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中益气汤治验3则

 逸农农 2018-11-2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以气短懒言、体倦无力、饮食乏味、中气下陷、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笔者遵其方义,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将本方变通应用于不同的疑难病证,疗效满意。

1 便秘

王某,女,73岁,2010年10月26日初诊。近3 a,患者由于患冠心病,动则心悸甚,故长期卧床养病,周身无力,腰膝酸软,饮食减少,大便干如球状,每逢大便倍感痛苦,甚至需要用手掏粪,方得排解。舌苔薄白,脉细涩。诊断:肠燥便秘。治则:养血润肠。处以归蓉汤:油当归15 g,肉苁蓉15 g。二诊:服归蓉汤5剂,未见效果。脉症同前,治以:润肠通便。处以五仁汤。瓜蒌仁30 g,火麻仁9 g,杏仁10 g,郁李仁9 g,柏子仁9 g。三诊:五仁汤虽为治疗老年人津枯肠燥之要方,但服用5剂,未见明显效果。仔细探讨,盖因患者久卧伤气,故应以“损者益之”,“塞因塞用”之治则,按照李东垣:“内伤脾胃,乃伤其气”的论述以治之。诊断:气虚便秘。治则: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处方:补中益气汤。黄芪12 g,白术6 g,陈皮6 g,党参 15 g,油当归 9 g,升麻 6 g,柴胡 6 g,炙甘草6 g。四诊:服上方5剂,患者大便日渐好转,大便通畅,日1行。遂改用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日2次。用蜜水送服,以巩固疗效。

按:脾主运化,肾司二便。患者年逾七旬有余,久患冠心病,动则心悸甚,故长期卧床。《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卧伤气”。致使脾胃两虚,便秘成球状,用润肠通便方罔效,遂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而获效。

2 经期发热

张某,女,36岁,2010年5月24日初诊。现病史:患者月经来潮前周期性发热0.5 a,每次发烧持续1~5 d,体温一般波动在37~38℃之间,高时可达39℃,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一般,色淡质稀,小腹时有发凉疼痛,伴有周身乏力,倦怠嗜卧,气短懒言,食欲不佳,腰以下酸软等症,妇科各项检查均正常。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气血亏虚,阳虚发热。治则:补气健脾,甘温除热。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30 g,党参15 g,升麻3 g,柴胡6 g,当归身9 g,白术6 g,陈皮 6 g,川芎 10 g,白芍 10 g,熟地黄10 g,桃仁 9 g,红花 6 g,丹参 15 g,甘草 6 g,神曲 10 g,麦芽9 g,地骨皮9 g,石斛9 g。上方计用14剂,于每月月经来潮前1周用药,日1剂,连用7 d。第1次服药7剂后,第2个月月经期未见发热,但仍感周身乏力、食欲不振,又服7剂,发热已除,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气虚血亏,加之经期阴血更耗,阳无所伏,故引起发热,其热乃阳虚发热,气血两亏,中气不足,故见乏力,体倦而气短。脾运不健则食少纳差。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乃脾阳不足,气血亏耗之象。遵“阳气者,烦劳则张”“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立益气健脾补血,甘温除热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方中参、芪、术、草补气健脾;升麻、柴胡升举脾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补血养血和营,陈皮防止壅滞之弊;加地骨皮、石斛养脾阴,滋阴敛阳退热;桃仁、红花、丹参活血调经,神曲、麦芽消食健胃,助脾运化,全方使脾阳得升,气血得补,则发热自除,诸症痊愈。

3 子宫脱垂

陈某,女,42岁,2009年6月5日初诊。现病史:患者曾患胃下垂(至耻骨联合处)。现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如茄子大小,坐立不便,活动受限,小腹下坠,腰酸疼,饮食不佳,体倦少气、周身乏力、面色萎黄0.5 a。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西医诊断:子宫脱垂。中医诊断:脾虚中气下陷。治则:补中益气,升提固托。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0 g,黄芪18 g,白术 10 g,当归 10 g,陈皮 9 g,升麻 6 g,柴胡 6 g,甘草5 g,川断 9 g,寄生 24 g,杜仲 10 g,白芍 10 g,龙眼肉 10 g,大枣4枚。二诊:服药10余剂后,症状大有好转。嘱其照原方服药,每月复诊一次,并减少体力劳动,2个月后子宫脱垂痊愈,又令其服补中益气丸3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此病多发生于重劳力妇女,以产后多见。中医学称为阴挺,阴菌,阴疝等。本病的发生多因气血不足,中气下陷,冲任不固,或劳力过度,以及便秘努责,损伤胞络,失于固摄。辨证分型有气虚、肾虚之分,但在临床中以气虚下陷为多见,或气虚、肾虚两证兼之。本例患者产有3子,并2次人流史,数伤精血,加之家务繁多,劳动强度大,气虚下陷,带脉失约,维系子宫的胞络受损,不能固托宫体,而子宫下垂脱出,小腹下坠,坐立不便,活动受阻;气虚双虚,脾肾皆损,故腰酸腰疼;中气不足,故见体倦气短,周身乏力;脾气不足,运化无权,气血亏虚,故食少纳差,面色萎黄,脉虚舌淡。遵“虚则补之,陷则举之”的原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白术、陈皮、大枣、甘草健脾和中;当归、龙眼肉养血;升麻、柴胡升提清阳之气;川续断、桑寄生、杜仲补肾壮胞络。诸药合之,补中益气,升提固摄,调补气血,补肾托举,使气陷得升,诸症乃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