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后想起,炊烟成了故乡最美的风景线

 城北十五里666 2018-11-22

炊烟在,家便还是旧时模样。


立冬后

天气一日日寒起来

天气越冷

内心就越渴望温暖

于是记忆中家的炊烟

便从时间深处遥遥升起

成为一份氤氲在心头的温暖

离开故乡后

我们都是风筝

而依稀炊烟

便是大风中那根线

细细地牵着我们

使我们在仓皇的时候

免于流离

使我们在迷惘的时候

总还记得回家的路



  小时候,炊烟是母亲厨房里飘出的饭香,是温饱之上的喜悦;


  长大后,炊烟是故乡千里之外的召唤,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牵绊;


  羁旅他乡,多年后再想起,炊烟成了故乡最美的风景线,是一年四季里现世安稳的生生不息。


  炊烟是飘忽不定的,一阵风来就可以吹散,可它又是恒久坚定的,在记忆里站成了一个人乡愁的灯塔,仿佛只要它还在,无论身处何方,慌张的内心总可以踏实下来。



图二 | 蓝剑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想起炊烟想起故乡,就想起陶渊明的这几句诗。


  远处的村舍,掩映在深静的树影中,远远望去,依稀炊烟袅袅升起。因着这飘渺的炊烟,田园更显宁静了;因着这炊烟,恍惚间岁月如此静好;因着这炊烟,生活淳朴的没有杂质……


  炊烟,为生活的烟火,添上了一层真实之上的诗意,使原本美好的一切更加美好了。



  张晓舟说:“没有比农家黄昏的炊烟,更能把人带回古老的中国了。”


  诚然,华夏文明的根是农耕文明,炊烟一词,在国人心中,早已超越物像,成为一种文化意象。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永远不会变白,它以永恒的恬静,潜移默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如今,炊烟虽渐渐消失于乡村,但内心的眷顾却不会消失。它和那些静默的老房子,一动一静,仿若漫不经心,实则浑然天成地组成一幅缭绕于记忆中的画卷,画卷里有人间的繁忙,也有人间的悠然。


图四 | 悟溪鱼


  炊烟是生活的花,花一开,生活就有了欢笑。


  炊烟是村庄的霞,霞一抹,村庄便多添几分诗情。


  炊烟是无脚的游子,最后还是要回到村庄里。只要炊烟还在,家就还是旧时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