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郭靖小时候很笨。 学话慢,有点呆头呆脑。直到四岁,才能开口说话。 好在胆子大,草原上两军厮杀,兴致勃勃地看了一整天。 回来讲给母亲听,结结巴巴的口齿不清,只能说了个大概。 母亲看他眉飞色舞,并无俱色,心想孩子虽小,人又蠢笨,终是将门之后,倒也大有父风,不禁又喜又悲。 哲别受伤,躲在小郭靖家的草堆里。 成吉思汗的大儿子追问其下落,郭靖给他打得满脸是血,倔强地叫道,我不说,我不说! 却不像别的聪明孩子,说一声,我不知道啊。 江南七怪花了六年的时间,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在大漠黄沙里找到了郭靖。
才打了几个照面, 便见郭靖资质甚为鲁钝,决难学会上乘武功,心已经凉了大半截。 四师傅南希仁微微一笑,说,很好,我小时候也很笨。 老五张阿生也说,对对,我几时又聪明过? 江南七怪自我安慰了一番,这才打起了一点精神。 当真学起武功来,郭靖让几位师傅伤透了脑筋,教得十招,郭靖往往学不到一招,更是把韩小莹给蠢哭了。 这样看来,郭靖的确比普通人要笨一些。 二 转眼间,郭靖长到了十六岁,离嘉兴比武只剩两年。 师傅们日夜督促,郭靖咬牙苦练,谁知竟进步甚少,倒反似退步了。 正自苦恼,全真教马钰道长翩翩而来,传授他内功心法。 此后,郭靖的武功突飞猛进,原来拚了命也来不及做的招数,忽然做得又快又准。 再遇见洪七公、老顽童,武功进步让人咂舌。 梁子翁更是感叹,每见一次这小子,他武功便增长几分。 由此看来,郭靖的笨,有些板子要打到江南七怪的屁股上。 教者不得其法,习者不解其意。 更难得的是,郭靖自认愚钝,日夜勤习苦练,不敢懈怠,而这一点是很多聪明人或许做不到的。 再往后,我们可以看到郭靖的更多闪光点,大智如愚的气质。 老顽童跟他讲九阴真经渊源,郭靖说,这么害人的东西,其实烧了更好。 与王重阳的想法不谋而合,大有胸襟。 到了射雕末期,第二次华山论剑时,二十不到的郭靖苦苦地思索习武的意义。 如果习武是为了打人杀人,那么价值何在? 天人交战,痛苦不堪。 最终明白,杀人即是救人。 大彻大悟,更有了一层悲天悯人的大心怀。 到了此时,也只有蓉儿会偶尔打趣地叫上一声傻哥哥。 其他人看到的是一个巨侠的冉冉升起。 三 神雕时代的中年郭靖,更是历练得豁达沉稳、进退自如。 我们可以从书里选出一天,来领略郭大侠的风采。 那天是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四,襄阳英雄大会的最后一天。 那天还是郭襄和郭破虏十六岁的生日。 英雄大会的议题是选出新任丐帮帮主。 作为率领襄阳群雄将蒙古大军死死抵住的风云人物,年近半百的郭靖,一举一动无疑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弟子武修文台上比武时,使诈将对手打败。 郭靖认为其行径轻狂,大违忠厚之道,当下就将脸色沉了下去,表示出极度的不满。 公众场合下,大人物的表情就是态度。 比武过半时,两匹探马来报,襄阳城外两处蒙古千人队,死在就地,军官士卒,无一得生。 这一大好消息顿时点燃了全场。 群雄都道是郭靖、黄蓉安排下的奇计,流水价过来敬酒祝捷。 郭靖却只是不住口的说绝非自己之功。再三坚持,不肯掠他人之美。 杨过派人来给郭襄祝贺,史家兄弟还带上浩浩荡荡的一群野兽。 虽然知道来的八成是友非敌,郭靖仍是对武修文道,传我号令,调二千弓弩手来。 万事小心谨慎,丝毫不敢大意。 杨过送给郭襄的生日贺礼中最有分量便是,烧了南阳蒙古二十万大军的粮草。 大喜之余,郭靖看着北方红火越冲越高,心中却是担心起来。
这一天之中,事情纷繁芜杂,变故层出不穷。 郭靖小事细节,大事筹划,分寸拿捏,轻重缓急,尽显智慧。 四 襄阳城破时,郭黄二人力战而死,以身殉国。 杨过曾经问过他,郭伯伯,襄阳是否守得住? 郭靖指着远处苍翠的树木说,襄阳曾住过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蜀相诸葛亮,他说过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黄二人早已看透天下大势,蒙古人是挡不住的,这片孤城能守多久便是多久,总是终究一死。 郭靖此举已经脱离了武侠人物的范畴,升华到中华文化里最可贵的气节。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如同方孝孺、文天祥、史可法等 身后已经没有援军,天下的风云已经变了,但他们就是不降。 为的是胸中的大美情怀,为的是磅礴的理想。 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然而行。 忽必烈所敬仰的,正是是站着的郭靖。 五 回头再来看郭靖从小到大的“笨”,或许可以解读为:
世人以为这些是蠢笨,其实是伟大。 八面玲珑的聪明人被岁月冲刷地无影无踪,不忘初心的笨人却能留名青史、世代传唱。 郭大侠的一生,大智如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