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海运学院60年代专业调整简史

 kskklo 2018-11-23
上海海运学院1959年复校时设海船驾驶和轮机管理专业,1960年至1961年发展为3系4个专业,即;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专业;船舶机电工程系的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专业;数理系数理专业。1961年3月14日交通部致函教育部《关于我部调整直属院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的意见》中,确定上海海运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全国培养海洋运输、船舶修造、水运经济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设置12个专业,规模为4000人,停办数理专业。并将大连海运学院的海运管理专业和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水运经济组织与管理专业逐步调至上海海运学院,以利这些专业的发展;中专部主要是为沿海培养海洋运输、船舶修造、港机械方面的中等技术人才。3月31日上海海运学院根据交通部上述调整意见,编报了《1961~1967年各专业逐年发展计划》,其中提出大学部设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船舶制造与修理、船机制造与修理。船舶电气、船舶无线电通讯、航海仪器、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船队运输组织、港口装卸、水运经济、远洋运输等12个专业,在校最大发展规模为4000人;中专部设海船驾驶、轮机管理、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无线电通讯、船机制造与修理、港口机械等6个专业,在校生最大发展规模为2400人; 

1961年3月数理专业停办。1961年4月30日交通部就部属院校专业调整问题提出:各校可根据交通部1961年3月14日报送教育部的意见进行调整;大连海运学院管理系船队运行组织和港口装卸组织及机械化两专业于1962年 暑期迁入上海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运经济组织与管理专业于1963年暑期前迁入上海海运学院。1962年1月11日交通部在部属院校长书记会议文件中提出了进一步调整直属高校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的意见。在专业布局上,大连、武汉、上海三校做到合理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配齐所需的各种水运专业,主要为交通部直属企业事业培养人才,并适当调剂地方少量的需要。其中提出上海海运学院为部属重点高等学校,设置6个专业,1972年达到2000人。以培养水运经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重点。上海的驾驶、轮机专业并入大连海运学院,大连的海运管理方面的专业并入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的船机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学院,武汉的水运经济专业并入上海海运学院。3月21日交通部函请上海、旅大市委协助大连、上海海运学院安排专业调整工作。其中提出经教育部第二次全国院校调整工作会议确定,上海海运学院“近期发展规模为1000人,设置水运管理、水运经济、远洋运输业务、交通工业经济与组织等专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为交通运输事业培养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1962年8月底以前将上海海运学院的船舶驾驶、轮机管理两专业约286名学生并往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运学院的海运管理系约230名学生和教职工约90人(含家属)调入上海海运学院。1963年暑假以前上海海运学院的船机制造与修理专业并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水运经济组织与管理专业并入上海海运学院。为做好专业调整工作,上海海运学院于1962年4月成立了专业调整办公室,制订了专业调整方案,经过思想上、工作上、物质上和教学上的多方面准备,于1962年暑期完成了大连和上海两院的专业对调工作。上海调往大连的海洋船舶驾驶和轮机管理两专业的学生共3个年级8个班275人,于8月30日到达大连海运学院;大连调来上海的船队运行组织和港口装卸组织与机械化两专业的学生共4个年级8个班205人,教师28人和随带家属37人,于9月8日到达上海海运学院,并如期开学上课。 
1962年专业调整后,连同新设的经济管理和财会类专业,上海海运学院共有船队运行组织、港口装卸组织及机械化、水运管理、水运经济与组织、远洋运输业务和交通财务会计等6个专业。1963年3月9日,上海海运学院向上海市高教局报送《关于专业调整、发展规模的初步意见》。根据交通部下达的学院发展方向是培养船舶运输和港口装卸的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培养港口装卸机械的维护和修造、船舶修造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上海海运学院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原有水运管理、船队工作组织、港口装卸工作组织及机械化、水运经济组织与计划、远洋运输业务、交通财务会计、船机修理与制造等7个专业调整为4个专业。其中:船机专业停办;船队工作组织与港口装卸工作组织及机械化两专业并入水运管理专业,合并后专业名称为水运技术管理;新设港口装卸机械、船舶修理与制造两个专业。调整后,共设6个专业,其中船舶修理与制造专业计划于1967年以后开始招生。学院10年发展规模为2000学生,编制定员为600人。上海市高教局于1963年5月7日发文海院,征求对海院专业设置的修订方案,提出:保留的专业有水运管理、水运经济与组织(武汉水经专业并入)、远洋运输业务(试办)、财务会计4个专业;船机制造与修理专业停办;核定学院发展最大规模为在校生2000人。5月13日,海院向市高教局报送经中央1963年4月召开的高校专业调整会议审定同意的海院专业调整方案,即:保留水运管理、水运经济、远洋运输业务、交通财务会计4个专业;1963年增设港口装卸机械专业;调整后学制除财会专业为4年制外,其他专业均为5年制;学院发展最大规模1967年为1500人,1972年为2000人。 
经交通部、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于1963年招生的专业有:港口装卸机械、水运技术管理(即水运管理)、水运经济、远洋运输业务、交通财务会计5个专业。1963年4月27日交通部函请中共湖北省委协助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安排专业调整工作。根据“合理布局、分工协作、集中力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对部属3所水运学院的专业设置,在1961、1962年两年调整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调整的方案,并已经中央1963年4月召开的高校专业调整会议审定同意。其中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除了水运经济专业仍按1962年调整方案执行于1963年暑假与上海海运学院的船机制造与修理专业对调外,港口装卸机械专业将于1964年暑假调入上海海运学院。同年6月20日交通部给部属水运高校发出专业调整工作的指示,交通部部属高校专业调整方案已经教育部院校专业调整会议批准,并已征得有关省市同意,其中上海海运学院船机制造与修理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运经济专业并入上海海运学院。并人上海海运学院的水经专业学生133人,教工27人,家属原则上随干部、教师调动。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船机学生102人,教工5人。调动时间,学生应于1963年8月29日以前报到;教工及随带家属应于8月10日至15日之间调动。‘ ‘’ 1963年6月17El上海海运学院党委决定成立专业调整委员会,由党委书记陈琪等10人组成,副院长徐健为主任委员,副教务长陈嘉震为副主任委员。调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于7月9日制订了1963年专业调整计划。专业调整工作顺利进行,8月底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经系学生133人(其中越南留学生12人),教师26人,干部1人,家属38人调入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船机系学生102人,教师3人,干部2人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6月24日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就上海海运学院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专业调整问题复文交通部,除同意武汉水经专业与上海船机专业对调外,对将武汉港口装卸机械专业于1964年调入上海问题,建议改为由上海从一年级开始新办,逐年调来部分教师,分5年调完,以免一次调入上海的人口过多。此后,又根据高教部关于全国高校专业调整的原则,交通部重新拟订了部属高校的专业调整方案,于1965年4月17日函请湖北省人委协助将上海、大连两院的起重运输机械、船机两专业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函中提出:根据高教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压缩第一线,加强第二线、三线的意见,交通部3所水运学院的专业调整方案已经高教部同意。上海海运学院只设水运经济管理和外语专业,专门培养经济管理和涉外翻译人员。因此,原定由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迁上海的起重运输机械专业不再迁并,该专业在上海海运学院的两个年级的学生125人已进入专业课,急需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1965年5月21日至24日交通部在北京召开了3所水运学院的专业调整会议,研究上海海运学院港机专业和大连海运学院船机修造专业迁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问题。会议纪要要求各校按期完成迁并任务,规定迁并专业的学生要在8月24日至26日到迁入学校报到。上海海运学院除港机专业迁去武汉外,还负责大连调去武汉的师生在沪的中转工作。6月10日海院制订了专业调整计划,规定迁去武汉的港机系学生125人以集体方式赴汉为主,统限于8月26日到达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报到,按照计划完成了港机专业的迁并任务。另按交通部的决定,随着远洋运输和援外公路工程的需要,1965年在上海海运学院增设英语和法语专业,每年分别招生30名和15名,1965年起招生。除设专业外,同时开办1年制的英语和法语训练班(专修科),从1965年始英、法语班各培训学生15名。 

经过1962、1963和1965年的专业调整,至1966年“文革”前,上海海运学院共设3系6个专业:水运管理系的水运管理专业;水运经济系的水运经济与组织专业、交通财务会计专业;远洋系的远洋运输业务专业、英语专业和法语专业。共有教师165人,其中正、副教授6人。在校学生近800人,其中有越南留学生31人。至此,上海海运学院成为当时我国唯一设置水运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集中了交通部所属水运高校的水运经济、水运管理、远洋运输业务、交通财务会计、外语等专业的所有师资力量和办学优势,培养水运经济和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