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五期高级班【1-10】

 一吨奶奶 2018-11-22
古风五期高级班第一讲:东风话成联

 

总指导-东风 2015/06/20 20:04:34

说到成联,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成联,跟对联是两码事

对联的创作,是基于出句给出的已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关联性对句,是对上联的补充,完善

对联,无论你怎么对,有个基本的框框,那就是你得顺着别人的思路而拓展开下联之意,这个意,你可以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独立于出句给出的条件之外,是别人思想的一种依附

而成联的创作,首先的不同点就是,你得独立的完成一幅对联的意,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这样,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了:我该如何成联成意?

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初次成联的同学所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成联,为什么说跟对联不是一码事呢?关键也就在这里,不是一码事,具体的表现在于,对联,是别人为你立意了,你需要的是把别人的立意去丰满,去润色

而成联,则需要你自己来立意,谋篇

对联,是你跟人合伙去干一票,成联,需要你单打独斗的去干一票

我这样一说,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不跟写诗一样了么?

对,从创作方法上来讲,几乎就是这样,有谁知道写诗需要注意那几点?

那么,成联,也需要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只是少了韵脚这一环,这也是联与诗词的最大不同点

首先你要明白你要写什么,然后就是你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这就是立意,谋篇,布局

写诗的起,承,转,合,也可以用在成联的创作上面来,你可以一如写诗那样,但是,起承,需要在上联上进行,转合需要在下联来进行

可是,这又有个很现实的问题,诗是一句配合一种章法来进行,联,该如何来配合起,承,转,合呢?

首先,你把上联,分个前后,前起,后承,大家学过断句的,没有忘吧?

大断句,前四后三,一般情况下,前四是铺垫,后三是转折,这样把条理理清了,才来开展我们的创作

转折跟诗中的转,还是有点区别的哈,诗中的转,是需要转出一个变化,一个跳跃,而联句的这个转折,是指在意上面,前四后三的转折内容需要有点小波折,具体到怎么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哈:

比如:一朵桃花开树上===

这样的出句,就没有转折,平铺直述的,没有亮点,说的都是实话,没有点小意外,也就是说,格调不高,不能引人入胜

桃花开树上不是正常的事么,要你费那心思写出来干嘛,你不写别人也知道啊,你这不是浪费口舌,尽做无用功了么,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把这个句子整得有点小意外呢

前面说过,前四是铺垫,转折点在后三,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后三上面做点小文章,使点小心眼了,我经常说,没有亮点不动笔,你看到的,大家都能看到,这样的点,没必要你花时间和精力来想来写这些废话了

我们要做的是,找出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点来做文章,用平常的铺垫,转折出不平常的意来,这才是立意,谋篇的关键所在。

 

一朵桃花开扇底===

大家再看看这样来编排一个句意,是不是就有点小意外了?

一朵桃花开树上===

这是写实,是在描述一个极其正常不过的物候现象

一朵桃花开扇底===

 这样,就是将平常的铺垫,转出另外一个深意来,委婉的告诉大家,这是在说一幅画,画扇子上面的桃花,同时,也可以引申出桃花扇这样一个典,这样一转折,是不是就有深度,厚度,宽度,和张弛力了?

平淡一点的起,波折一点的承,很多同学,起没问题,承就是凑了

因为联的特殊形式,不能太多啰嗦之字句,起要直奔主题,或交代因,或点明果,这也可以从意上势成倒装,当然,顺着装也是最正常的表现手法。

如: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起,在一句红尘莽莽,承在天各一方,大家别看这前四与后七之间的若亦若离,这起,就是埋下伏笔,为承的展开来做引子

 

起,只是一个起,大家可以看看,起,不能独立成境,承,也不能独立成境,需要这起和承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大家能很深刻的感到,起,不能无目的的起,是为承来做铺垫,做引子

承,也不能不管不问起给出的条件,而应该顺延而下,起承一味,不能断,这跟写诗是一样的,后句跟进前句,这样的起承,才能引人入胜

很多同学,在成联的创作过程中,很容易起是起,承是承,各不相干,只为凑字,或者,起承不是一条线,成乱象,分不清条理,我们怎么能让起承在一条线上呢?

这很简单,起承之意,你可以跟下片势成独立,这个独立,是基于成联而言,跟前面我们所讲的流水对有所区别的,特别是分句成联,没有流水对这个概念

话外音:有同学成联的时候还在画蛇添足的写上:出句:XXXXX  对句:XXXXX

或者:上联:XXXXX  下联:XXXXX

起就起了,承也承了,那么,你的上联,可以将表达独立成一个意,大家再看看刚才我给的这个上片例句,意,是不是相对来说可以独立成境成意?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活不易啊,我们为了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生存,不得不各自发展,谋生啊!东奔西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生的主旋律啊!

大家用二十秒钟,找出这段话里面的错别字

看出某错了的同学,课后找班主任领一万块奖学金

其他瞎找的同学课后找班主任自罚一万

来我们学校学习多好,动辄就有一万的奖学金

大家再看看下片:

 盈盈绿水,三篱频送往来人

这下片,就是一个转和结的完美组合了

转,道出了故事的另外一个境

大家也许会问,盈盈绿水,跟莽莽红尘有什么关联?这就是转的妙处,给你个不一样的感受,让你去猜猜看,虽有别离,亦有憧憬和期盼,三篱频送往来人,哦,原来如此,是说在衰草岸边,船来船往啊!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盈盈绿水,三篱频送往来人

百度是干嘛用的?你们难道现在还不习惯用吗?就知道在这里问?

说实话,我非常反感你们这样的做派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盈盈绿水,三篱频送往来人

大家再结合下片想上片的起承,上片道出一个红尘之路,下片回扣一个渡口的境,以一个浓缩的渡口之境来回应世路的纷繁。一虚,一实,道出人间世态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成联创作之法:一片写景,一片写情,情景交融,疏而不离,凝而不近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

     以你身边最能让你感动,感恩,感触的人或事来尝试写一副成联,要求融情入句,如果是分句联,前分句不可和后分句断裂,其他要求符合联律。

=======================================================================古风五期高级班第一讲:东风话成联

 

总指导-东风 2015/06/20 20:04:34

说到成联,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成联,跟对联是两码事

对联的创作,是基于出句给出的已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关联性对句,是对上联的补充,完善

对联,无论你怎么对,有个基本的框框,那就是你得顺着别人的思路而拓展开下联之意,这个意,你可以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独立于出句给出的条件之外,是别人思想的一种依附

而成联的创作,首先的不同点就是,你得独立的完成一幅对联的意,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这样,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了:我该如何成联成意?

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初次成联的同学所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成联,为什么说跟对联不是一码事呢?关键也就在这里,不是一码事,具体的表现在于,对联,是别人为你立意了,你需要的是把别人的立意去丰满,去润色

而成联,则需要你自己来立意,谋篇

对联,是你跟人合伙去干一票,成联,需要你单打独斗的去干一票

我这样一说,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不跟写诗一样了么?

对,从创作方法上来讲,几乎就是这样,有谁知道写诗需要注意那几点?

那么,成联,也需要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只是少了韵脚这一环,这也是联与诗词的最大不同点

首先你要明白你要写什么,然后就是你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这就是立意,谋篇,布局

写诗的起,承,转,合,也可以用在成联的创作上面来,你可以一如写诗那样,但是,起承,需要在上联上进行,转合需要在下联来进行

可是,这又有个很现实的问题,诗是一句配合一种章法来进行,联,该如何来配合起,承,转,合呢?

首先,你把上联,分个前后,前起,后承,大家学过断句的,没有忘吧?

大断句,前四后三,一般情况下,前四是铺垫,后三是转折,这样把条理理清了,才来开展我们的创作

转折跟诗中的转,还是有点区别的哈,诗中的转,是需要转出一个变化,一个跳跃,而联句的这个转折,是指在意上面,前四后三的转折内容需要有点小波折,具体到怎么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哈:

比如:一朵桃花开树上===

这样的出句,就没有转折,平铺直述的,没有亮点,说的都是实话,没有点小意外,也就是说,格调不高,不能引人入胜

桃花开树上不是正常的事么,要你费那心思写出来干嘛,你不写别人也知道啊,你这不是浪费口舌,尽做无用功了么,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把这个句子整得有点小意外呢

前面说过,前四是铺垫,转折点在后三,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后三上面做点小文章,使点小心眼了,我经常说,没有亮点不动笔,你看到的,大家都能看到,这样的点,没必要你花时间和精力来想来写这些废话了

我们要做的是,找出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点来做文章,用平常的铺垫,转折出不平常的意来,这才是立意,谋篇的关键所在。

 

一朵桃花开扇底===

大家再看看这样来编排一个句意,是不是就有点小意外了?

一朵桃花开树上===

这是写实,是在描述一个极其正常不过的物候现象

一朵桃花开扇底===

 这样,就是将平常的铺垫,转出另外一个深意来,委婉的告诉大家,这是在说一幅画,画扇子上面的桃花,同时,也可以引申出桃花扇这样一个典,这样一转折,是不是就有深度,厚度,宽度,和张弛力了?

平淡一点的起,波折一点的承,很多同学,起没问题,承就是凑了

因为联的特殊形式,不能太多啰嗦之字句,起要直奔主题,或交代因,或点明果,这也可以从意上势成倒装,当然,顺着装也是最正常的表现手法。

如: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起,在一句红尘莽莽,承在天各一方,大家别看这前四与后七之间的若亦若离,这起,就是埋下伏笔,为承的展开来做引子

 

起,只是一个起,大家可以看看,起,不能独立成境,承,也不能独立成境,需要这起和承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大家能很深刻的感到,起,不能无目的的起,是为承来做铺垫,做引子

承,也不能不管不问起给出的条件,而应该顺延而下,起承一味,不能断,这跟写诗是一样的,后句跟进前句,这样的起承,才能引人入胜

很多同学,在成联的创作过程中,很容易起是起,承是承,各不相干,只为凑字,或者,起承不是一条线,成乱象,分不清条理,我们怎么能让起承在一条线上呢?

这很简单,起承之意,你可以跟下片势成独立,这个独立,是基于成联而言,跟前面我们所讲的流水对有所区别的,特别是分句成联,没有流水对这个概念

话外音:有同学成联的时候还在画蛇添足的写上:出句:XXXXX  对句:XXXXX

或者:上联:XXXXX  下联:XXXXX

起就起了,承也承了,那么,你的上联,可以将表达独立成一个意,大家再看看刚才我给的这个上片例句,意,是不是相对来说可以独立成境成意?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活不易啊,我们为了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生存,不得不各自发展,谋生啊!东奔西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生的主旋律啊!

大家用二十秒钟,找出这段话里面的错别字

看出某错了的同学,课后找班主任领一万块奖学金

其他瞎找的同学课后找班主任自罚一万

来我们学校学习多好,动辄就有一万的奖学金

大家再看看下片:

 盈盈绿水,三篱频送往来人

这下片,就是一个转和结的完美组合了

转,道出了故事的另外一个境

大家也许会问,盈盈绿水,跟莽莽红尘有什么关联?这就是转的妙处,给你个不一样的感受,让你去猜猜看,虽有别离,亦有憧憬和期盼,三篱频送往来人,哦,原来如此,是说在衰草岸边,船来船往啊!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盈盈绿水,三篱频送往来人

百度是干嘛用的?你们难道现在还不习惯用吗?就知道在这里问?

说实话,我非常反感你们这样的做派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盈盈绿水,三篱频送往来人

大家再结合下片想上片的起承,上片道出一个红尘之路,下片回扣一个渡口的境,以一个浓缩的渡口之境来回应世路的纷繁。一虚,一实,道出人间世态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成联创作之法:一片写景,一片写情,情景交融,疏而不离,凝而不近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

     以你身边最能让你感动,感恩,感触的人或事来尝试写一副成联,要求融情入句,如果是分句联,前分句不可和后分句断裂,其他要求符合联律。

第三讲高级第三讲

东风论巧、拙

我们写诗,填词,对联的目的是什么?

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我们习文者,当然有习文者的表达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文雅,意象,含蓄的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内心独白

一如密码

所以,诗,词,联,是写给那些能懂密码的人看的

所谓的诗向会人吟,就是这么个道道

为了能看懂古人,或者现代人写的密码,我们才需要学习这个密码的组成方式

学会了这个密码,你才能跟古人交流,沟通,哪怕时间久远,我们一样能从古人的字里行间去找到共鸣

那 怕时间久远,我们一样能从古人的字里行间去找到共鸣

才能去体会古人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心理活动

这个密码呢,其中有个最大的诀窍,就是借物言情

我经常说,你写的诗词联,不能直白,物象的选择要适当,也不能物是物,情是情,两者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哪啥?

我这里又有一比啊   就好比喝水加糖不搅拌;糖不能充分的融入到水里,你喝的水还是个水,糖还是个糖

比如啊,有的同学造景是这样来造:

梅花一朵香留案===

这样的造景,虽说也是造了,但是,是一种浅薄的造景,啰嗦而不够深意和诗意

造景造意,需要娇娆而不做作,端庄而不失灵性;或轻巧,或厚重.

我记得,有个联友出过这样一个联:

一砚梅花香雪案==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同样是一朵梅花,同样是一个书案,造景如果没有深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造景结构紧凑,就会意境丰满

意,需要在景中凝炼,但是,又不是晦涩艰生的来组词。

有的同学造景造句,生硬呆板,一个字一个字的在凑,在干码上去,看着让人感觉心中象堵着一口气一样,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意境?

造句,也需要顺溜不是?谁愿意跟个结巴去对话啊。

话说,有个司机倒车不在行,叫旁边一个人帮忙指挥一下

旁边那人连忙说好,好好

然后:倒,倒,倒,倒

咣当一声响

旁边指挥的那人才把话说完:倒倒倒不得了

诗词联的一个共性,就是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然后看山又不是山。

这话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你看到的句子,字面上是一回事,字下面又是一回事。你得透过表象看本质嘛

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故事: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在读懂了这些创作密码之后,不仅仅是用于欣赏别人文字里面的深意,还需要自己来用文字这样来营造一个氛围======设局

这个设局,不代表我们从事那些阴谋诡计,只是需要大家在诗联的创作中,合理的运用一些表达的技巧

现实生活中,大家也许都遇到过这样一类人,啥人?

喜欢含沙射影,指槡骂槐的人

 

写诗填词对联,就需要这样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当然,写诗填词对联,也有多种表现手法,比如,你可以以拙示巧,大智若愚!

这方面操作手法行家里手,我首推朱元璋,唐伯虎两位

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大家都知道,但是,他得了天下!

那些前朝文官,虽然有的表面上臣服了老朱,心里老大不服气了,总想找个机会羞辱一下老朱,老朱心里亮堂着呢

话说,某一天早朝,天下太平,没什么事要做的,老朱就说,大家找点乐子来玩吧

刚好,不知道哪里传来一声鸡叫,有个前朝文官就不怀好意的说:陛下,不如就以此鸡叫之声来做诗一首吧?

老朱心里顿时明白了,这不是明摆着叫张飞绣花么?

皇帝毕竟是皇帝,怎么的,也不是吃干饭的

咳咳,润润嗓子:鸡叫一声撇一撇

那些文武百官一听,当时就石化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老朱不理这些,再来一句:鸡叫两声撇两撇

噗嗤,噗嗤

有很多人已经实在忍不住了,那些前朝官员,心里暗暗得意:果然就是个放牛的

老朱看在眼里,也不说破,一气道出后面两句,顿时,石化的是那些噗嗤噗嗤之徒了:

三声唤起扶桑日,驱除晓星与残月。

很多大学里,拿这首诗当作教材,做为起死回生,救诗的典型。

以拙示巧,起到拨云见日,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味道

鸡叫一声撇一撇,鸡叫两声撇两撇。这是藏巧示拙

三声唤起扶桑日,驱除晓星与残月。这是拨云见日

另外一首诗,也是如此功效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这是示拙;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这是银瓶乍裂,铁骑突出之撼

以上两首 诗,都被选入很多大学的课程,做为起死回生,救诗的范例,但是,东风觉得,这不是救诗的范例

应该是一个主动示拙然后示巧的典型

试问大家,如果,以上两首诗,从一开始就以巧示人,能引起如此强烈的视觉差么

在联 言联,我们对联成联的时候,也需要具备如此的技巧,先设个局,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低谷,让读者还沉浸在那个拙中的时候,兀峰突起,石破惊天

大家会问了,出句是别人给的,我怎么藏巧示拙啊

毕竟花无心事重==联友

 

象这个出句,很多人初见之时,很可能不明就里,不知道该把这个出句之意该如何安放

物象,很多都是中性的,你可以偏左一点理解,也可以偏右一点理解

 

 

 

物象你怎么理解,他都只是个物象,不会因为你的理解而改变本来的属性!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文字来证明你的理解是最适合的

毕竟花无心事重 ====联友
如何恨比距离长 ====东风 
我这个对句,直接就把出句扭转为我所用了。

给物象一个定意,这才是你的文字最成功的表达

 

睡去三更无梦做===联友

无梦做,有很多种可能,可以是失恋,可以是因为别离,可以是脑袋进水了

别人出的句子,你可以当你对句的拙,你的句子对出来,应该是一个巧

我早就说过,你的对句,对出来要给大家一个“喔”的一声

睡去三更无梦做===联友
醒来一觉半床空===东风 

孤枕难眠了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东风老师 今天,我就拼了老命,再给大家捋一捋对联的那点破事儿哈

对联的逻辑关系

此资料来自书籍

咳咳

一,并列

并列,也就是上下联之间所讲的事和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形式上看都差不多, 为同一主题,只是角度不同,这种联是常见体,我就当他是大路货了

如: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大家能明白这写的是谁不

@13-行云流水

 孔明

@松组长网事如烟 诸葛亮

@东风老师

大家看意不看平仄哈

这个联,上下都表达的是诸葛亮的事

两表,是指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此称为两表

@1234 是隆中对吧

东风老师:

一对,就是隆中对了, 聪明的娃,一说就懂,

这个两表,一对,都是说的老诸葛和老刘的那点破事儿是吧

只是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就如那啥呢

就如两个大男人,一起喝酒,一起去打架, 还一起去泡妞,

@16蓝朵朵

老师。。。这是您那书籍上写的吗

@东风老师

书上的我加了点作料 [1]

@总辅导-广告

东风老师说的是题外话,这句可以省略哈

@东风老师 咳咳

再看一联;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哇塞 这等景致,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1-稻草人

上联失替吧

,,,,

不看平仄看意境,

这联,是表达那个林子和山的破事了

@梅组副_可可

这个合掌,虽然是名句

东风老师:

不是合掌吧 是并列的关系,

一个远景一个近景,我不认为是合, 有空间的延伸, 有远近的呼应, 从不同的角度来衬托那个幽和静,不是合,

一鸟不鸣山更幽

大家如果读过古诗,里面还有这样一句呢,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鸟鸣与不鸣,山都幽,确实如此啊

一个是衬托,一个是合时宜

我喜欢这个,

这个幽静的环境,通过各种有意思的描写,衬托出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对联的并列关系

下面来说说转折关系哈

转折本身是强调的一种状态的变化

所以,转折关系在联里面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比的关系

看起来意思相反,其实里面有一个辩证的关系体现

比如哈: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下联用颜色相对,突出两面性

你们应该多少都看过点戏曲的是吧

一般那些奸诈之人,都是白面,

忠勇之人是红面

像包黑子那样的是啥 黑面撒

俺是黄脸,你们呢

聪明,都不敢承认自己是黄脸了吧,怕背上黄脸婆的名了吧

@16蓝朵朵

老师属狐狸滴  。。。。

@19风吹过


有坑

@东风老师

咳咳

上下联,分别用有幸和无辜,来反衬一忠一奸,形成一个鲜明的感情色彩

这个感情色彩也代表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意思,

青山和白铁,都是无意识的,而作者却是有意思的,用这两个物像刻意的来渲染这个情感氛围,达到一个一波三折的逻辑关系,

下面还有类似的句子,比如:

愿做梅花清傲骨,

不学芦苇荡摇风

梅花不动声色,其骨自清

芦苇招摇,其性轻浮

我在纳闷,我是属梅花的还是属芦苇的?[图片]

@13-行云流水

芦苇


@东风老师

原来我都不是,我属风滴­

这联,从上到下,都是在对比,用一种逻辑关系来转折出两个事物的两个特性,从而达到愿和不的效果,既对立,又统一在一个主题之内

对联的第三种关系:选择

选择关系,就是上下联,有两个选择,你可以现在是,可以选择不是,你可以现在同意,也可以选择不同意,

这就如两个相爱的人,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就没有第三方介入的可能了,

如果有第三方介入,就肯定是放弃了其中一个选择

感情就如打电话,不是你挂就是我挂,

这样的联句,有这样的

宁与凤凰比翼

不随鸡鹜争鸣

这牛吹的,多好

@梅组副_可可

宁当凤尾不做鸡头

@东风老师

 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我曾经有个很伟大的幻想,我幻想着,所有人都比我混的好

这样,我走哪里都不愁吃不愁喝的了

不过,联里真有这样的选择关系的哈

不信切看: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这是啥联

可可医师

。。。

可可,你能不能不这么聪明,

这联初看上去,貌似一个对比,其实却是一个很肯定的选择, 一个有良心的医生的想法

我想,你们大家都应该有这样一个感触的吧,当亲人生病了的时候,你无以相安,会想到,让亲人的病都生在我身上吧,只要他们都健康,我一个人病一下有何妨,

可惜了,这个世界上,希望别人生病的医生太多了

还有第四 因果

因果关系,大家都应该在内心有个基本的判断的是吧!

休道人生如意少

从来世道不平多

正常情况下,上联是因,下联是果

也有上联道出果,下联给出因

这样的联,给人以警醒,反思,开悟,教化,

这个上联,讲的是结论,下联交代的是原因,

这就是倒装句意

下面再看看一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不是严格的联,但是,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存在的

今天就啰嗦这些吧,大家有时间多看看这些典型的例句

 =================================================================================今天,我们来讲对联的最后一课,算是做为一个总结吧

 

学了这么久了,大家从基础,到中级,现在是高级课程,关于联,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了

 

之前,我说过,联是浓缩的诗,是用文字在做画,可是,不得不承认,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同学,还不能熟练的掌握这个小诗和小画的创作方法,可能,很多同学感觉到,来这里了,就是自己不去动手练习,不去认真思考,有老师在教,我就应该学会

学不会,就是老师的责任

我一直都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是在一个公平的场合来教大家,没有私相授受过谁,为什么别人能有进步,而你进步很小?

 

这就不得不说,关于到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了,很多同学,可能学到现在,对意境联,流水对,还是没有什么深刻的领悟和透彻的理解。那么,今天,我来跟大家具体的再重复的啰嗦一遍,什么是意境联?什么是流水对?

 

意境联,就是意思和环境相结合的一种联句形式,你所要表达的意,借助某种合适的物像,不需要你直白的说出来,这就是意境联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有一联:

你若来时花正好===

这个意境,是一种欣喜的表露,同时,也是一种期盼和不舍。

 

复杂的心情,于短短七字中表露无遗

这就是联句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意境联的重要表现特征

 

花正好,春天时常见,这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你若来时,恰逢花正好,是个什么情况呢?

花还是那样的好,没有特别,而特别的是

 

你这个时候来了,所以,我要表达的,是欣喜你的到来

同时,这个句子,大家可能还没有注意到一个点,什么点?

""

这个,包括了期待,渴望

 

我经常告诉大家,别忽视联句里的每一个字,无论出句还是对句,一字不稳,全盘皆虚

 

是虚,不是输 大家在用字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推敲,要把你用的每一个字,除他之外无可替代

 

 

这就需要大家在造境造意修辞语法上面,更多的投入一点精力,不能大概,马虎,差不多的心理来使用文字

 

用字,力求精益求精。达意,力求字到意到,借物,一定要贴切,不可粗制滥造,前面的课程里面,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语境,是意境联里面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婉约的情感,用字别激昂高亢;磅礴的情怀,别用字小家子气

你的用字,必须要配合整体意境的气势

 

 该婉约的时候,别大气,该大气的时候别气脉不畅

 

比如:一朵梅花枝上绽

这个出句,就是用字和意,不和谐了,一个绽字,破坏了整体的意境

 

前四是婉约的,后三就是粗喉咙,破嗓子了

说起这事,我就想起我那时候在个厂里上班遇到的一个妹妹了

 

 

那个妹妹看起来很漂亮很可人的,我追死追活的去追了好几天,都没获得妹妹的一句话语回答

 

终于在第三天零五小时18分钟的时候,她开口和我说话了

 

 

她一开口,我惊呆了,这哪里是妹妹的口音啊,明摆着就是个爷们腔调嘛

黑死我了[图片]

很多人也看东风很爷们的,可是一听我开口,妹妹们又会失望了

 

我这声音,也实在不爷们了[图片]

 

 

你的用字,必须要配合整体意境的气势

 该婉约的时候,别大气,该大气的时候别气脉不畅

你要表达的意思,所借助的物像,必须要带有大家认可的情感,你别把西风当东风使唤,更别把霜风当成可人儿

意与境,必须协调统一起来,否则,你所造的境,达的意,一定是不伦不类,甚至南辕北辙,这是意境联所必须做到的几点

 

同样是那个梅花的出句,如果我们把握住语境和意境,又是可以修正的

 

比如:一树寒梅风里绽

 

像这样,就把气氛扭转成大气磅礴一点了

 

从整体上来看,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协调的语境

 

化朵,这个小鲜肉为树这个猛男

一朵梅花枝上绽

一树寒梅风里绽

大家感觉一下

 

 

上面那个句子是不是前四温柔,后三生猛了

 

下面这个是不是全句给人的感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样?

 

这就和我们平常说话交流一回事,你不能前半句话很温柔,后面突然一转调,别人怎么适应啊

 

比如:我好好爱你哦---

死八婆

 

你这样谁能习惯啊

 

或者:我好好爱你哦---

臭不要脸的臭男人

 

大家听明白了没 听明白了上茶啊,愣着干嘛呢­

 

关于流水对,我们前面说的也够多的了,这里,我还想多所说一遍

所谓的流水对,大家都知道要对出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流水对的技巧,大家都能略知一二了,但是,在应对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是不能灵活的运用,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呢,是流水对应对的不二法门

 

什么时候你脑袋进水了,就不妨多问几遍,这个方法,百试不爽,我就是这么试过来的

 

同时,顺着思路往下延伸,拓展,丰满,回扣。什么时候都别自说自话,自行自路,干别的点啥,你可以独立,对联,你就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伙伴来应对,将出句,扭转为你对句的铺垫,是流水对最常见,并且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那几个对句吧?

 挑春换酒百花卖===联友

 遇蝶偷香半路还---东风

已过半程临古渡===联友

孰知一水阻前途---东风

 

另外一个老师对的比我的更好,谁记得?

 

已过半程临古渡===联友

 

忽生一念转长安

 

看来大家还是没用心啊

 

我都快老年痴呆了,但是,有其他老师对的好的句子,我基本上都能想起来

 

流水对,我把他比做两个人在合作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对方讲一半,我补充一半,这就需要你能正确的理解对方所讲的内容,并且抓住对方所讲的故事内容所留下的某一个点,来做为你抖包袱的料

 

思路决定联路,你的思路不出新,对句就难出彩,一味的山花对海树,是对不出好联的,而山花对云朵,就很可能有点小意外,小惊喜

 

 

你的对句,不能给人小意外,小惊喜,我就当你对的是失败的了,哪怕你平仄格律符合要求,语句也流畅,意也能相关,但是,人云亦云,甚至别人已经云过百遍千遍,你还在继续云,你腻不腻的慌?

 

现在再说说成联,很多同学,学到现在,也就基本能对个句子,出句,成联,好像离你们的心里还很遥远

 

我们学联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做别人出句的附庸吗?难道只能顺着别人的出句走吗?

 

为什么不可以用所学的造境造意来完整的,痛快淋漓的表达一个自己独立的意境?

 

造境造意,更多的可以利用在成联上面

 

成联,更能充分的展现自我,更能充分的表达自我,而不受出句的思路所限,平仄格律所限,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你们不敢大胆的去尝试?

 

如何成联,这个没有一定的条条框框来规定你怎么做,你要表达的,一句话表达不够尽性,基本上就可以用成联来表达了,就这么简单

 

 

在创作成联的时候,不妨多变换几种手法,或虚或实,或远或近,或今或古,或温婉,或激昂,全由你做主

 

 

成联,最需要找的是成联的素材,而素材,几乎唾手可得,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身边一花一草,一点一滴来发现他的价值,从而把他给你的启发,触动,感慨写出来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为六期写过一副成联的吧

 

捧香茗一杯,或斟或酌,皆由我

看闲书几本,于利于名,不管他

 

这个成联,是我借寒江雪老师的签名而拓展开来的

 

同样的,你们也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 是五期的吗,我忘了到底是给几期写的 用你极大的浪漫主义情怀,看到一只蚂蚁,也能写出它的伟大出来,或者,写出你的伟大出来

 

借物言情,无论是出句,对句,成联,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什么时候都不落伍,什么时候都管用融情入句,把自己写进去,别让句子成豆腐渣,用你的感情去做粘合剂。

 

今天的课,算是对学习出句,对句,成联的一个总结,这些课程虽说学习告一段落,但是,你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打磨自己,别让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付之东流

 

 

作业

    以自己学联这段时间的感想,成联一幅,要求,单边不得少于11字。

    百度预习诗钟。

 

 

 

 

高级班第六讲【诗钟第一课】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今天,我们来讲诗钟第一课
 
此资料来源于网络
 

诗钟,是清代中期以来文化人文娱活动的一种。它是在限定的短暂时间内,限定的特殊条件下,创作七言对句的一种文字游戏性质的活动。诗钟的创作,一般采取出题、答卷、评定、发奖等一连串的方式,以集会形式进行。此种集会称为“吟社”、“诗钟社”、“折枝社”等,简称“社”。


为什么称之为“诗钟”呢?据说,在出题以后,把点燃的香横放着,香根上系根线,线头坠个铜钱,下面再放个盘子。香着到那里,把线烧断,铜钱落在盘子里,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说明时间已到,必须交卷,因此称为“诗钟”。这是从古代的“刻烛赋诗”、“击钵催诗”等作法发展而来的。当代已经用闹钟来代替了,计时更准确,也更合乎“钟”的原意。也有怕催紧了作不出来的,场内干脆不限时啦。有先出题,再规定交卷的时间、地点的,如六十年代张伯驹先生在北京主持的“饭后钟社”,有定一周交卷的,乃是宽限。行话称场内限时为“现拈”,与此相对的则为“宿构”。


为什么称之为“诗钟”呢?据说,在出题以后,把点燃的香横放着,香根上系根线,线头坠个铜钱,下面再放个盘子。香着到那里,把线烧断,铜钱落在盘子里,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说明时间已到,必须交卷,因此称为“诗钟”。这是从古代的“刻烛赋诗”、“击钵催诗”等作法发展而来的。当代已经用闹钟来代替了,计时更准确,也更合乎“钟”的原意。也有怕催紧了作不出来的,场内干脆不限时啦。有先出题,再规定交卷的时间、地点的,如六十年代张伯驹先生在北京主持的“饭后钟社”,有定一周交卷的,乃是宽限。行话称场内限时为“现拈”,与此相对的则为“宿构”。

如何限定条件呢?方式甚多。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要求嵌字的,一是要求嵌字的。都称为“格”。都用一副七言对偶句组成。

不要求嵌字的,又可分为“合咏格”、“分咏格”两种方式。

合咏格,又称专咏格,就是用一副对偶句咏一种事物。如以“傀儡”为题,佳作有:“一线机关何太巧;两般面目总非真。”以“伏波将军马援”为题,有:“越国战功横海大;汉庭家法寡恩多。”此格在实际创作时,为防止宿构,常带一两个嵌字。带或不带等等运用情况,当代北京的研究专家王鹤龄先生有深入研究与见解,他会在此后发表相关的文章,就此项与以下各项的有关问题逐一说明,笔者这篇概略性的文字,只可算是开场白而已。

   
分咏格,又称单咏格(但这个称呼很少使用),上下句各限咏一个事物,这两个事物最好毫不相干、毫无关系。如以“明月”和“香港”为题,佳作有:“今夜蟾光凝望眼;明年鼍鼓庆还珠。”(此联为1996年所作)有以“夕阳”和“蜻蜓”为题者,佳作有:“杨柳楼西红一抹;藕花风外立多时。”再有以“感冒”、“排队”为题:“不可以风三尺涕;谁人立法一条鞭。”

嵌字格是诗钟里最常用来出题的另一大类。在诗钟的发源地福建省内,此格有一个常用的名称“折枝”。有人说,诗钟的格式如从律诗中摘取一联而成,好像从树上摘取花枝;又有人说,取义于中国画的“折枝花卉”。“折枝”这个名称,在应用中又有广狭不同的各种理解。广义的,认为折枝就是诗钟(包括合咏与分咏)的代称,狭义的则认为仅指嵌字格;还有人认为在场内定时交卷的才能叫诗钟,不限时当场完成的(在当代的吟社中越来越多)则只可称为折枝

且说,诗钟嵌字格的变化很多。由于要求嵌的字数不同,从一个到七八个的都有;也由于要求嵌字的位置不同,与不同的字数组合起来,变化极多。再加上各家对一种格可以采用不同的称呼,这样一算,据说就有千余种之多了。实际上,除去一种形式多样称呼的不算,到不了百十种。常用的最多十来种。又以嵌二字者为常。所嵌的字称为“眼字”,简称为“眼”。先试举此类嵌二字格中最为经常使用的两两相对者如下:

分嵌于上下句的头一个字的,称为“一唱”,还有些文雅的名称如“凤顶”、“鹤顶”、“虎头”、“冠顶”之类。如“相,减”一唱,佳作有:“相思旧句吟红豆;减字新词谱木兰。”再如“新,大”一唱之佳作有:“新丰市上金貂雪;大散关前铁马风。”

嵌第二个字的称为“二唱”,文雅的名称有“燕颔”、“凫颈”。如“童,秀”二唱,佳作有:“牧童解唱全天籁;闺秀能诗亦国风。”再如“土,车”二唱:“寸土必争无退让;前车可鉴勿遗忘。”

  
嵌第三个字的称为“三唱”,文雅的名称有“鸢肩”、“鸳肩”。如“官,座”三唱:“何逊官梅诗兴动;孔融座客酒狂多。”“走,云”:“岂皆走遍诗中境;直似云浮酒后身。”

嵌第四个字的是“四唱”,又称“蜂腰”。如“铁,师”四唱:“匣中顽铁称良友;闺里严师拜细君。”“旧,辞”:“收身仍旧安吾素;搔首无辞问彼苍。”

 
“五唱”,又称“鹤膝”。如“前,大”五唱:“敢信今甜前曰苦;岂容我暖大家寒。”“鳞,藻”:“才休炫世鳞潜可;事不瞒人藻饰非。”

 
“六唱”,又称“凫胫”。如“寒,大”六唱:“梅花虽瘦无寒相;松子初生便大材。”“烟,禁”:“千般事过如烟已;一霎情生欲禁难。”
 
福建的“折枝”,主要作的还是一至七唱。所以有人认为,折枝专指或大致指此类格式。


必须说明:眼字,一般是随便翻字典之类书籍找到的。两个字最好是一平声一仄声。这平仄是以古代写近体诗的平仄为准的。

清代为了给科举考试定出标难,颁布刊行了《佩文诗韵》,此后,写对联和打诗钟调平仄均以此为准,与我们当代普通话的平仄很不一样。这一点必须牢记并遵行。好在当代的大型字词典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在每个字下面都注明声韵,一查便得。

要说的是,从一唱到六唱,如果抽到的两个字全平或全仄,一般也不再换字,而是用别的办法补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句中总是让两至三个平声字或仄声字联结在一起(句尾除外),与之相对的另一句,则是尽可能地用平对上句之仄,用仄对上句之平。如果眼字全平或全仄就在别处适当的用上述办法补救。当然,七唱押在句尾,两字非一平一仄不可。

三个字以上的嵌字格,变化繁多,只可举数例以慨其余:

用三到七八个字,任意或指定地方嵌人两句之中。有“碎锦”和“碎流”等格式。拿碎流格来说,其中,四字的称“四碎”,五字的称“五碎”,如此类推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多字格,当然是字嵌得越多则越难作。如以“何草不黄”为题:“黄花何曰堪留醉;碧草如烟不解愁。

以“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为题:“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有的诗钟研究者把专嵌成语熟语摘句(如上述的“何草不黄”)的称为碎锦,而把随意嵌字的称为“碎联”,即碎流

如嵌上述的“一二三四”八字的就是碎联。
以上只是一种说法,王鹤龄先生就认为,诗钟的各格,从来没有人认真地定过规范,所以其说不一。王先生很想给它规范化一下,还是请读者慢慢地听他的高见吧。下面我再介绍一种固定化的多字格“双钩”。

  
“双钩”格,即将四个字(常为固定的词组、术语、成语之类)分别嵌入两句之首尾。如以“木天清品”为题:“木难火齐千金品;清箪疏帘六月天。”

 
以下再介绍几种提出比较特殊的要求的,如分咏加嵌字等,都是比较难作的。

要求分咏加嵌字的,如分咏“管仲”、“嫦娥”,限“不,长”三唱,佳作有:“射钩不死仇偏相;窃药长生盗亦仙。”

 
还有限集古人诗句的,如分咏“新科翰林”、“聋子”:“一朝选在君王侧;终岁不闻丝竹声。”均为白居易诗。再如,分咏“杜牧”、“劣酒”:“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诗);不惟烧眼更烧心(李绅诗)。”

集诗再加嵌字,更为难作。如“女,花”二唱:“青女素娥俱耐冷(李商隐);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漠,班”七唱,均集杜甫句:“一去紫台连朔漠;几回青琐点朝班。”


诗钟与对联

有人把诗钟纳入对联的大范畴之内,据我们看,二者还算不上一家人,至多是亲戚。诗钟与对联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严格地说,诗钟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对联。


对联的字数不定,从一个字到几百个字随意,只要对得上,按说多少字全行,这是一点;对联上下联必须共同表达出一个意思来(无情对等除外),这是又一点


以之与诗钟比较,诗钟只是七字对(个别的有五字对);上下联除合咏外,一般都是意思无连属的,倒有点像无情对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对联的应用性很强,经常用途大致有二,一是室内外带有中国特有民族文化性质的装饰联,一是如寿联、喜联、挽联之类的应酬性质的实用联。诗钟却是一种文化游戏,绝少写成装饰联那样长期悬挂的。所以,诗钟不是对联。


可是,在字句追求对偶方面,两者要求相同。因此,对于创作对联的人来说,可以把打诗钟作为一种高级的(相对于蒙童入门的学作对子而言)磨练属对能力的方法。合咏更与命题作对联一样
嵌字也是对联中常见常用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认为,要想作好对联,无妨经常作一些诗钟形式的练习。这是从写对联的角度看问题。爱好诗钟和经常正规打诗钟的人可能就不这样想,会认为,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练习方式来看,是看低了它。

作对联,一般是以个人单独创作为主;打诗钟,却经常采用集会结社进行比赛的“吟社”形式定时集体进行。这就便于共同提高,并且造成一种群众运动的气氛,有利于诗钟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不像现在搞对联的,能建成经常活动的“联社”者极少,常常只在春节前后结合征联闹一阵,也缺乏面对面地切磋。

为了这两项活动的进一步顺利地健康地发展,把它们办成群众性经常性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诗钟结“社”的方式很值得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推广,特别是向对联也结社作经常性活动方面推广
  
对联的形成,大体上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诗钟则大致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福建地区首先创造发展起来的。它们都与近体诗中的律诗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都是律诗的旁系子孙。律诗是中国汉语系统文学独创的一种文学体裁,肯定属于文学范畴。对联和诗钟呢?

有人说它们也属于文学范畴,笔者以为不甚妥当。因为它们的创作着眼点,主要放在文字技巧特别是对偶的应用方面,带不带文学范畴的艺术性则常常考虑较少。诗钟更是把追求文字技巧放在首位。把对联与诗钟列入语言学系统的范畴,似乎更合适一些。或者可以这样说,对联和诗钟的作品里面,艺术性强的,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也未尝不可

可是从理论的高度来观察,恐怕将这二者总的归入语言学为宜。确定了这一点,对它们纳入中国人文学科十分必要。《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和语言学两卷,就都没有对联和诗钟的词条。看来是把它们当成蝙蝠,鸟类与兽类都忘记收留它们了。对联和诗钟的作者与研究者必须努力提请学术界注意这两门才是。

办法之一,恐怕是得先要求投靠一家,不可一仆二主。与其投靠文学而受指摘,说队伍中艺术素质差的太多,不如死心塌地奔语言学而去,那里从修辞学等方面来考察,是无法拒绝加入的。归属已定,再向文学那里挂钩,取得双重身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以上所谈的,有点超出对联的范围了。还是拉回来说:诗钟不是对联,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可是,学习撰写对联的人,最好懂一点诗钟。用打诗钟作为一种高级的属对练习,对于提高自己的水平是很得力的手段。希望大家练练看。最好是采用诗钟社结社的方式,同好经常在一起练,互相切磋,定能飞速提高。

 



作业
    
请找出今晚所讲的课件中遗漏到的一点,并去了解那个点。
    
---七唱  /

 

五期高级第七讲诗钟的格律

2015.8.1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讲诗钟的格律。

诗钟的格律,基本上沿用诗联的正格,也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般我们要求诗钟求正格,但是,这个正格到底是怎么要求的呢?就是要大家遵循以上两种格律。诗钟,没有拗救之说,一如对联里面没有拗救之说一样一样的
所以,所谓的诗钟求正格也就基于此。诗钟不支持变格,但是呢,现在人敲钟,更多的是出于游戏的目的,很多时候,说不变,也变了,只是大家一定要避免孤平孤仄,这个是有要求和讲究的。避免孤平孤仄,避免三平尾,三仄尾,这是有规定的。我们学诗钟,也是出于一个技巧型的观点来学的,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是吧,毕竟,我们也不是专家,教授。反正我敲钟,就几乎没考虑这些,我只保证我不出律就成。另外,诗钟的格律,很多时候,受钟字的音律所限,你顾得了头,还真顾不了屁股。特别是唱的时候,如果两个字,你从一唱到七唱,就会在唱的过程中,受所唱第几唱的影响,在格律上就很难协调到完全正格。

比如,风,雨,你第一唱,二唱不受格律影响,到三唱开始,可能就要受影响了。

特别是第五唱,第七唱,很容易受累于字的平仄影响。在保证意境的前提下当然是格律为先。格律是基础。风是平,雨是仄,唱到五唱的时候,你就需要从第二字上面考虑怎么把这个平仄协调过来。到第七唱的时候,风字是平,雨字是仄,怎么办?你可以把这两个字的上下颠倒一下来唱,雨做上联的尾字,风做下联的尾字。

比如:一唱
xxxxxx
xxxxxx
七唱:
xxxxxx

xxxxxx

大家明白了吧?其实,第五字的时候就需要颠倒一下了。诗钟,求正格,还有一个事,需要大家明白,那就是,诗钟句子里面不得叠字。诗钟句子里面不得叠字,是为什么呢?因为,诗钟只有七个字,本来就追求字字珠玑,叠一字就浪费一个字意。这也是诗钟和成联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叠字是禁忌。说颠倒,只有在第七唱的时候可以这样,第五唱的时候也有人这样颠倒,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的是类似变格的做法。格不是诗钟的术语,所以,我选择用类似这个词。也许有同学问,是格律重要还是意境重要。这个话题到现在还有人在问,好像这不符合你们现在的身份了啊。如果没有格律,诗钟从何谈起?如果仅仅有格律,诗钟又从何谈起?有同学又问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格律为先,其实没有万不能得已之说。

“我的意思是,某个地方非得这个字才能足够体现联的意思,换了任何一个都不可替代的时候……”是不是我可以借口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这种可能出现,是不是我可以随时都可以这样自由操作?诗钟的格律,因为被争论的多,所以,大家还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为好。还有个情况,我要说明一下哈。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格,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唱。风,雨,单列,称格,连续唱到七,就用唱。

 

比如,梅、雪,燕颔格,就是单列的格,是指二唱。

 

凤顶(一唱)、燕颔(二唱)、鸢肩(三唱)、蜂腰(四唱)、鹤膝(五唱)、凫胫(六唱)、雁足(七唱)

 

如果我说,蜂腰,就是把两个字入句上下句的第四位。-----这就是单列

单列,一般情况下,是指每次所要敲的字不同。如果始终是两个字从一到七嵌入句子中,就是唱。比如,风雨七唱,就是指从一到七嵌入个遍。如果我说,风雨鹤膝格,梅竹雁足格,就是指风雨嵌入句中第五位,梅竹嵌入句中第七位。

诗钟的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

而以嵌字格为最丰富,共有23格。

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

其实,要想记住也很简单。

比如,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这七格,就是鸟的身体的每个部分都称为一格了。

不能记住的,望文生意一下还是可以的

 

大家百度诗钟了的吗?大家百度过诗钟,其他的我就不嗦了哈。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古风学院联五期高级班 第七讲
作业:
 1     /雪 凫胫格
 2     /水 燕颔格
 3     /竹 七唱

 ===============================================================================================================================
 
古风联五期高级第八讲--东风浅谈晦明格

                                       2015.8.8
      今天,我们来粗略的了解一下诗钟的另外一种格:晦明格
何谓晦明格呢?顾名思义,就是上下两句,一晦,一明,什么是晦?隐晦,明,就好理解了,就是点明,一隐晦,一点明,既反差,又统一,晦明格又名柳暗花明格,钟题也是两个字,创作规则是:任选一题字作明嵌(上下联均可,所嵌位置不限),另一字暗写(用笼纱格手法和分咏格手法均可),此格明暗结合,一显一晦,别有一番风味
题字为两个,一明嵌,一暗咏,明一句,晦一句,明暗结合,尤如人的两面性,一面藏着掖着,一面张扬露骨,具体怎么操作呢,我给大家找几个例子来哈,
红、豆  晦明格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
这是其一
红藕湾深双桨可,黄茅店小一灯如
这是其二
我们怎么来看这个晦明格中的晦和明呢
红、豆  晦明格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
红                        豆
红晦豆明

云霞出海扶桑晓
晦着一个“红”字的,大家看看,云霞出海处,是天亮了的时候,扶桑晓,是指红日初升时,前四后三,都在说一个红日初升时的情景,而这个前四和后三,都离不开一个红的氛围,但是,又没有点明这个红,只交代红的出处,这就是隐晦的技巧,你能联想到红的那个意,但不是写实那个红字,如果写实,就又可能式了诗钟的那个味了,一如前面讲过的敲重击破了,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来写这个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这样就不是敲钟而是耍小聪明了,晦,要晦出那个意境而不是点明那个字,大家明白了没?有点像,但是也不是制谜,那样也太明显了,是写出意,这是晦,明呢,就是点名那个字,明,有两种写法,一种明,是直接用字入句,
红、豆  晦明格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
大家看看这个豆字的明,豆字直接入句明嵌,也就是嵌字格那样的写法,不过,比嵌字格要随意点,字面你随意安放在哪里都可以,没有一定之规,这是明嵌,是晦明格中的一种创作技法,另外,还有一种明的技法,那就是明也不是这样的用题字直接入句,而是用句意来点明其明,但愿红颜终不老,须知此物最相思,这里的红、豆,是一脉相承,不分单词之意,而是组合成了红豆之意,但是,又晦明一体,这样的晦明格,才叫天衣无缝,但是又可遇不可求的,须知此物最相思,大家看这句,就应该能想起那首古诗的,有谁能记得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所以,大家在敲钟的时候,尽量的融入古诗中的意,这样才能让读者会心一笑。
黄茅店小一灯如
像这句也如此,一灯如豆,这里只写一灯如,句意还形成倒装,一灯如啥?如豆啊,如豆一灯。
晦明格,大家可以在晦的时候借鉴一下笼纱格的创作手法,言而不明,既要让读者明白你所晦何物,又不能直白的破题,别用绰号,别称来代替,那样还是个破,一如你晦狗,就别用犬来入句,像前面所讲的,红字,更多的晦是晦出那个意像或者境像,你别直白的写颜色,另外,晦明格,你选取哪个字晦,哪个字明,完全由你来决定,你觉得两个字,哪个好使你用哪个使,唯一的一条,基本的对仗,一定要把握住,词性,格律,都不得松散,当然的,句意,一定要有点深度厚度才好,不能把个高深的诗钟敲成了白开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  
 春风    晦明格

古风五期高级第九讲:东风谈鼎峙格

 天,我们来初步的了解一下诗钟的鼎峙格。

鼎峙格,也是嵌字格的一种,甚至,我还一度把鼎峙格当做碎锦格了。

鼎峙,顾名思义,就是鼎立而峙。 具体到如何鼎立而峙呢?

鼎峙格,有一个先决要求,那就是字数必须是三个字,这样,势成三足鼎立,格式因此而来。

既然三足鼎立,有鼎有峙,就得在鼎峙之间,合理的安排好三个字的去处。

有两种格式:

比如,我曾经给寒江雪老师写过一个鼎峙格的钟:

 

寒江雪  鼎峙格

 

寒英醅酒吟初雪

 

桂棹横江钓早春

字面的安放:

 

一种:

 

第一、七、十一字;

 

xx x xx 

       

x xx xx x

    十一

二种:

 

第四、八、十四字。

XXX XXX

    

XX X XX

      十四

就是一个正三角型或者一个倒三角型。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正三角还是倒三角,都必须遵循仄起平收的格律。

如何安放字的平仄,根据实际情况况来自由决定

三个字中间有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三个仄音字,你可以选择倒三角型,如果三个字都是平音字,你就选择正三角.

 

如果三个字都是仄,你就这样安放:

XXXXX

XXXXXX

如果三个字都是平,你就这样安放:

XXXXXX

XXXXX

今音、古音、用典、等最好明示,任何诗钟字眼,都不得凑句凑意,不得凑字伤钟.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

     鼎峙格  太阳雨

====================================================================================================================================
 
古风学院楹联五期高级班第十讲

   东风谈双勾

今天给大家简单的说说诗钟的双勾格

先说明一下,诗钟,所谓的正格,是以七言句式为基调来定的,有的人,在成联的时候,把某些特定的字嵌入句内,那是一种技巧,不是钟格.诗钟有诗钟的规矩,不是随便瞎折腾都算诗钟之列的,分句更别谈,叠字都不也许出现,何来分句之说。

诗钟的双勾格,也是嵌字格的一种,何谓双勾呢?

双勾,有一定的出题要求,那就是,既然双勾,就必须得四个字,并且,这四个字,还必须有一个仄音字。多则三个仄音字,四个仄音字也不可能完成双勾格了。

为什么呢?这是钟格所限定的

比如:白衣胜雪   双勾

 

XXXXX

 

XXXXX

或者:

 

XXXXX

 

XXXXX

 

但是,下面这个勾,胜和衣,很难在组词上匹配了

双勾格的创作要求,是将四个字(其中起码有一个仄音字),分别勘嵌在两句的首尾,

这是铁律,不得有任何改动。

 嵌字格,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嵌字入句,不得生拼强凑,你所嵌之字,必须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不是为嵌而凑。

 

双勾,有点类似藏头诗,这也就有了很多人写藏头诗的毛病,那就是为了藏头而不顾句意,甚至自己都不知道除了把那几个字强行的塞入句子以外,那个句子还有什么意义可言。东拼西凑,全然不顾整体所要表达的意境,就为了凑上要嵌之字而凑,这样不仅仅不是诗钟,甚至连一句基本的语句都不算。

 

 

双勾的最高境界,是拿所勾之字意,立为所勾之灵魂。

你不能拿网事如风之双勾来写再嫁东风之人,这也是南辕北辙之为

一个好的双勾格,无论从题意上面来讲,还是从钟意上面来讲,都应该是有所凝意的

 所勾之字,必须是钟意之核!

这样,双勾才能在题意与句意上相得益彰,双勾,也需要吸取前面所讲的嵌字格所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在组词上面,你得有所相当。

 

 前面所讲的,一唱,千/雪,大家还有印象吧

千眼,雪肤

如果字面上不是能很好的自然生成一个相当的词组,就需要大家在组词的同时,考虑到在这个双勾之字的后面组词严谨一点!

现在敲钟相对来说,容易多了,什么词组都可以百度得来,但是,组词不能断章取意,很多同学组词的时候,也是百度得来,但是,得来的时候,不考虑所得来的词组的语境是什么。

很多词组,在古诗中的出现,是有前铺垫,后总结的,不是独立成词的,拿来主义也需要看看适不适合你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不加甄别的一搜既用,很容易闹出乌龙的。

 

双勾格,现在有一种勾法,那就是将四皓格也作双勾格来用,但是,我还是要求双勾就是双勾,四皓就是四皓

 

四皓格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

 

山阁诗钟集友声

双勾格 江天月色

 江心止水青山色

月夜留华北斗天

 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双勾格,用字在首尾何处,靠你自己去把握,但是,有一个基本点是必须要遵循的,那就是:仄起平收。

 还是规矩不能坏,无论什么格,别忘了正格,忌叠字,忌出律,以七言为基本点,没有分句,没有其他句式。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

    双勾格  天涯海角

 到今天为止,古风学院楹联五期,全部的课程,就到处为止了,你们在古风五期的学业就算全部结束了,辛苦你们现在坚持下来的所以同学,你们的学习精神,值得东风为你们点赞。在古风学院楹联五期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不代表你们都学好了,课程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而应该是你们新学程的开始,新起点的开始。坚持到现在的所有同学,你们是好样的,我为你们骄傲。感谢所有为古风学院楹联五期教学服务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五期的顺利结业,我代表校委,向你们说声: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同时,我寄希望于你们这一批毕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发扬古风精神,任劳任怨,克勤克俭,精益求精的继续留在古风学院,为古风学院的发展,壮大,贡献你们的光和热

 说了这么多,作业还是不可少的哈,希望大家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完成自己五期的作业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七期的点评,辅导任务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