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正含义,风水和华夏文明传承

 昵称58786195 2018-11-21

先看看曾仕强的翻译:“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时候你懂得道理,你就发现你以前有很大错误,那么你就把以前的错误譬如昨日死,然后你就重新做人就好了。真是笑死人。都没有读懂儒家道家的精髓,就开始著书立传了,铜臭味太重了。

闻,不是听到的意思,闻的甲骨文像人手拢着耳朵仔细听声音。篆文是门内有耳,表示进入耳朵之内。他的愿意是听到心里去,并领悟了真谛的意思,闻道,也就是得道,能够天人合一了,人彻底溶于大道了。当人和大道融为一体的时候,就能感而随通 。

感而随通了,天地万物就好像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了,这就是: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的私,就是天下为公。所以,圣王也都是有私心的,他们的私信就是天下为公。圣人也都是追逐利益的, 他们的利益就是天下苍生的利益。

中国有两个字,一个叫做死,一个叫做亡,死亡就是这么来的,死和亡有啥区别?死,肉体意义上的结束。亡,精神意义上的结束,为什么不说夕亡可矣呢?为真理而死、“为正义事业而死”,终结的是肉体而不是精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不是曾仕强解读的成功学——这个时候你懂得道理,你就发现你以前有很大错误,那么你就把以前的错误譬如昨日死,然后你就重新做人就好了。

孔子的原意是,一个人如果能够领悟了大道,并天人合一,人和大道融为一体的时候,人就会把天地万物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以天下为公了。一个人领悟了道以后,为了大道哪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付出的,因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夕,在古代不是晚上的意思,是月亮的意思。月,在古代也有肉的意思。比如五脏六腑里的肝脾肾胃都是月。

朝,也不是早上的意思,早上听到了道,晚上就可以死了也愿意?那闻道的目的是为啥啊?那孔子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啊?朝,是向死而生,朝向、追逐的意思。一个人,为了追逐大道,为了捍卫大道,我都愿意牺牲我的生命。这应该才是儒家的价值观,而不是,早上听到了大道,晚上就可以死了。那不就是一个为了追逐个人爽快的庸俗之辈吗?如果儒家都是过把瘾就死的人,那么他们的使命在哪里?


朝闻道,夕死可矣。摘选自网络

今天我们谈论人生观、价值观时常说 “为真理而死”、“为正义事业而死”、这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刻内涵。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就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朝闻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从孔子的一生、从《论语》一书的思想精髓中可以得到印证。

首先,''朝闻道,夕死可矣''重在''行'',即实践。

一方面,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席不暇暖,为的就是推行他的''仁政''。然而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统治者的采纳,不得已,转而讲学授徒,希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他们去宣扬他的思想学说,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孔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去推行他的 政治主张、实践他的道德理想,孜孜不倦,死而后已。''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为''道''而生,为''道''而死。

''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牺牲精神。

一个人有志于''仁'',他就会终身实践,毫无怨恨,毫无遗憾(''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为了追求''仁''的最高境界,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志士仁 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就是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 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后来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告子上》)''义''是''合理的事、应该做的事''。''舍生取义'' 就是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他人利益、全民利益、国家社会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仁''是人的内在本质,''义''是人的外在的行为,二者是统一的。知道了仁义的道理,就要 终身实践它,甚至于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

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的最佳注脚。


风水和华夏文明传承:

瑞明讲史:

现在的人们都被各种糟粕给蒙蔽了,需要把人民的思想里的沆瀣脏水给去掉,把污染源给关掉,然后慢慢治理。


很多人风水,搞来搞去就是搞权重最低的那个10%,什么铜镜啊、貔貅啊、水缸啊、宝塔啊,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其实真说透了,就很简单,很多大师为什么要搞得云里雾里非常复杂,无非是想要赚点钱罢了。


优秀的文化,一定是为了生活服务的,一定是简单可行的,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让人受益,并且要白话文简单明了,不能故作玄虚。


精微的风水是非常庞大的算法体系,但是大环境大风水决定了80%的重要性,其实只要很简单的模型即可。


风水其实就是地缘学说,用简单的方法和大家探讨下风水,并告诉大家快速掌握风水算法,大部分人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学会并且可以应用。


人类的历史,源头就是在地缘环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毫无疑问,一定就是在华夏大地这个地方了。春生夏长秋收冬长,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收藏的时候干燥,该湿热的时候湿热,该萧瑟的时候萧瑟。一切都是那么合道。


风水的源头思想在洛书模型,洛书是太阳周年模型,在一周年中,对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外的人们而言,太阳终年在南方,造成南方温度最高,北方温度最低。故南9北1.其他6个数字布局都是依据这个原理。


那么,在易学中,阳,太阳!太阳所在就是气盛所在。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动态的,那么一天的洛书布局也应该是动态的,叫做时辰洛书;对于一周天而言,中午时分阳气最盛,子夜阳气最少。则一周天的洛书与一周年的洛书同。


我多次看见生活中与网络中的风水师在断事分房时,总是左为男,右为女。断事时,后天八卦是随着坐向对应旋转的。以此类推,则乾非南,坤非北。而应该改成乾为气来,坤为气蓄。


大头不去搞好,指甲修的再美也是丑八怪。

然后是中太极,最后才是小太极。很多大师就钻进了小太极卖各种法器。

真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大太极,这个是60%以上的权重。


风水和公司的LOGO设计、海报设计都是一个模型。洛书模型看懂了,风水和LOGO设计也就懂了。大家先看看洛书,背下来。

有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人身上哪个部位最不怕冷?哪个位置睡觉了不用盖被子?头部呀,所以头部是阳气最足的部位,所以叫做戴九,九就是至阳。


中国人讲的是阴阳平衡,9是至阳,9就是南方,那就需要阴柔来补。所以,在9的方位-南方,有水就是最好的。所以南边最好是有水。如果没有水,那么可以取类比像,比如凹进去的,空地。“河图”是传统风水的根源(先天),“洛书”是他的扩展与延续(后天),“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洛书模型是非常好用的。大家记住了吧,南方要有水。


中国风水有一本经典的书,叫做黄帝宅经,这本书说 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地壳上的 基本元素的含量与人体组织 (如血液、大脑、五脏六腑……)微量元素及营养素含量,在比例上呈现惊人的相似性!风生水起、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居善地、心善渊、山清水秀出美人,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些成语背后蕴含了什么信息。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风水”:迎气、纳气、聚气、藏气、生气,都是紧紧围绕着“气”这个核心。刚才说南方属火,至阳,需要遇水、阴柔为吉。当没有水的时候,其他气同频的也可以,比如低洼、空地、洗手间等。


然后再看北方,人是不是脚底最怕冷,晚上一定要盖被子的脚上。北方是坎,是水,要遇至阳才吉,所以北方要有高的地方,比如靠山。如北方没有高山,那就要有高楼、有火。所以皇帝都是坐北朝南,北方要有一个山,北京故宫北边就是景山。南边就是开阔地,视野开阔,天子可以一览无余。


1,2,3,4这4个数字叫做小数,也就是阴柔,气场不够大。所以需要用强的6,7,8,9等大数来平衡。所以小数就是阴,需要阳来补,所以遇见阳是吉的。所以对照洛书,坎1,坤2,震3,巽4 这几个需要砂,也就是房子的北方、东方、东南和西南有山或者高处是好的,有火也可以,比如厨房就属于火。要在这几个位置。

我标红色的,就是需要高的东西,或者火。蓝色的,就是需要水,或者矮的东西,最好是凹进去的。四合院、故宫就是这个模型。


东、东南、西南和北要高一些,西、西北、南和东北要低一些。比如苏州,是几千年的富裕之地,为啥,因为西面就是一个太湖啊,西边有水,水主财富,也代表文化,所以苏州一直富裕有文化。


我设计了一个LOGO,就是根据洛书模型来的。


很巧,考古中出土的中华第一龙也是这个模型。

很巧,华夏银行也是。

简单吧,太简单了,就记住洛书和华夏银行的LOGO行状即可,应用的时候就对着来布局。


苏州的风水格局,西方就是水,符合我刚才说的洛书模性。西方是兑卦,是7大阳,属于小数极阴的水来平衡,所以西方有水,苏州就不错了几年前。苏州的风水比上海更好,上海的风水是百年级别的,苏州是几千年级别的。


讲完了,就这么简单,大家要去看大风水,至于各种风水门派,在一些小太极上做精微调整,大环境原理都是洛书。我们普通人只要掌握了大方向就够了。



风水还能预测,可以对照实际情况,找到那些地方有缺陷,那些地方得气了。那么不同地方的缺陷和得气都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推测现实了。比如要生儿子,那么东北的艮卦方向主子孙,那么房子东北角有水的人家男孩子的概率就大。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大道至简。


所以,风水选址、LOGO设计、名片设计,都是一个道理。就是阴阳平衡。

背下来,就够了。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洛书本身是方形的,但其所描述的本质之象却是球体之象。《周髀经解》说:“洛书者,圆之象也”。


古代南边往往会有一个天井,天井就是空,就是属于阴。


洛书将天和地、时间和空间、五行的生与克、阴阳的消与长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一切事物的运动转化不断地打破平衡又复归不平衡,平衡的同时又孕育着新的不平衡,但是在整体上是平衡的。


我们不是专业搞风水业务的,掌握这点就够了。懂风水的,也懂预测,风水懂了,中医也差不多了,道通了,就容易触类旁通。所以,开窍的人学东西特别快,学习效率是不开窍人的很多倍。


风水 ,古称“堪舆”,《淮南子-天文训》 堪,天道;舆,地道也 !即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运用 “天人合一” 理论为人类居住生活服务的术数。


万事万物由 气聚而生,气散而灭。既灭之后,其灵气随风飘散,往往会聚集到山坳水角,对人类吉凶发挥影响。

火化,对华夏族的影响巨大,失去了很多祖先之气的庇佑。


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孙子形体乃 父母之枝,一气相荫 ,由本而达枝也——藏书,扫墓,科学层面的理解就是和祖辈之间进行的能量交互,也就是“量子纠缠”,祖宗的阴宅气场能影响到后人们的能量场。孙子形体乃 父母之枝,一气相荫 。


风水主要看父系,父系得气脉,母系得血,风水的终极意义是让人类天人合一,替天行道!


文化土壤和气脉保持好,圣人就会层出不穷,只要道德经,山海经,庄子还在,除非汉字被灭了,经书毁了,汉人绝了,儒家说气脉是一脉相传的,火化了,气脉就会被大大毁坏,祖宗们对子孙的庇佑阴萌就失去了,失去了气脉的民族,和蛮夷的差距就被缩小了。

古人认为人要千秋万代,古人把人分为三个部分:气脉传承,思想传承和容貌传承。气脉传承通过子孙繁衍代代相传,这里有子孙满堂。思想传承就是立德立言,著书立传,这里有族谱。容貌传承就是有画像雕像在宗祠里被子孙供奉,这里有祠堂太庙。只要子孙满堂,这三点就还能在。

人死了,这个人的容貌,气脉,思想换了个方式继续存在,所以说香火不断,火化了,计生了,传承万年的气脉香火也随之灰飞烟灭,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很难得的,我们的祖先从无数次劫难中幸存下来,保留了火种,但是在短短30年,被抹掉了,所以,它对蛮夷贡献巨大,几千年都没实现的目标,它完成了。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应。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藏经就是古人入土的经书,本骸得气,遗体受应。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如果把风水当做迷信,那就另说了,古人特别讲究,很多天子驾崩了,都有几个风水大师一起找墓穴,往往几个大师找的都是同一个点,祖先阴宅的风水和骸骨发生能量共振交互,通过量子纠缠就会把能量传递给后人。

有人会觉得思想多元化,多个角度看问题是好事情。自古以来,传统文化说的都是吾道一以贯之,一套标准,一个思想,就和交通只能有一个交通法规。一分为二看问题,这是西方传过来的思考方式,中国古人讲的是道统唯一性。每一套思想背后都是一套行为规范,就相当于有几套交通法规,一定会让天下大乱,所以,每次百家争鸣都引起人头翻滚,春秋百家争鸣后就是战国混战。魏晋风流之后就是五胡乱华。

道心唯微,人心唯危,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鬒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

很多人把中庸当做了平庸老好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德之至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