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禁止超前教育的欧洲公立幼儿园“教”什么?

 文心0007 2018-11-21

朋友佩霜一家移民欧洲卢森堡,今年暑假,乐爸一家去欧洲旅行,在佩霜家住了5天,对于中国和欧洲的教育自然是聊得最多的话题。


今天这篇是佩霜写她四岁的女儿Bella在卢森堡幼儿园的真实感受,和大家分享。



9月17日周一,刚满4岁的Bella进入公立幼儿园,开启了她的“上学”生涯。


国内好些朋友问过我欧洲国家禁止超前教育,那么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做些什么?不灌输知识、不超前教学的“快乐教育”模式,会不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竞争力?德式教育曾经培养出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精髓是否在公立幼儿园里有所传承?


因为自己也面临抉择,我对这些问题一直想一探究竟,却始终不得要领。直到实地考察后理解了公立幼儿园从设施到日常活动背后都有着精心的教育设计和安排;以及规则意识、独立精神、团队和创新......这些德式教育精髓,如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一点一滴地渗透在日常活动中,于是果断决定让Bella就近进入公立园


下图是全卢森堡公立幼儿园统一使用的手册中的一页,展示了4~6岁孩子能力发展和学习的6个领域(与我心仪的IB国际课程之幼小阶段核心课程PYP一致):


  • 人文:共同生活与价值观、公民意识

  • 语言:卢森堡语(与德语非常接近) 法语,不含书写(注:多语种是卢森堡特色)

  • 数学:数理逻辑、空间感、问题情境

  • 科学:人与自然、感知世界

  • 运动:肢体运动与健康

  • 艺术:美学与文化启蒙,视觉艺术



这个“大纲”可以澄清关于德式公立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两大误解:一、纯粹“放羊”,白白浪费孩子大脑发育黄金期;二、为了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潜能,除了自由玩耍、做手工和参观警察局消防局等各种机构之外,什么都不“教”(前一句没错,后一句有失偏颇,自由玩耍、做手工和参观各种机构是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


下图是Bella幼儿园的日程表,显示每两周有游泳课和图书馆课,每周有运动课和森林户外课;半年后还将增加多媒体课。另外,每周有一堂音乐课,由于是“选修课”,所以没有列入日程表里。其它时间是各种活动,包括每天2小时户外自由玩耍(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同时也是防止近视的最佳方法)。


之所以幼儿园的音乐课是选修,因为卢森堡设立多所音乐学校提供音乐教育(2016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大奖得主Gast Waltzing也在其中一所任教),课程包括音乐启蒙、钢琴等乐器、乐理、合唱、指挥等等,学费都近乎全免,所以很多父母选择送孩子去音乐学校。


Bella班上共有12名小朋友,是4~6岁混龄班——德国教育学家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每个小朋友有2片写着自己名字的磁力片,可以每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个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围绕“大纲”里那六大能力发展领域来设计的。


比如,我拍照的那天上午小朋友们玩了不同的角色扮演游戏,来体验式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比如怎样解决冲突;下午,包括Bella在内的大多数小朋友选择了玩桌游——德式益智桌游注重策略和规划,即使低幼桌游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而且这些游戏大多需要2到4人一起玩,有助于规则意识、团队意识的发展,尤其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竞争和输赢。


那天Bella他们玩的这个游戏,依据丢骰子得到的数字和动物卡上的要求前进/后退,促进计数能力和加减法概念的萌芽:



这个游戏则是以数轴为工具进行10以内的大小比较,并通过巧妙的游戏规则设计,让孩子在玩耍中初步形成“概率”的概念:



这是每天都会进行的一个小小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当天的季节、月份、星期、日期、天气,认识时钟,帮助他们建立时间概念,并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描述天气状况,则有助于语言能力发展。



数学方面,目前处于通过“配对”和“比较”来感知数量、认识数字的阶段,老师采用了十格法、圆点法、实物、手势等多种计数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数感。


欧美教育在数学方面的理念比较一致,都非常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认为“数学好”的表现是遇到数学问题首先去发现这个问题包含的意义meaning to a problem,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入口entry point,而不是埋头直接答题。因此欧美在幼小阶段的数学教学进程比较“缓慢”,就是为了夯实基础。


老师说Bella不仅认识数,还会简单加减法,问我是否在家教过她。我解释说是通过游戏和做家务帮助Bella认知的,老师表示赞许。事实上,如果我是通过灌输的方式让Bella“记住”数字和加减法,老师恐怕要严肃阻止我了。



这几周的科学课,是在森林里追踪松鼠的踪迹,了解松鼠的种类与生活习性,学习松鼠的食物——各种坚果的名称,辨认生长这些坚果的树木。小朋友们还在森林里收集了不少坚果,并阅读了松鼠主题的绘本和科普书:


难怪这几天Bella都在津津乐道小松鼠、松果等等话题呢。这种有趣的体验式科学课,在引发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与自然相处;而围绕一个核心展开、探讨相关话题,再又做成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助于锻炼发散性思维、发展演绎与归纳的逻辑思维。



每个小朋友有自己专属的绘画本。老师告诉我两个原则:一、不教技法,让孩子自由涂鸦;二、不予评判(judge),只与孩子聊他/她画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引导孩子自在地表达内心感受。并饶有兴致地与我探讨了这两个原则对孩子艺术启蒙、创造力发展和心智成长的重要性


这是Bella的绘画本和她的涂鸦:



老师说,Bella注意到了天空的蓝色有着深浅的不同层次,花朵也并非千篇一律;原本她画了一只蝴蝶,自己嫌弃没画好,索性把蝴蝶涂满颜色,下面又添了一个“人”,把蝴蝶变成一顶大帽子,然后还编了一个小故事。相比在成人“指导”下完成一幅中规中矩却没有个性的画作,这样的“作品”更具张力、更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


促进人文、语言、数学、科学、运动、艺术六大能力发展的课程并非泾渭分明,彼此之间会有交叉与融合


比如下面这个尚未完成的活动,孩子们比照绘画本上自己的名字,在一张大纸上用森林里捡来的小树棍贴出来,再用坚果、花草、树叶等加以装饰。这既是艺术课程也是数学课程(锻炼空间感,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打基础),而且在选择长短粗细适合的树棍和粘贴的过程中锻炼了精细动作、手眼协调、专注力;在与其他孩子交换树棍的过程中锻炼社交和谈判能力,这又属于人文领域了



所有的“课程”,并非人人遵照统一进程,而是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与心智发展水平;更不是正襟危坐、“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借由精心的设计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在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大量互动中,通过主动探索、体验和经历来学习和成长。


转自公众号“世界小公民Bella成长记”

(已获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