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雲泉 2018-11-22

薛府一脉

父 薛世雄,隋朝右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长江公。

长子 薛万述,未考

次子 薛万淑,营州都督、右领军将军,封梁郡公。

三子 薛万均,左屯卫大将军,上柱国,封潞国公。

四子 薛万彻,娶丹阳公主,右武卫大将军,宁州刺史,封武安郡公。

五子 薛万备,上柱国,汾阴县公,左卫将军。

薛家本籍敦煌,后徙雍州咸阳,乃唐初最显赫的猛将世家。诸兄弟当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骁勇善战的老三老四,但我必须正言:最有才,最有品的是老幺薛万备。

此人初以孝知名,后诏为尚辇奉御(太宗的专职司机),适逢太宗亲征辽东,命为马军总管。白岩城下,单骑救契苾何力于万军之中,替万均万彻尽赎前恩。史书上言其“斩馘搴旗,独高诸将。”足见其战斗表现何等惊人!可正当薛万备身处人生顶峰之时,同为薛姓的仁贵,以一袭白袍横空杀出,威风所向,气吞河岳,立时抢尽了所有人的风头。

太宗对薛仁贵的出现,喜于言表,说辽东之役得一薛仁贵乃最大收获。依本人拙见:实则二薛才对。怎奈薛万备素来沉稳低调,奢而不华。与人气王薛礼相比就是两种不同类型,实在缺乏可比性。还好回到长安后的太宗也想起了万备之能,马上升其军职,外用为将。后来龟兹之征,万备千里追击,复又威加于阗,不战降之。其能战而恤力的思想在唐将中别出一格,俨然贤将之风,也是不负太宗了。

贞观一朝,名将云从,众星闪耀,有人未尽其材,无可厚非,亦无伤大雅。只是从薛万备个人角度来看,天公何其不公!他与盛名已久的兄长们不同,能而谦忍,勇而矜仁,知兵机之上,悉战法之要,决非一味好勇斗狠的武夫之流。好不容易初展材器,已知其材的太宗便告病故。高宗甫继,又枉坐万彻反谋,客死流途。如此良将,命运多舛至斯,委实可惋可叹!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薛仁贵一脉

薛仁贵,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平阳郡公,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长子 薛讷,左羽林大将军,平阳郡公,追赠太常卿,谥号“昭定”。

次子 薛慎惑,司礼主簿

三子 薛楚卿,不详

四子 薛楚珍,不详

五子 薛楚玉,范阳节度使,左羽林将军,封汾阴县伯。

讷长子 薛徽,左金吾将军

讷次子 薛直,绥州刺史,胜州都督

讷三子 薛畅,左羽林将军,朝散大夫

慎惑子 薛光,不详

楚玉长子 薛嵩,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昭义军节度使,封平阳郡王。赠太保。

楚玉次子 薛㟧(薛昽),昭义节度使,太子少师

楚玉三子 薛嶷,清河郡司户参军

楚玉四子 薛岌,右金吾将军

楚玉五子 薛岸,不详

关于薛仁贵其人其事,大体已是写烂,无新意可言,只好搬出他小儿子薛楚玉大破契丹之事唠嗑了。

开元二十一年春,才刚被信安王李祎、幽州节度使赵含章率军修理过的契丹又狼来了,还伙同突厥、渤海等,号称十万人马。时为幽州长史的薛楚玉早早看穿来意:他们并不想惹唐军,只是要暴揍背离契丹投唐的奚王李诗。薛楚玉找来侍御史王审礼和节度副使乌知义,说咱虽只有七千人,不干他,奚人搞不好又屈服契丹人淫威之下,再度与我为敌了。乌知义是上一次狂揙契丹人的主将,还是乌家将第一代猛人,在他看来这事只有揍他没商量。适时开打的敕书到来,遂令都护裴旻(就是人称“三绝”之一的“剑圣”)理兵述职,阅兵于松林。后又召来蓟门、夕宿挖石的矿工数千众,合以奚族、东胡诸杂种兵,计两万五千骑。衔枚以渡黄河,质明顿兵松漠。上阵惯使长刀的“剑圣”裴旻领三千精骑,与诸将风卷残云般横入敌营,顿时沸声若雷,波骇云乱,穷寇夺气,僵仆相藉。契丹军伤亡甚重,连单于子亦死于刀锋之下,而唐军伤六亡一,可说亳发无损的完胜。

《全唐文》对此役的总结如下:前后大小三十一阵,旗鼓所向,莫不奔溃。野绝遗寇,万里肃清。然后顿军休士,大阅俘实。约生级羊马、驼、驴、器械,都获三十馀万口匹头数。其馀瀑潦奔注,浮涧涉河,揭厉未毕,而中流汨没,不入见数者,十馀二三。所斩丁将豪健,暴骸相藉者,亦三万馀级。所焚爇车帐、农具、器械、储粮、老小灰熸烬灭者,不知涯极。于是椎牛买酒,散赏高会。

可惜的是,薛楚玉并没有因此役大胜平步青云,反而因为他和大哥薛讷一道坚持改革兵制,遭到众多保守权贵的抵制与挤兑。后来楚玉子薛嵩参与安史之乱,打起反帜,恐怕多少有替父辈不合之意吧。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论氏

论弓仁,吐蕃第一大论噶尔.钦陵之子。左骁卫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安国公。追赠拨川郡王,谥号“忠”。

长子 论诚节(论卢),袭父郡王爵,任朔方节度副使,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武威郡王,太子太傅。

次子 论诚信(论旧久),开府仪同三司,官至大将军

论诚节子

论惟清(论怀义),银夏绥麟等四州兵马使同朔方节度副使,开府仪同三司,前行银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归德州都督,武威郡王。

论惟良,鹿州防御使,萧国公

论惟贞,英武军使,左领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上柱国,萧国公,赠灵州大都督。

论惟贤,骠骑大将军,行左武威卫将军,上柱国,西平郡王。

论惟明,奉天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充右街使,上柱国,建康郡王。

论惟清子

论倚,忻州刺史

论辅鼎,同州白水县丞

论倜,常山江阴县尉

论惟贤子

论俶,右领军尉骑参军

论傪,宁州刺史,左卫大将军

论惟明子

论偕,忻州刺史

论伾,不详

吐蕃噶尔氏一脉,可谓渊远流长。自噶尔.东赞一代算起,其家族绵延十六世,历唐、五代、宋、元、明数个政权。此处只截取唐朝圣历二年,论弓仁及其叔噶尔.婆赞率本部千余帐,吐谷浑部七千余帐投唐后至六世为记。

噶尔.钦陵作为吐蕃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很自然就走上了功高盖主的道路,而因为皇权的至高性和排他性,成长起来的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对他痛下杀手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他的后人自始为昔日的敌国效命,甚至成为未尝一败的战神级人物,则让人觉得历史原来可以这般的神奇,这般的传奇。

个人认为:以论弓仁、论惟贞、论惟明为代表的论氏家族对唐王朝的赤诚忠心和卓著军功,跨越种族,影响深远,更是唐王朝开放兼容,中外如一用人政策的最好范例。称为唐朝第一将门世家当不为过。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臧家

曾祖 臧满,隋骠骑将军

祖 臧宠,通议大夫,灵州大都督长史

父 臧善德,朝散大夫,赠银州刺史

长子 臧怀庆,右武卫将军,幽州大都督府长史

次子 臧怀亮,左羽林、冠军大将军兼安东大都护府都督,摄御史中丞,平卢军节度使,支度营田海运大使,东莞郡开国公。

三子 臧怀恪,河源军使兼陇右节度副大使,关西兵马使,右武卫将军,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赠右领军大将军,魏州刺史,太常卿,工部尚书。

怀庆长子 臧希古,左金吾中郎将,范阳节度经略副使

怀庆次子 臧希真,右威卫将军,中受降城使

怀庆三子 臧希宾,殿中监朔方经略副使

怀庆四子 臧希聃(臧希昢),原州长史监牧副使

怀庆五子 臧希逸,银青北平太守仍充军使

怀亮长子 臧敬廉,胜州都督朔方节度副使

怀亮次子 臧希庄,金紫文安太守范阳节度副使

怀亮三子 臧敬之,左清道率幽州经略副使

怀亮四子 臧让之(臧奉忠?),太常卿特进武州刺史今上元帅都知兵马使

怀亮五子 臧敬泚,左监门将军

怀恪长子 臧希崇,游击将军崇仁府折冲

怀恪次子 臧希昶,丰州别驾,赠宋州刺史

怀恪三子 臧希忱,左武卫将军,朔方节度副使,赠太子宾客

怀恪四子 臧希愔,右卫左郎将,剑南讨击副使,赠汝州刺史

怀恪五子 臧希景,右骁卫郎将,静边军使,赠秘书监

怀恪六子 臧希晏,宁州刺史,左金吾卫将军,赠扬州大都督

怀恪七子 臧希让,开府仪同三司行太子詹事,御史大夫,邠宁、山南西道观察使,集贤待制工部尚书,渭北节度使,封鲁国公。

臧氏一族,东莞郡人(今山东莒县),其祖系出鲁孝公之子区,字子臧,后辈以王父尾字为姓。臧氏至怀庆辈,多以骠骑自任,材雄朔陲,兄弟子侄,勋贤间出。最牛擦的无疑是多本史书记载的浑崖峰骑将臧希液。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四十万大军入寇承风堡,至河源军,西入长宁桥、安人军,臧希液帅众五千出击,大破之。可对照臧家诸子人名,却并无此人,或者说人名对不上,是以备受众疑。

本人多方查阅,觉得臧希液的伟绩还是颇有可信度的,原因有三:其一“大破”并非全歼,安人军位于鄯州界星宿川西,处于高原之上,常年驻防的军队不存在高原反应。而且该地三水交织,如果臧希液利用河流(或者主官策定),采取守其半渡而击之的办法,敌人再多也支援不上,那么击溃是可能的。其二《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文献通考》等史界公认的良史同时作伪史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谁能举个实例?唐朝史官往往会对大战记录,而对某些战事因其只是大战役当中一个环节,则多作忽略。若非对手是吐蕃,哪能给你三四句话的记载?要知道有唐一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多不胜数。特别象对付西羌南蛮这样的对手,几千干了人家十几二十万,都是一笔带过,有的还懒得一提。大家看唐史要适应这点臭毛病。其三是臧家的爷们都擅长以少击众,或者说有这传统。臧怀恪初出道时,就敢带领一百五十名骑兵去砍突厥斩啜八部十余万众,结果宰了好几百人约和而还。他的儿侄辈自幼从军,耳渲目染,受其鼓舞几乎是肯定的,不然他臧氏一脉怎能涌现上百将校?关于“希液”一名对不上一节,现在多数资深唐粉还在希逸、希愔、希晏、希让这几兄弟中推敲,而本人的看法:鄯州才是关键词,而臧怀亮曾在鄯州主持过抵抗吐蕃军入侵的战事,极可能哥几个当时都在。考虑到其第四子让之在《全唐文》中竟写成“奉忠”,难不成有过皇命赐名?这无形中引申更多的可能,增大排查难度。但本人自信已十分接近史实,会继续再找资料印证。也希望史学界凭着专业及资源优势,尽早找到确切证据,予以公布,佐证我今日之断!但话说回来,臧氏一族军功盈户,人材辈出,是勿用置疑的。

臧氏子孙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宗族之纡青紫、佐麾幢者,已数十百人,堪称源长流深,德盛祀远。委实无法尽列,各位须要理解这点。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李晟一脉

父 李钦,陇右军裨将,赠太子太保

李晟,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愿,左金吾大将军,检校司空,河中尹,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赠司徒。

李聪,早卒,曾为光禄寺主簿

李总,早卒,太子中允,赠兵部郎中

李愻,左神武军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李凭,右威卫大将军兼御史中丞,赠洪州都督

李恕,光禄卿,赠右散骑常侍

李宪,检校左散骑常侍、岭南节度使

李愬,历任诸道节度,最后为魏博节度使,同平章事,上柱国,太子少保,封凉国公。赠太尉,谥号“武”。

李懿,渭南尉

李听,检校司徒,义成军节度使,太子太保等,封凉国公。赠司徒。

李惎,右龙武大将军

李殷,岚州刺史

李侗,早逝

李伷,早逝

李偕,早逝

外甥 王佖,朔方、灵、盐、丰等州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宁塞郡王。

李愬子

李玭,官至凤翔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卒赠太保。

李氏一脉,出自洮州临潭。西平郡王李晟无疑是纵贯谱牒的龙头。作为中唐第一名将兼诸道救火平乱总队长,将另行撰文李西平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郭子仪一脉

郭子仪,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汾阳王,赠太师,谥号“忠武”。

长子 郭曜,随父参加安史平乱。历任卫尉卿,太子詹事,太子少保,上柱国,封太原郡公,后袭封代国公。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孝”。

次子 郭旰 特进兼鸿胪卿,赠开府、荆州大都督。安史平乱中抢占永丰仓时战死。

三子 郭晞,随军收复两京及平定仆固怀恩之叛,战功卓著。鸿胪卿,殿中监,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朔方行营节度使,封赵国公,追赠兵部尚书。

四子 郭昢,正议大夫,试光禄卿,清源县开国男,赠开府太常卿。

五子 郭晤,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吏部司封郎中,上柱国,乐平郡开国公。

六子 郭暧,历任殿中监、检校左散骑常侍,太常卿,初封广阳县男,进封清源县侯,后袭封代国公,驸马都尉。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傅。

七子 郭曙,曾任司农少卿,银青光禄大夫、守殿中少监,在朱泚之乱中立有战功,擢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封祁国公。

八子 郭映,朝散大夫,守秘书省著佐郎。

侄 郭昕,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尚书左仆射,武威郡王。

郭曜四子

长子 郭锐,雁门郡王

次子 郭锜,太府少卿,上护军

三子 郭锋(郭鉾),光禄少卿,鸿胪卿,麟州刺史

四子 郭链,太常丞

郭晞二子

长子 郭钢,监察御史,袭封赵国公,赠兵部尚书(有指叛国投蕃被拒,回京被杀,成疑)

次子 郭钧,兵部员外郎

郭晤三子

长子 郭鋿,太子通事舍人

次子 郭锬,弘文馆

三子 郭鍴,乡贡明经

郭暧四子

长子 郭铸,京兆府参军,历卫尉卿,太子左庶子,袭封代国公。赠工部尚书。

次子 郭钊,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检校司空,太常卿,封太原郡公。赠司徒。

三子 郭鏦,卫尉卿,殿中监,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充左街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充闲厩宫苑使,驸马都尉。赠尚书左仆射。

四子 郭銛,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宫苑闲厩使,太子詹事,驸马都尉。

郭令公的故事,知道的应该大家都熟,未见史书的我不瞎说。那就说一下他孙辈与李勣后裔一次不算交集的交集吧。贞元十七年,吐蕃为了牵扯唐与南诏盟军来自东南方向的进攻,北向盐、麟两州进犯。此次带有报复意味,故而不求统据,对盐、麟两州多加焚毁,大肆掳掠,以鸿胪卿身份调至麟州当刺史的郭子仪之孙郭锋也城破战亡。是时,有一位叫徐舍人的蕃将命人将麟州城的僧首延素叫入帐内,告诉他你们都别怕,我本是唐初司空李勣的五代孙,当初为了逃避武则天的迫害远迁绝域,至今已有三代。虽说世居高位,权掌兵枢,但思本之心无涯。只是顾念家族成员众多,实在无法举全族以归唐。听闻郭使军(郭锋)乃忠良之后,本欲活命,无奈已被乱军所杀。你们则性命无虞,可以速去。

这条史料在多本史书中皆有记载,想必不假。按蕃军纪律,私放是重罪,这位徐舍人的作为无疑给自身及其家族平添很大风险。可见他思念故国之深!及后发生大唐与吐蕃的维州之战,吐蕃大败,自始走向衰弱。英公一脉的消息也再未现史……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张守珪一脉

祖 张才,同州济北府折冲都尉

父 张义福,京兆府常保府折冲都尉,赠蔚州刺史。

张守珪,幽州节度使, 括州刺史, 南阳郡开国公,赠凉州都督。

弟 张守琦,左骁卫将军。

弟 张守瑜,左金吾将军。

守珪嗣子 张献通,朝散大夫、殿中丞

守珪子 张献诚,累官左威卫大将军,封邓国公,任山南西道观察、节度使,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知尚书省事。赠太子太师,御史大夫。

守琦子 张献甫,邠宁节度使、检校左仆射,封郎宁郡王。赠司空,谥号“烈”。

守瑜子 张献恭,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吏部尚书等,南阳郡开国公

张守珪一脉先居南阳,后宦于陕,故守珪为陕州河北人,开元间立功边城,为世虎臣,深得玄宗宠信。若无贿使冒功一事,何失国之重器。子侄张献诚、张献甫、张献恭皆生于陕州平陆,史称“张门三献”,军谋臣节,克绍家风。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康阿义屈达干一脉

租籍西域康国(撒马尔罕),归属突厥阴山诸部之栗特人,籍贯当为营州柳城

康阿义屈达干,左金吾大将军,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赠开府仪同三司,兼夏州都督

长子 康殁野波 骠骑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兼鸿胪卿,上柱国,殿前射生使,清河郡开国公

次子 康屈须弥施 射生官

三子 康英俊 神策行营右厢兵马使,御史大夫

四子 康英玉 供奉射生

天宝元年,康阿义屈达干率亲属、部众,及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五千馀帐,并驼马羊牛二十馀万,款塞归朝。不久,潜怀异图的安禄山奏请康公出任范阳节度副使,欲延为己用,玄宗不知其祸心,遂之。后安禄山反,康氏因家族庞大,难以脱离叛军控区,只好勉为充数。

康公日渐难耐与叛贼为伍,与诸子等商量逃归唐廷,为贼邢州刺史康节告发,遂被囚系,本部有意从者二十余人亦为叛党所诛。因是时四子皆任外,叛党恐众心难安,复将康公放出,却将其亲族押至安阳为质。后因康殁野波随史思明攻打平原城时,重情仗义,故意放慢追速,让颜真卿得以西奔行在,引得叛党大怒,欲行加害。康公遂领四子及孙侄等十馀人,冒死归国。后至汲郡获悉,亲族二百余口已尽为安庆绪所杀。

于时,二子殁野波、英俊挺身行前,二子屈须弥施、英玉持满殿后,殁野波妻阿史那氏为康公控马,登于西山。至高平界,叛将蔡希德以精骑三百遮路邀击。殁野波、英俊策马奔之,杀四十馀人,生擒四人。

投至行在,肃宗大加赞许,多有封赐。康公与二子皆为射生官,殁野波与英俊则投李光弼帐下,任河东军马军总管,屡任先锋,奋勇无前,适时论勇猛者,天下公推康氏二雄。后来德宗播迁州邑,康公不辞老迈,举家扈从。康家之忠义,亦为天下公推。(康氏昆仲的血战史本人已附于李史斗法的文章中,有兴趣的可以一读。若有识之士能提供康氏后来详细,也是极好!)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康日知一脉

祖籍西域康国(撒马尔罕),后内迁灵州,遂以灵州为籍贯。

祖 康植,左武卫大将军,天山县男

父 康孝义,万安府折冲,累赠户部尚书

康日知,奉诚军节度使,又徙晋绛,加累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王。

康日华,左神策军赴行营正将试太常卿,赠坊州刺史。

子 康志睦,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徙泾原,封会稽郡公。

孙 康承训,迁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节河东。后被劾,终授左千牛卫大将军。

重孙 康传业,随父从征,终鄜坊节度使

自康植起,到康传业一代,共两百余年将门传承,而唐祚总共才两百七十九年,大可称之为唐朝的“康家将”。而从康日知算起,共计四代皆为节度,实在殊荣恩眷,历世绵延。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乌氏

父 乌知义,平卢军使,幽州节度副使,右羽林军大将军

子 乌承恩,平卢先锋,信都太守,范阳节度副使

族弟 乌承玭(乌承洽),平卢先锋,河东军将,石岭军使,冠军将军守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昌化郡王。赠工部尚书。

承玭子 乌重胤(乌重允),历任河阳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等州观察使、横海节度使、兖海节度使,兼任沧景节度使,同平章事,司徒,太子太师。赠官太尉,谥号“懿穆”。

承玭次子 乌重元

重胤子

乌汉弘,左羽林将军。

乌行专,密州刺史。

乌汉贞,左金吾将军。

乌行方,河南丞。

乌汉封,卫尉寺丞。

乌汉章,右骁卫仓曹参军。

乌行初,左卫仓曹参军。

乌氏一族为张掖人,累世将业。乌承恩和乌承玭在军中称为“辕门二龙”。乌重胤起于行伍,善抚下,得军士尊崇,军功最著,是唐中后期与李光颜齐名的一代平叛大腕。

唐朝十大将门宗系,内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时间的先别看

有唐一代,军功为尚,戟门林立,除了上述十大将门望族,仍多有名系,如刘正臣一脉、辛云京一脉、高崇文一脉等等,予人风云际会,各具风采之感。当然了,若有人非要抬出罗家将、秦家将一类杠下,则恕不奉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