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四)

 轻风无意 2018-11-21

承接上文,今天是要将金工装饰中比较有意思的几种工艺,它们分别是:炸珠、点翠与点蓝。

炸珠

炸珠又称造粒、栗纹、金珠,金栗,它作为中国传统金饰中镶嵌的手法之一,最早出现在三四千年前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人在前4-7世纪将其发展至完美的水平。随着汉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精妙技艺也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炸珠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将金银等金属融化,再将其溶液倒入水中,利用金银液与水温度的显著差别,使之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也可置金碎屑于炭火上加热,熔化时金屑呈露滴状,冷却后便能凝成小金珠。然后按照构思的图案将他们焊接于器物的表面,形成特有的审美效果。

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四)

辽代 三股联珠纹金耳珰(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唐代,炸珠与掐丝和镶嵌工艺结合,广泛地运用于首饰和装饰类器物上。

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四)

清代 金镶四龙戏珠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流行“金筐宝钿”的首饰处理方法,是唐人对当时流行的宝石镶嵌形式的专用称呼。利用细金丝盘成纹饰的外轮廓,焊粘到器表上,形成金丝盘绕成的图案,即是“金筐(框)”。“宝钿”,是指用宝石(实际往往是松石、玉石、珍珠之类半宝石)雕琢成小片花饰,利用黏合剂,镶嵌到金丝围成的轮廓之内。而炸珠往往成为其底子装饰的一部分。

点翠

点翠其实是金工首饰等装饰中的辅助工艺,起美化金属的作用,它的制作工艺比较繁杂。

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四)

清代 紫檀点翠山水福寿纹妆奁

观复博物馆藏

首先关于翠羽的获取,《珠翠光华》一书中发饰篇中写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但实际上从现有点翠文物可得知,“永不褪色”实属以讹传讹。并且以活翠鸟取毛也是很残忍的做法。好在现在国家已出台法规经行保护,生产的点翠首饰,均采用代用品,如染色鹅毛、同色丝带等,效果与翠羽相比更为出彩并且利于存放耐用。

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四)

明代 孝靖皇后点翠镶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翠饰物的制作是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上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宝玉石,凸显典雅而高贵。

点蓝

还有一种烧蓝工艺又称点蓝,只用蓝色釉料添烧于金属底子上,也是常用的装饰,与点翠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里不做详细说明了,大家看图即可理解。

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四)

清代 垒丝烧蓝嵌红宝石蝶恋花纹金步摇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至此,古代传统金工装饰工艺的介绍告一段落,作为辅助装饰的炸珠、点翠与点蓝,无疑是在高贵夺目的金银器上锦上添花,而所有创造美和感知美都离不开人们的双手和双眼,人最终会是创新的主体,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白与万物和谐共处,保护多样化的生态,才能留下最美的世界。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