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心—唐朝才女诗词鉴赏之2
走进浩瀚密集的唐诗森林中,该从哪儿说那些唐之才女的故事呢?春天之桐树,枝条鼓胀,枝叶打苞。翠绿阔大的桐叶展葱茏之色。这其中,就有那么几片浸润女子满怀心绪,满腔情意的桐叶,留下了一个个有趣而浪漫的故事。可这种浪漫多少有点心酸。
武后时,有一士人陷冤狱,家被抄,妻被配入掖庭,成为武后宫人。没有留下姓名的妻子善于吹觱bi篥li,是古代一种乐器名。面对被发配离家的丈夫,妻子吹一曲《离别难》寄托自己的情思。今天一别,是“此别难重陈,花飞复恋人。来时梅覆雪,去日柳含春。”只期待有那么一天,“物候催行客,归途淑气新。”我在这里,盼望“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离别伤感之情也许只有觱篥知道吧。
唐开元年间,有那么一年冬天,夜深深。寂寂后宫中,还有一个宫女手握寒剪,穿针引线,缝制棉袄。为谁而缝呢?她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按照皇上要求为边疆将士缝制棉衣。至于棉衣落入哪一个将士手中,她也不知道。绵长的针线拉扯着宫女绵长的思绪。边防将士远离家乡,服役在外,清苦自己无法体验,可能够想象到。而自己身陷后宫,青春如沙漏般流逝,又何时是尽头呢?这样一件棉衣又会落在哪一个将士手中呢?他知道是谁缝制的吗?自己的心思有谁知?漫无边际的思绪、情感终落笔墨,并缝制到了棉衣里。你是“沙场征戍客,苦寒若为眠。”我在这里“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想你的苦,我是“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想我的苦,只能是“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从缝制到猜想再到哀叹,最后到愿望,诗句简单如同口语化,诗意层层推进,却有点凄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局。谁能够看到,后果怎样,这个女子已经不管了。棉衣到了将士手中,一个士兵惊讶地发现了这首《袍中诗》,看没有看懂不要紧,赶紧汇报要紧。层层上报,终于报到了唐玄宗那里。追查之下,这个宫女自认并做好受死准备。她应该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极为开明,也极为浪漫的皇帝。玄宗成全了她的心愿,还开玩笑说:吾与汝结今生缘。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美事,宫女得以脱身,回归百姓生活。相信她走出宫门之时,第一眼看到的必然是已打苞的桐叶,春天来了。只是她不知,自己的“袍中诗”拉开了“桐叶题诗”的序幕。
|