集团研究部总监Gretta Rusanow分享“美国法律市场透视”。 第五章 【科技分论坛】探讨法律科技的突进与反思——TGO法律咨询公司CEO,《律所再造》作者 Jaap Bosman分享“数据分析将如何摧毁法律产业”。 每个分论坛均设置圆桌对话,拟邀请来自英国魔圈所、美国华尔街律所和国内红圈所的管理者进行三方对谈,Google、腾讯、阿里、百度、爱奇艺、JP Morgan、诺亚财富等国内外一线企业法总进行前沿对话,国内外知名法律科技公司代表进行智慧碰撞。 第六章 【干杯,未来!】《经济学人》中国执行总编吴晨作“ 2019 五大预测”压轴演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