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园食单》茶

 见素抱朴780 2018-11-21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

蓝天泡白云/黑夜泡闪电/社会泡人生/人生泡二毛/二毛泡茶

从此单中可以看出,滴酒不沾的袁枚老师对茶不仅情有独钟而且颇有研究,从茶的产地,到茶的收藏,再到泡茶的取水和煮菜的火候不一而足。

茶叶起源于中国,繁盛于中国,可以说茶香早已深入中国人的骨子里,饮茶也早已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斗茶”。

《随园食单》茶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人喜好以“斗”取乐,如斗鸡、斗狗、斗蛐蛐等。斗鸡在唐代兴盛一时,斗鸡斗得好,可以升官发财。唐玄宗时的“神鸡童”贾昌就让很多读书人恨得牙痒痒,写了不少诗歌来讽刺他。而斗狗、斗蛐蛐至今在民间仍很流行。但在这些“以斗为乐”的娱乐项目中,我认为,斗茶是文化层次最高也最风雅的活动。

至少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前就开始栽培茶树了。但在唐代以前,汉字里是没有“茶”这个字的。一般而言,唐以前的古人是把茶当做一种苦味野菜来对待的。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称茶为“苦荼”。注释中说:“荼,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也把茶叶叫做茗茶。

唐代是中国茶真正勃兴的时代。被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改荼为茶,开宗立派,把茶的饮用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料和文化活动。到了宋代,茶文化已经非常发达,饮茶成为上至宫廷、下至百姓的全民活动。这时,也出现了“斗茶”这种精彩的竞技活动。

如今传世的有一幅宋代《斗茶图》,画中人物生动逼人,透过画卷就能看出当时的“品茶精神”。宋代又是中国文化臻于高峰的一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竞相以饮茶、品茶、斗茶为乐,至此,茶乃与美食平起平坐,也成就了饮食文化的一代华章。

斗茶就是对茶叶的味道评高低,对水、器具、烹制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主要看茶面汤花的颜色以及均匀程度,盏的内缘和茶的相接处有没有相接的痕迹等。这其中的关键,一是茶要好,二是水要好,还有就是火候的把握。

斗茶过程中,“点茶”特别重要,就是用烧开的水点汤,然后是去浮,一边点茶,一边用茶锨不停地旋转击打茶叶,让茶水泛起汤花儿。一般的茶馆也经常举行斗茶活动,作为奖赏,获胜者可以获得上好的茶叶。

斗茶除了茶的质量之外,决定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水了。因此,选水也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陆羽在《茶经》中已经提出:“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但这还不够具体。

《随园食单》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