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管理,助力德育新发展----灌南中专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张班级管理 2018-11-21

一、建构“数字化”德育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


德育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我校紧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德育内容”和“德育原则”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制定出了一系列“数字化”的规章,各规章简单好识记、便于学生熟记,能入脑入心地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学生行为方面,学校先后出台了学生行为习惯“ 十提倡”、学生管理“十反对”。学生行为管理“十反对”,在我校俗称为“两条禁令、八个不准”。卫生习惯方面,教室要求达到“三清三齐”标准,楼道、楼梯等公共区域做到“三无”,宿舍要做到“五净五齐”和三个“一”、进出餐厅要做到四静四清(轻)。实习实训场所提出“三严三到位”,即严格场地管理,隐患排查到位;严守操作程序,记录分析到位;严禁工具流出,数量清点到位。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提出值日班长三查制:查安全、查卫生、查人数。在活动开展方面,提出“五声”活动:歌声、掌声、笑声、口号声、感恩声。我校还全面实施全员育人“1 3”关爱工程,即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要关爱3名困难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发展困难等),承包一个宿舍(包括卫生、安全、管理等),承包一个场所;每一位教干要关爱3名学生,承包一个班级,承包一个实训室;每一位校级领导,要关爱3名学生,承包一个系部,承包一个实训中心。


    二、推进“数字化”德育措施,塑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宽严相济的数字化德育制度的出台,主旨是着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推进制度的落地生根,学校跟进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工作原则和具体措施。


1.数字化的工作要求。学校要求所有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三离开三走进”一线工作法,即所有行政管理人员要离开电脑,离开办公室,离开弘毅楼(行政办公楼);走进教室,走进操场,走进餐厅宿舍。提出了两种工作方法:任务承包、责任到人。四种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勇于担责、敢于问责。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提出六个“0”工作原则:开会 不布置=0;布置 不落实=0;落实 不督查=0;督查 不反馈=0;反馈 不整改=0;整改 不坚持=0


2.数字化德育评比。学校每月推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德育评比,宿舍方面有“十佳样板宿舍”、”十佳文明宿舍”;教室方面有“十佳样板教室”、“十佳示范教室”、就餐方面有“十佳文明就餐学生”;全员关爱工程方面有“十佳关爱之星”;跑操方面有“十佳方阵”。学期末还会有“百佳学生”、“百佳技能之星”、“百佳运动之星”、“百佳艺术之星”等评比。


3.数字化督查评价。学校推行“二级七模块”的督查评价措施,所谓“二级”即校长室层面的行政督查(综合督查)和处室层面的专项督查;“七模块”即督导室、学工处、教学处、安管办、团委、后勤处、实训处七个职能处室的专项督导。七模块专项督导结果每日汇总到督导室,由督导室形成全校督导结果,向全校发布督导结果。学生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形成学生层面的模块督查评价措施。


数字化德育措施,有力促成学生安全、法治、自主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校园的动态人文景观越来越靓。


三、建设“数字化”德育保障,助学生高质成长


为了助力学生成长,学校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的高质量成长加油。


1.紧抓“两个阵地”建设。“两个阵地”即课堂阵地和课外阵地,学校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加强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已开发《荀子文化读本》、《灌南中专安全读本》、《工匠精神》、《静待花开》等德育读本;班会课堂杜绝无序化、常规化,学工处统一制定周、月、学期班会主题,按计划统一推进。课外阵地以“社团”和“活动”为主抓手,落实学校“实践德育”,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紧抓“两支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以校“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为示范,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提升班主任的管理科研水平;以月“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工作沙龙”为抓手,提升班主任的常规管理水平。学生自治队伍以校学生会为龙头,下设多个机构,分工负责、参与学校管理,我校的学生自治管理为学校的高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数字化”管理成效凸显,利学校持续推进


1.形成了学校“五张名片”即:跑操名片、宿舍管理名片、校园环境名片、学生自主管理名片和五声教育活动名片。市内外多家兄弟学校来校参观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2.通过落实十提倡、十反对等各项制度以后,学校校园环境更加的整洁靓丽,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的文明,谈恋爱的、打架斗殴的明显减少,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能自觉佩带学生证,不留怪异发型,学生就餐时,能做到不插队,不拥挤,不抢座、不占座等;通过五声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歌声、掌声、笑声等明显的多起来了。


3.全员育人“1 3”关爱工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已形成了三种非常好的常态:教师走进宿舍成为一种常态;师生谈话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成为一种常态。厌学、逃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勤奋上进的学生越来越多;消极怠工的教职工越来越少,真干实干的教职工越来越多。全员育人“1 3”关爱工程的开展,真正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对于我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我们切身感受到学生的行为养成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项模式的推进,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我们会总结经验,努力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推上新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