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畅通无碍 2018-11-23

寒冬腊月,北方的天气又干又冷。天还未亮得通透,尚显得冷清的街边摆了一张桌子,桌上几刀红纸,一个破碗,一瓶墨汁,一个瘦弱的小伙子手操一杆毛笔,挥毫泼墨,一幅又一幅精美的春联在他的笔下诞生。街上的人越聚越多,但站在寒风中的他却不知寒冷与疲惫。

此时围观买春联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眼前这个看起来不怎么健壮的身影,在几年后的中国书坛会散发出多大的能量。

2009年,第二届青年展、第三届兰亭奖结果双双揭晓,有一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了两个一等奖名单中——徐强,这个年仅30岁的书坛新秀,一夜成名。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1979年10月出生于山东日照,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书法创作方向研究生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温州市书协主席团成员。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最高奖);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最高奖第一名)

《中华情》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奖(最高奖);

首届“语文报杯” 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最高奖)

首届陶人葛杯福字全国书法大展特等奖(最高奖);

“建设银行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最高奖)

千岛湖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最高奖);

纪念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最高奖)

全国第二届“性灵派”书法作品展最佳创作奖(最高奖)

2005《书法导报》国际书法大展二等奖;

“顺时针杯”科学与环保全国书法作品大奖赛银奖

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

第五、七届全浙书法大展银奖

第八届全浙书法大展金奖;

首届全国行书大展三等奖

纪念中国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从上高中时酷爱临帖,到1999年考入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接受系统书法教学,再到毕业之后来到温州,一边教学谋生,一边刻苦学习寻访名师,到最后收获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和第三届兰亭艺术奖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十余年来,徐强一心扑在书法之中,无法自拔,期间受益于陈忠康老师尤多。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连续夺得二届青年展和兰亭奖最高奖之后的徐强,声名远驰,书法所及,靡不成风。但对于一个青年书法家而言,这是幸,也是不幸,滚滚书法潮流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待徐强的,是坚持,也是不断地自我否定。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徐强很清楚传统的重要,不管是启蒙时期的选择,还是成熟之后的发轫,徐强的价值取向,一直围绕中和、博雅、雍容、开张的书风,因此摈弃了那些时髦的、流行的、极端的,也是暂时的笔墨语言。

回忆自己的学书之路,徐强常常提及温州府学书社的师友,他说:多写,多读,多思,多悟,求瓜熟蒂落,避“制造”风格,敬重古贤,宁友毋奴。多写,多读,多思,多悟,自然就有独特的感受了。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徐强在传统中寻求与古人共鸣的书法语言,又在现实中努力超越笔法定式,试图把历史中的博雅与现代人的张扬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属于他自己的审美风格。为此他说:书法创作,应该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不能忽视传统,也不能食古不化。可以如米芾一样“人谓吾书为集古字……既老始自成家”,也可以先建立自己的形式语言与艺术构想,在此基础上再添砖加瓦。面对博大浩瀚的书法传统养料,主动地进行选择性的吸收,是一个书家必备的素质。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2012年,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徐强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方向研究生以求继续深造,全力投身于古代尺牍的书法及形式研究。经过研究生期间不懈的努力,徐强的硕士论文不出意外地被纳入“国美硕士优秀论文”之列。

徐强的这篇《尺牍书法形制研究》集合他三年的研究精华,通过对尺牍历史源流的回溯,对历代尺牍书法名作的爬梳,着重对尺牍书法的书体、形制和艺术表现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从尺牍的实用性形制入手,通过对形制与审美之间互动关系的历时性考察,揭示了当代书法创作中“尺牍式”创作形式审美及其对当下书法创作发展走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淡化书写技巧,注重情感表达的“无为”创作状态;二、尺牍书仪影响下,书法创作形式的表达;三、书法的实用功能与当下展厅效应的取舍。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徐强曾说:在“二王”体系的经典法帖里面,尺牍让我们懂得字法如何“陌生化”,而《集字圣教序》让我们懂得字法如何“平庸化”。“陌生化”和“平庸化”在书法的创作中各有所长:“陌上化”会使创作更凸显你的“才情”,而“平庸化”会“丰富”你的创作构想。

我们当下人学习书法,二王是我们绕不开的经典。《王羲之尺牍》 信手数行,得见神采焕发,自然有趣。各件尺犊之间的风格跨度颇大,令人叹为观止,是世人所公认学习行书的最佳教材和至上经典,但在学习过程中常有很多误区,一是笔法,易写成行书楷化;二是字容易写成白开水,毫无滋味。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徐强老师说,王羲之的十几个尺牍墨迹,面目各不相同。而我们对古帖范本的临摹与学习,无非是从中汲取其技巧“养料”,培养书法创作法的技巧意识总是在对古人作品的理性分析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使得王羲之尺牍墨迹面目各不相同的因素是我们对其理性分析的重点所在。

作品风格化的划分是感性的,而支撑感性表现的基础又必须是理性的,或者说是具体的。王羲之每一件尺牍墨迹折射出来的技巧是具体的,并且所侧重的方向是不同的:有的是侧重于对用笔技巧意识的认识,有的是侧重于空间技巧意识的认识;有的尺牍在整体的块面与章法方面会带来诸多的启示与联想,有的尺牍在具体细节方面会让你产生多方位的思考。基于此,我们把王羲之尺牍墨迹的学习与临摹,可以进行分类分组,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个突破。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徐强作品


更多作品欣赏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从街边写春联,到兰亭最高奖得主,他用20年心血阐述二王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